绿色信贷是指利用信贷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及实践。商业银行从信贷投向上严格控制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信贷投放,建立环保风险退出机制,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
绿色信贷是将环保调控手段通过金融杠杆来具体实现。通过在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门槛,对限制和淘汰类新建项目,不得提供信贷支持;对于淘汰类项目,应停止各类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从源头上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的经济命脉,有效地切断严重违法者的资金链条,遏制其投资冲动,解决环境问题,也通过信贷发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绿色信贷的推出,提高了企业贷款的门槛,在信贷活动中,把符合环境检测标准、污染治理效果和生态保护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前提。经济杠杆引导环保,经济杠杆可以使企业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事前治理,而不是事后污染治理。商业银行通过差异化定价引导资金导向有利于环保的产业、企业,可有效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绿色信贷的本质在于正确处理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融资,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和完善金融工具。
二、赤道原则
赤道原则是国际金融机构最常用的社会和环境风险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对融资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赤道银行在项目环境和社会影响方面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评价要求和工作流程,制度体系广泛全面,制度执行也较为严格,要求环境风险较大项目需撰写独立的评估报告。
赤道银行的环境评估报告需由外部独立的社会和环境专家审查,并在贷款存续期聘请独立的环境和社会专家评估项目。
赤道银行对借款人建立环评信息公开披露机制作出了明确规定,并要求其建立投诉机制,充分考虑项目利益相关方意见。
接受赤道原则意味着要自觉接受来自银行外部的社会力量的监督。
对致力于走国际化道路的银行而言,实施赤道原则将有利于其防范项目国际合规风险,有利于持续改善与客户、当地政府、当地民众及媒体的关系,促进其国际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