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生关系状况与教学生成研究》开题报告

(2014-12-03 16:42:11)
标签:

教育

《师生关系状况与教学生成研究》开题报告

           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殷店镇中心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基于当今省内外“有效教学”普遍存在的过度操作化、忽视教学生成性与境遇性的偏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广泛流行各种“课堂模式”、“学案导学”和略显浮躁的“高效课堂”口号,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傅华强主任主持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HA130275)《生成性教学实践的价值与策略研究》,倡导生成性思维主导下的教书育人的教学,针对其过于操作化偏向、弊端和危害,借助生成性教学推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引导教师处理操作与创造、预设与生成、科学与艺术等关系,促进优秀教师队伍的形成和壮大,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新课程改革使学校培养模式、师生关系、管理机制、学生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维系一切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证,是课堂生成、课程生成的着力点和生长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已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教育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这不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完全否定,而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因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作用和地位。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新课程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民主平等、理解宽容、互尊互信及和谐合作,这就要求师生应把握好角色转换,更新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健康发展、科学发展为终极追求目标,努力创造新型师生关系,推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健康课堂的普及和提升,促进基础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目前,由于社会转型和全球化趋势加快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的思想、情绪、行为都处于浮躁不安状态,在学校具体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下降,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低;盲目性强,“犯错”机率高;厌学情绪浓,逆反心理强烈;同时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本,师生两张皮的陈腐观念和不良人际关系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都无不严重影响制约着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因此,化解师生矛盾,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追求诗意、灵动、智慧的理想课堂,更需要理性的审视当前课堂教学行为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要寻找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点,我们确立了《师生关系状况与教学生成研究》这一子课题。探索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生成的有效策略,为总课题《生成性教学实践的价值与策略研究》顺利结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课题核心概念

1、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2、新型师生关系:强调学生是具有完整人格和个性的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个体,教师则是教学的导航者、设计者和促进者,由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创造力的激活者、培养者和欣赏者;它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启发与补充,使师生成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共同体”,进行知识、经验和情感态度的交流与分享,形成平等、理解、互动的双向交往活动。

3、生成性教学: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路。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

4、生成性教学策略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师生关系研究:

最早对师生关系论述的专著是德拉梅特德的《教师中的互动论》,他第一次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对师生关系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之后随着各国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也包括颇有影响的教师期望效应和师生关系中非言语行为方面的研究。但受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师生关系的研究也曾一度受到冷落。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师生关系才重新得到心理学家们的关注。近些年来人们开始倾向于根据亲子关系的理论来分析师生关系的结构、功能及影响因素,进一步促进和深化了师生关系的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大多是进行概念分析和理论建构,多停留在理论描述层面,缺乏实证性和可操作性。在研究内容上也比较抽象,对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阐述较多,很少对实践课题进行研究。然而,和谐师生关系问题是一个贴近实践,充满个体化,而且极为具体,多变的现实问题。偏重抽象思辨的理论研究无法揭示它的丰富内涵。

2、教学生成研究:

对于生成性教学,实践探索早于理论研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意大利的瑞吉欧•艾米里亚(Reggio Emilia)地区在幼儿教育中就进行了生成性教学的实践。在瑞吉欧教育中,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要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的及时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程的教学形态。对生成性教学作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的是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伊利莎白•琼斯教授和约翰•尼莫教授,他们合著有《生成课程》一书,他们认为,生成性课程的核心乃是带有特殊背景的教师与处于一定情境中的具有个性的学生对他们面临的周围世界的问题进行共同商讨而确定课程生成的过程。对生成性教学作了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的,可能是后现代的课程研究者了。在《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多尔对后现代课程的描述是:“它是生成的,而非预先界定的”。他强调,构造主义的课程是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交互作用而生成的,而不是通过教学计划预先设定的课程。后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建构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文本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国内相关研究表明生成性教学存在于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3、师生关系状况与教学生成研究:

国内外学者、学术机构对师生关系、生成性教学理论单独研究比较广泛,缺少对师生关系状况与教学生成的综合实践研究,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广大一线教师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生成有新的认识,为生成性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丰富和发展“生成性教学实践的价值与策略”,并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调查分析目前师生关系现状,积极探索建立与新课改精神相适应的师生关系的途径、方法、策略,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矫正所谓“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中的过于操作化偏向,正面深入探究生成性教学实践的系列问题,丰富国内外普遍薄弱的生成性教学的应用研究,进而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转变,使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性、创造性、境遇性和价值性,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并为总课题研究提供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成果。

(二)、研究的内容

1、师生关系研究

小学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

2、教学生成

影响教学生成的因素

生成性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3、师生关系与教学生成的内在联系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生成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生成的有效策略

五、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我们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地观察教师与学生的情绪、态度、心理等,了解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课堂上的教学生成状况进行观察分析。

2.案例分析法:对某一典型的学生个体、小组和有关师生冲突的事件进行追踪研究,透过典型案例分析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3.行动研究法:我们将主要采用边设计边实施的研究方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摸索师生关系和谐的方法、途径和策略,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分析、论证,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4、文献法:主要指搜集,根据研究的需要,寻找 “师生关系”、“生成性教学”等资料获取所需。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上方法进行研究,并辅之以调查法、谈话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

(一)、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时间跨度为20144月至201512月。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4——20146

撰写和修订子课题开题报告,制订实验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人员,进行培训。进行理论研究学习,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2、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验阶段(20147——201412

以学习、讨论、课例研究、反思、小结、论文为主要形式,开展课题的实施和研究。

针对在科研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反复的研讨、实践,力求做到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及时反思调整,再研究。

3、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阶段 20151——201512

1)、根据研究过程,整理材料并汇编。

2)、总结研究成果,上升理论高层得出研究结论。

3)、完成实验结题报告。

(二)、预期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达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根本转型,指导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具有弹性,更科学。 通过课题研究,善于发现并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点,我们更善于把握生成性教学。研究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过程,使教育活动过程焕发生命的活力。

2、形成资料集:师生关系状况与生成性教学案例、随笔及论文。

3、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成员

1.成立课题研究组

2、具体分工

孙勤——负责对课题方案审查、研究过程疑难问题进行指导。

王英——负责组织课题组成员拟定实验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课题组活动具体安排。管理课题相关资料。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

课题组全体人员——积累案例,成果展示。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具体实验内容、计划,并在班级组织实施。

八、主要参考文献

[1] 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教育研究  19979

[2] 李袆   生成性教学研究述评

[3] 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和《从“预成”到“生成”:教学思维方式的必然选择》。

[4] 吕星宇:   生成性教学理念与实践策略   2007

[5] 省教研室:“生成性教学实践的价值与策略研究”研讨简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