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案例]抖空竹

(2013-05-02 08:22:03)

感知空竹

空竹在中华民族文化渊源中既古老又新鲜,它不但是深得人民大众喜爱的健身、竞技的民俗体育表演器具,同时又是具有收藏价值的珍品。  

空竹名称繁多,各地不一,空竹乃为学名。据《中国杂志》介绍,空竹明朝之前叫做弄斗,明朝后改名为空铃,有的地方又称为空筝、空鼓、空钟、扯铃、风葫芦等。抖空竹又叫做抖牛、抖嗡、抖转子等,名目繁多,代表着各地的民俗风情。

空竹分为单轮(木轴一端为圆盘)和双轮(木轴两端各有一圆盘)。

 

抖空竹原是庭院游戏,后经加工提高,有了竞技性质,并成为传统的杂技项目。分双轴、单轴;轴,轮和轮面用木制成,轮圈用竹制成,竹盒中空,有哨孔,旋转发声,中柱腰细,可缠绳抖动产生旋转。玩的人双手各拿两根四十厘米长的小竹棍,顶端都系一根长约五尺的棉线绳,绕线轴一圈或两圈抖空竹,一手提一手送,不断抖动,加速旋转时,铃便发出鸣声。抖动时姿势多变,绳索翻花,表演出串绕、抡高、对扔、过桥等动作,称作“鸡上架”、“仙人跳”、“满天飞”、“八仙过海”等。

研究空竹

形、神、意、气为抖空竹的四大法宝。它也是抖好空竹和健身养性的四大因素,所以,在抖练空竹时,必须运用好这形、神、意、气。

  1、形:指的是抖空竹时的姿势和动作的完美。古人说:“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分散”。这里的形,也就是抖空竹时头身正直,含胸垂肩,体态自然,使身体各部位放松、舒适,不仅肌肉放松,而且精神上也要放松,呼吸均匀,逐步进入抖练状态。对每个动作的起落、高低、轻重、缓急要分清楚,不僵不滞,柔和灵活,以达到引挽腰体,活动关节这一健身功效。

  2、神:神即神态、神韵。健身养生之道在于“形神合一”,抖练空竹动作时则应做到“唯神是守”。只有“神”守于“中”,而后才能“形”成于外。全神贯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抖空竹时,神不分散,结合每个动作的特点,手、眼、步、法、神共同配合到位,神韵才能显现出来,动作方得灵活敏捷、轻松活泼、轻盈潇洒,神气十足。

  3、意:即意境、意念。也就是在抖空竹时,你的心情是否平静,一切杂念是否已经排除,精力是否集中到抖空竹活动中了。所以,这里的“意”也就是心,意由心生。如果在抖空竹时,你心慌意乱,心不在焉,则各种动作都会走形,并还可能产生空竹伤人。如果抖空竹时心旷神怡,则能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抖起空竹才能得心应手。在各类运动中,意随形动,气随意行,如能达到意、气、形合一,才能起到疏通经络、调畅气血健身之目的。

4、气:就是呼气和吸气,也称调息。就是要求抖练者有意识地注意呼吸调整,不断去体会、掌握、运用与自己身体状况或与空竹动作变化相适应的呼吸气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应学会空竹动作,明确各个动作的要领,使姿势达到准确优美。然后,在运动中逐步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气和动作的配合应遵循以下规律:先吸后呼,起吸落呼,拉吸收呼。呼吸形式从自然呼吸向腹式呼吸转移,也可根据空竹的动态变化或劲力要求而选用呼吸形式。但是不论选用哪种呼吸形式,都要松静自然,不能憋气。同时,呼吸时以不疾不徐为宜,逐步达到缓慢、细匀、深长,以利于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工作。

成果交流

    场地与器材:

场地:学生操场、活动场地、自然平地均可。

器材:双轮空竹、两杆一线。如图:

 

    常见动作:

    鸡上架

  即待空竹急转之后,将绳扣解开并把空竹抛起,用棍接住,使之在棍上跳滚或转到另一棍上。

    仙人跳

  用脚踏在绳的中段,使在脚一侧转动的空竹由脚背上跃过至另一侧。

    满天飞:将空竹抛起,然后用绳接住,再抖或再抛掷。

    天地一杆称

空竹加速后,两杆平行一上一下将线绕于其间,然后把空竹架于下杆上,同时松开下杆,让空竹在下杆上转动,呈一杆称的样子。

  由于空竹的创新性很强,所以动作也千变万化,练习者在熟练掌握基本技巧后可自创各种动作。

 

              鸡上架      仙人跳       满天飞     天地一杆称

    学练过程

    (一) 基本技术教学

基本动作技巧的教学是基础,首先让学生掌握抖空竹的基本规律,再进行技巧的学习,不能操之过急。

1、 挂绳:单线或交叉线

2、 起动

包括提拉起动、滚动起动、手旋起动等,在这里面滚动起动是最简单实用的起动方法。

动作方法:左竿高,右竿低,靠近空竹放于地面向右侧拉绳,空竹向右滚动,当空竹滚动到右竿近端,左竿向左侧抽绳空竹顺势落下右竿,右竿提起使空竹离地,右竿继续拉,左竿送,使空竹滚动加快。

    

教学步骤:

1)不离地面的用绳带动空竹地面滚动,让学生体会、理解动作规律。

2)离开地面绳交叉抖动空竹。

3)离开地面绳不交叉抖动空竹。

提示:主要体会主力手发力,辅助手放送动作,让学生知道空竹的转动是利用一个方向的摩擦力形成的,必须有收和放的动作。

3、 平衡

抖空竹时拉引力量不均衡会造成空竹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初学者可先采用转动身体的方法,力争使身体、空竹、两条线面三个面处于平行状态,可以缓解空竹倾斜现象。

空竹在抖动时会出现向里或向外倾斜的现象,如果向外倾斜主力手向内拉引。空竹向内倾斜,主力手向外拉引,使空竹平衡转动。向左偏转,左手高举把线拉紧,用右竿头轻轻触动空竹后轮,空竹即向左方。如向右偏转,用右竿头轻轻触动空竹前轮,空竹即向右方。

教学步骤:

1)一人手持空竹,另一人在静止的状态下进行触动模仿练习,使学生了解调整的动作方法。

2)抖动中练习调整平衡。

提示:初学者最好先练习利用身体的转动调节,使自己的身体始终对正空竹的一个端面,基本掌握动作规律后再利用竿头的摩擦调整空竹平衡。

    (二) 技巧动作的练习

1、 以绳为主的绳上技巧,如:蚂蚁上树、八仙过海。

蚂蚁上树

动作方法:先将空竹抖出一定转速,摘扣,身体稍转向左前方,空竹顺势摆到左边,左手紧接着上扣,高举,竿头横在前额的上方,但不要拉紧线,等空竹下沉到右竿头时,右手竿指地绷紧线绳呈垂直状,此时空竹可顺线绳滚向上方,待空竹快到左竿头时,左手竿逆时针摘扣,这时空竹会顺线绳下沉,右手竿抬起,可为下一个花样作准备。

根据物理学原理,交叉线上下拉直,由于摩擦力的影响,空竹由右竿下方向左竿上方爬动,爬到左竿右端绳松,由于重力影响,空竹自动降至左竿端,右竿继续抖动。

教学步骤:

1)示范完整技术动作,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觉。

2)一人手持空竹,另一人做绳绕空竹的动作,让学生清楚空竹的动作路线。

3)有上下肢配合的动作要进行徒手动作的模仿练习。

4)清楚路线后,抖动中初步尝试。

提示:

1)空竹保持一定的转速。

2绳子的松紧控制适当。

3)减小空竹转动方向反方向的摩擦力。

 

2、 以空竹为主的技巧,如:鱼跃龙门。

主要体现为空竹飞跃与绳的抛接关系及身体的移动关系。

动作方法:由抖动空竹开始,当右手在左方抖动空竹后不向上挑,而是身体左转,右手竿拉绳向后使绳子在身体右后部前后伸开,绳和空竹顺势稍向左方荡移,两腿跳起,移动绳落地,再将两手竿向上弹绳,使空竹在左后方弹起向左前方飞跃。右手竿由右后方划弧线拉起到右上方,接向空竹,当空竹下落到腰部以下时,继续抖动空竹。

教学步骤:

1)较慢速度的完整动作示范。

2)空竹静止状态下抄接、身体移动的路线示范,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动作过程。

3)练习抛接和抄接技术。这是关键连接点。

4)二人协作练习(一人持空竹进行配合),体会动作过程。

5)动态中的初步尝试。

提示:

1)抛接练习注意绳一定要绷直,准确判断空竹下落方向和速度,一竿高一竿低,用高竿去接。落向绳后及时抖动空竹,调整平衡及转速。

2)抄的练习注意不要抛得过高,用手腕的动作去抄空竹。这是连接后面动作的关键点一定要熟练。

3)要做到眼疾手快,判断准确

4)要节奏分明,协调完整。

      创新教学

在现今的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的技艺要继承,但更重要的是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学习,培养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1、 二人或多人合作的创编

在单人抛接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二人或多人的配合。可以让学生考虑左右方位可以抛接,还可以那些方位进行抛接?让学生去思考,学生可能会作出前后抛接或作个花样后再进行抛接等。同样的二人可以互抛一个空竹,是否可以尝试其他抛接的方法。另外还可以尝试多人的合作。这样就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思考空间,让其乐于学、乐于练,让他们去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组合套路的创遍

在熟悉单个动作的基础上,为了使动作更有观赏性、更能激励学生去练习,在教学中进行组合动作的练习。主要让学生体会顺势用力,将单个动作巧妙的组合起来。比如“蚂蚁上树”就可以顺势接“怀中抱月”,带领学生进行几个动作的组合以后让学生自己组合。先进行两个动作的组合练习,找到感觉后进行多的动作组合。这样是调动积极性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也是空竹这一项运动生存的根源。

    3、 团体操的形式

团体操是体育课、大型表演的常用形式,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及合作意识。在教学中可以规定集体统一的动作,再配合上较协调的音乐或根据动作选配自己喜欢的音乐,增强练习的积极性和表演的美感。为了提高整体表演效果,可以让学生考虑变换队型,不同的动作配合相应的队型。

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集体策划,展示每一组的才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下面是一个小组的创编。

    4、空竹游戏

将参加游戏的若干人分成甲乙两组,另有两人负责拉一根8米左右长的绳,甲组队员在右边每人抖动一个空竹,排好队,最前面的人将空竹加速后放在长绳上(要求空竹垂直于线绳方向),右边拉线绳者高举,这时空竹就会顺绳向左边滚动,待空竹滚到中间时,左边拉线者将绳放松空竹下沉,再突然拉起将空竹抛向空中,乙组第一个人应将空竹接住其余人员继续做相同动作。两组队员可交换反复进行,赛出胜负,使参加游戏者在玩中学,在学中合作,在合作中创新,这既锻练了身体又培养团队精神。

提示:在创新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参与学生的活动,最初创编的练习有一定的难度,很容易挫伤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不断的激发他们的创编欲望。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抖空竹虽然没有身体的接触,但是在一些花样组合上有高空抛接和多人抛接的技术,存在一定的危险隐患,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由易到难,练习手段由简到繁,不可急于让学生进行配合练习,练习难度逐渐增大,在多人组合练习中,注意应用正确的技术动作。

初级者在练习中空竹可以采用橡胶材料的来代替竹子材料的空竹,这样练习抛接等动作失误时,砸在身上不会有太大伤害,而且空竹也不容易损坏。

    (二)、空竹常识的介绍

空竹绳、竿的规格及握竿的方法、动作直接影响练习效果,在练习中会经常出现卷绳、断绳的现象,如果懂得正确的方法很快就可以解决问题。

1、空竹竿:

1)长度:35厘米——40厘米

2)直径:φ1厘米——φ1.3厘米

2、空竹绳:

1)规格:18支纱——24支纱,纯棉线绳

2)使用长度:以本人双臂伸展开从虎口至虎口的长度为标准长度。

3、系绳方法:先将线绳的两端打个死结(小疙瘩),然后盘个活套,套在杆头的绳槽内,拉紧系牢。(如下图)

4、握竿方法:双手呈握拳式,大姆指压在竿的上面。竿的后端露出手撑外约一厘米。

 

推广空竹

抖空竹,看上去似乎是很简单的上肢运动,其实不然,它是全身的运动,靠四肢的巧妙配合完成的。

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动作技巧时,人的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加之颈椎,腰椎都在同时运动,以带动身躯的前后、左右的移动、转动,两臂的舒张、收缩。脚步的跟随,经过反复的锻炼,从而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促进人脑的发育,提高灵敏性,还可以延缓衰老。

抖空竹时,人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做各种花样时,眼睛始终都要注视着空竹在空间旋转位置的变化,随时反映给大脑,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双眼和脑神经在抖空竹的过程中会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尤其是在蓝天白云下眼球不停地转动,这能起到提高视力的作用。

  做各种空竹的花样技巧时,还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提高机能,尤其是青少年经常参加此项活动效果更佳,可增强精神集中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