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6:任务型教学法教授语法
(2016-05-03 22:08:23)分类: 教育探索与反思 |
任务型教学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而学生则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教学法更能将学习知识情景化、真实化,使学生在应用过程中练习掌握,同时将所学英语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所谓“任务”,指的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操练和巩固语法知识的最佳方式。在教学There be结构时,我设计了以下任务。
任务1:听老师的指令,画出Mickey的房间摆设
任务2:读句子检查图画
任务3:设计自己的Dream house,并描述出来
任务4:用There be结构的句子描写自己的Dream house.
提示单词和句型:
(1)表示方位的介词:in, on, under, behind, in front of, above, over, beside, next to, between
(2)There is a/an +单数名词+表示方位的介词短语。
(3)There are +复数名词+表示方位的介词短语。
操作过程:
(1) 给每位学生发一张房间的框架图,里面没有任何家具摆设。再给每位学生发一套家具摆设的小图片。
(2)
(3)
(4)
(5)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介绍自己的Dream house,用There be结构的句子来描述。(这是说的训练)
(6)Homework: 用There be结构的句子描写自己的Dream house.(这是写的训练)
以上的一系列任务,环环相扣,按照听、读、说、写的顺序对There be结构进行了全方位的训练,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There be结构的句型。而我把说和写放在后两个环节,是因为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过程。语言的输出能使学生把目标语(There be结构)的表达成为自动化,从而提高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