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段语文教研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分类: 集体备课材料 |
校本培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学校:平阳县腾蛟镇第一小学
项目名称 |
集体备课《总也到不了的老屋》 |
项目负责人 |
苏海虹 |
|
活动时间 |
10月30日 |
活动地点 |
三年级办公室 |
|
活动主题 |
《总也到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讨论 |
主讲(主持)人 |
苏海虹 |
|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
三年段语文老师 |
申请学时 |
1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有主备人讲述教学设计意图 2大家一起阅读课文《总也到不了的老屋》和《总也到不了的老屋》初稿。 3各自就初稿,提出建议。 白植芬老师:本课时单元的首篇文章,本单元的阅读点事学会预测,要让孩子们有个主体意识。 蔡小燕:因为是第一次出现预测的方法教学,是否要有方法的指导。 苏立秋:对呀。课文中有旁批,第一次出现,可否好好利用,交给孩子们预测的方法呢。 林宝珍老师:课后中有表格形式的习题,也是个不错的法子。 缪小章老师:对于老屋形象的理解,需要在文中仔细解读吗?可以很好地位续写指导思路。 蒋文静老师:那么课文 朗读指导怎么进行?还是只仅仅的抓预测呢 4记录要点,对初稿进行调整。 5,大家共同商议后,定稿。 |
|||
签到栏 |
(可附考勤表) |
|||
过程确认 |
|
|||
说明:活动发生两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目标:
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晒、洞、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准备、吃饱、晒太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想画面。
3.品味语言,感受故事独特的表达方式,并在反复朗读中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并从课文中画出相关的依据。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的朗读,找出依据,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揭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你见过一百多年的老屋吗?
想象一下老屋的样子,怎么想都可以,读童话就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想象老屋之“老”)今天,就让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老屋总也不倒的原因吧!
2.板书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座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相信同学们肯定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课的学习,在老屋身上发生的事情有哪些呢?
三、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你能说说老屋是什么样子的吗?老屋为什么准备倒下去?
(2)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老屋存在的时间、老屋现在的样子、用途等方面想象、讲述。
(3)老屋已经这么老了,根据这一点,你能预测出什么结果?你的预测和课文中所描述的一样吗?在朗读这一、二个自然段的时候,你觉得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朗读呢?
(4)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好评点,然后练习练习。
(5)指名朗读,最好对学生的评价(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2.第三、四、五自然段。
(1)“等等,老屋!”这是谁在和老屋说话?他和老屋说了什么?老屋是怎么做的? 品读下列句子:
“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小猫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品质?
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从加点的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老屋,你会怎么做?
(1)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读完这句话,你觉得老屋能倒下吗?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4.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
(1)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第几自然段?用笔画一画。
(2)有哪些小动物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屋帮助?他们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
(3)老屋每一次都是怎么做的? (4)你觉得老屋能倒下吗?为什么?
5.这是一座怎么样的老屋呢?接下去会发生什么样的 事情呢?
三、分角色朗读,现身表演,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选择一个学生演老屋,3个孩子演其他的小动物,其他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课堂上情景再现。 四、续写故事。
还有谁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屋帮助?按照文章的写法,想一想,写一写。
板书设计:
小猫 遇到了暴风雨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老母鸡 孵小鸡
蜘蛛 好饿助人为乐
教学反思:
在这个童话中,有几处写了“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但是要学生真正理解或者说说老屋给他们的印象,也许他们还体会不出来,也说不会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老屋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想象表演来体会,例如:第一次,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我让学生做出老屋将要倒下,放弃一切时的表情,学生做的还是不错的。在全文学完后,我和全班学生一
起进行故事情景表演,一个学生演老屋,3个孩子演其他的小动物,其他学生和我一起朗读课文,在边读边演的过程中把课文内容再现,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根据“阅读经验、生活经验、插图、题目”等线索进行预测。
2.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在猜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学习单元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1.出示单元导语:
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
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
2.自由朗读,并说说这个单元的学习任务。
提示一: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预测,要一边读一边去猜想故事情节。
提示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掌握预测的基本方法,还要续编故事。
【设计意图:统编教材在结构上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是人文主题,另一条是语文要素。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本课又是单元首篇课文,在教学前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可以明确学习任务。】
二、借助旁批,厘清预测线索
1.读题质疑。板书课文题目:“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猜猜老屋为什么倒不了,并说说猜测的理由。
2.学习第一处旁批。
(1)出示旁批: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
(2)指导朗读:关注句末的问号,疑惑表示猜测。
(3)说说这位小朋友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3. 播放1~6 自然段录音,随时暂停,引导学生预测故事情节。
(1)第3 自然段后暂停:老屋会答应它的请求吗?为什么?
(2)学习第二处旁批:“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这位小朋友的猜想,是根据什么来猜想的?(板书:插图)
(3)继续听故事,在第6 自然段后暂停:
故事的发展和你的预测一样吗?不管你的预测是否和故事一样,一边读一边预测,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这回老屋会倒吗?说说是根据哪些线索猜想的。(相机板书:内容、联系上下文)
4. 自主学习7~17 自然段,尝试“预测”并进行旁批。
(1)自由读课文7~17 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继续找线索,像课文中那样把猜想的内容写在旁边,然后继续读下去。
(2)四人小组交流各自预测的内容:我读到( ),猜到( )。
(3) 小组展示预测内容并与书中旁批作比较,进一步明确预测线索,学习预测方法。
【设计意图:旁批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全文共出现了七处旁批,每一处都在提示预测的方法。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预测故事情节,并对照旁批学习预测的方法。】
三、运用表格,明确预测依据
1.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发现书上的这位小朋友是如何进行预测的。
2.指名交流表格中的预测得出的过程。
指导表达范例:
读到(小猫刚刚离开,老母鸡又来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我想到了(不断地被人打扰,可能会觉得很烦),所以我猜(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
【设计意图:课后思考题采用表格的方式,具体清晰地演绎了预测的得出过程,该过程将预测的思考路径直观呈现,使其清晰可见,这是思维可视化的过程。通过表格,再次明确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
3. 反馈预测,巩固方法。
(1)填写表格。请你从自己写下的预测中选择一个,填写在“预测内容”栏中;然后再想想你的预测是怎么得出来的,填写在“预测依据”栏中。
(2)小组交流。小组内同学轮流说说自己预测的内容和预测的依据。
表达范例:读到(
(3)小组展示。学生作品投影展示。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预测不是随意猜测,要有一定的依据。
【设计意图:学生在书本上写下的预测,或许只是瞬间的一种感觉,但通过表格的填写,使其预测思维进行倒推,重新演绎预测的全过程。】
四、把握细节,体验预测乐趣
在故事的原文中,老屋除了帮助了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外,还帮助了小熊宝宝。请猜一猜:小熊宝宝遇到了什么困难?它会对老屋说什么?
1.指生说小熊的语言,随机追问:你这样猜的依据是什么。
2.出示前三次对话,引导发现语言特点。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等等,老屋!”一个小极了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不注意根本听不到,“请再站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捉虫的地方。”
提示:“等等,老屋!”(一个什么样的声音),“(再过多久),行吗?(诉说自己遇到了什么困难)”
3.再次预测。鼓励学生根据上述范例进行大胆预测:小熊宝宝会怎么对老屋说。
4.师朗读原文,生在比照中感受预测的快乐。
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和原文一样。如果不一样,想想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进行细节的预测。从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的语言中寻找预测的依据,在想象中进行口头表达。同时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白预测的准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预测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5.
http://s8/mw690/002aBGKGzy7oSBW2RN527&690
http://s3/mw690/002aBGKGzy7oSBZozrY42&690
http://s1/mw690/002aBGKGzy7oSC3jEuA6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