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
(2012-09-30 22:50:31)
标签: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杂谈 |
分类: 集体备课材料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_腾蛟一小_____五年级数学_____
项目名称 |
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苏雁 |
活动时间 |
2012.9.28 |
活动地点 |
五年级教研室 |
活动主题 |
商的近似数 |
主讲人 |
苏雁 |
参加对象 |
苏雁 |
申请学时 |
一课时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确定活动主题,通知各成员课题、时间、并请各自备课。 2.活动开始,各成员签到。 3.主讲人 4.成员探讨教法: 苏忠喜: 洪中楷:多媒体出示生活情境图,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探索活动中去,并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苏小文:整个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充分思考、判断、推理,由实际生活知识引入到所要学的内容,并在从中悟出其中的道理。 5.整理形案,人手一份。 |
||
活动反思 与意见 |
通过这次活动,取长补短,我们收益良好。并通过磨课,不断地进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课堂效果。也让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理论和教学实践得到很的大的进步。 |
||
过程确认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教务处或教科室负责人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 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2、通过生活实例体会取商的近似数的实际意义,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发”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用所学习的方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生:位数较多时或根据需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商的近似数》的有关知识?
2、提出学习目标
⑴用“四舍五入” 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⑵求商的近似数要注意些什么,保留几位小数的根据是什么。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独立自学书本第23页例7并完成列式计算
2、小组内交流答案并互相说说是怎么想的。要求学生要优生教学困生,学困生要请教差生。(小组内交流,师收集相关信息。)
3、分小组在指定的黑板上进行板演。强调全组人员参与。
4、全班分组展示。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适时的知识冲突,突出学习目标。
⑴一打是多少个?
⑵在解决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除不尽你打算怎么办?
⑶你认为这一题应该保留几位小数?计算时只需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了。
⑷结果是多少?为什么说“约”是1.62元?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两位小数。(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2、在实际付钱时,无零钱可找,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样解决这个难题?
3、如果把这个数保留整数,你会怎样做?
4、根据刚才几次求商的近似数的经过,你能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如果要保留n位小数,那么就需要除到n+1位。)
四、拓展知识外延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3、完成书本第23页做一做
师: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4、猜一猜。
师:老师不仅喜欢打羽毛球,还喜欢打乒乓球呢。(老师拿出了一个乒乓球)老师买这个乒乓球的时候大约花了3元,你们能猜这个乒乓球多少钱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 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2、通过生活实例体会取商的近似数的实际意义,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发”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用所学习的方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二、提出学习目标1、情境导入
星期天李老师去超市买了一些东西,顺便给别人捎了2.1千克的猪肉,每千克是6.46元,当时我用计算器算了算应是13.566元,而商标上写着13.57元,当我到收银台交款时售货员却收了我13.6元。同学们,为什么我买的同一件商品,而显示出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你能用数知识解释一下,这种现象合理吗?
师:在什么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位数较多时或根据需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商的近似数》的有关知识?
2、提出学习目标
⑴用“四舍五入” 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⑵求商的近似数要注意些什么,保留几位小数的根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课前通过情境自然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现实的课示理念,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三、展示学习成果
1、
学生独立自学书本第23页例7并完成列式计算
2、小组内交流答案并互相说说是怎么想的。要求学生要优生教学困生,学困生要请教差生。
(小组内交流,师收集相关信息。)
3、分小组在指定的黑板上进行板演。强调全组人员参与。
4、全班分组展示。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适时的知识冲突,突出学习目标。
⑴一打是多少个?
⑵在解决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除不尽你打算怎么办?
⑶你认为这一题应该保留几位小数?计算时只需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了。
⑷结果是多少?为什么说“约”是1.62元?
四、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两位小数。(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2、在实际付钱时,无零钱可找,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样解决这个难题?
3、如果把这个数保留整数,你会怎样做?
4、根据刚才几次求商的近似数的经过,你能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如果要保留n位小数,那么就需要除到n+1位。)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小结
五、拓展知识外延
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数:
2、完成书本第23页做一做
师: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猜一猜。
师:老师不仅喜欢打羽毛球,还喜欢打乒乓球呢。(老师拿出了一个乒乓球)老师买这个乒乓球的时候大约花了3元,你们能猜这个乒乓球多少钱吗?]
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19.4÷12=1.616666…
保留一位小数:1.6
保留两位小数:1.61
今天,我听了苏雁老师上的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求商的近似数》这一课后,有以下的收获。
我觉得欠妥的地方是指导中的第一个要求:“看书23页,商的近似数”,这只是本课学习的内容,至于怎么学,学什么,应该在此做出具体的要求或是指导,感觉有些空泛。还有指导中的第三个要求:“怎样得到1.62元的”,教材中分明是有两个结果的(1.62元和1.6元),是不是有些限制学生的思维,为什么保留的结果不同,应该让学生去质疑,在看书的过程中去思考,不应在此明确的提出应该看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