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

(2012-03-12 20:21:55)
标签:

王宝钏

曲江

薛平贵

寒窑

杂谈

分类: 秦腔秦韵

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

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

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

寒窑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附近曲江池东面,是著名戏剧《五典坡》(又名 《王宝钏》)中的传说上演的地方。唐时,臣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反抗封建婚姻争取婚姻自由,忠于爱情,在寒窑苦守十八年,受尽人间苦难,终于待得丈夫薛平贵荣归长安与她团聚。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

  寒窑景点内两树耸立,房屋整洁,景色只是普通,但是因为这里曾经演绎过一曲动人的爱情故事,所以这里的树、房子、桌椅板凳就有了更深的含义。现在寒窑从沟口到沟内分别建有“贞烈殿”、“望夫亭”、“薛平贵、王宝钏大殿”,还有“平贵降马”“平贵别窑”、“王宝钏挖野菜”、“王母探窑” 等塑像。现在这里逐渐成为城南郊区一处旅游热点,尤以春光明媚之际, 常吸引着众多的善男信女前去朝拜观看。相传当年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等待丈夫薛平贵归来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此。窗前还建有一座祠庙,庙内供奉着王宝钏与薛平贵的塑像,祠柱上题着一副对联:

  十八年古井无波,为从来烈妇贞媛,别开生面;

  千余岁寒窑向日,看此处曲江流水,想见冰心。

     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

          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

                  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

           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

传说在初唐时期,长安城中有位名叫王宝钏的姑娘,聪明伶俐,才貌双全。其父王允是当朝宰相,要给她挑选个王孙公子作女婿,但她不顾当时的等级世俗观念,不惜与家庭决裂,而同她所爱的行乞青年薛平贵结了婚。不久,边疆告急,薛平贵降服了“红鬃烈马”,赴西凉参战去了。王宝钏只身居住在长安南郊五典坡的一个小土窑洞内,不要家里斗米升面的补贴,靠挖野菜度过了18年孤苦伶仃的日子,等待丈夫凯旋,重过幸福的生活。

这个故事尽管史料上并无记载,但王宝钏忠于爱情,不向封建势力低头,含辛茹苦十八载而冰心不变,在她身上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劳、勇敢、正直、忠贞的高尚情操,因而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喜爱,并代代传颂。人们将相传她居住过的窑洞称为“寒窑“(意为贫困、清寒之窑)。

今天曲江池附近的农田里荠菜(一种野菜)很少,人们说这是王宝钏当年吃糠咽菜时挖光了。尤其是戏剧《五典坡》从明朝起久演不衰,更使寒窑名闻遐迩。那时,这儿殿堂林立,树木繁茂,西安周围各县民众前去祭拜的甚多。寒窑内部游览寒窑,行至沟口,首先映入人眼际的是一座玲珑精巧的小角亭,名叫“思夫亭”,是王宝钏登高远眺、盼夫早归的象征。经思夫亭,依南坡前行,便是屹立在崖脚的五间大殿,名为“贞烈殿”,蓝砖青瓦,雕梁画栋,甚是富丽堂皇。殿内塑有王宝钏与薛平贵的彩色塑像和薛平贵降服红鬃烈马的出征像。顺此继行,进一圆形砖门,便是寒窑古院。上下有两层彩楼依崖而建,飞檐翘角,廊亭飒然。下边两窑为“别窑”和“探窑”,分别塑有王宝钏斟酒别夫,其母前来探女的塑像。这是根据戏剧《五典坡》中的两节剧情而塑。从“别窑”沿楼梯而上,越过成仙洞,便是“茹苦洞”。相传,这里就是王宝钏当年生活起居的寒舍。洞内仅有一个小土炕,炕前洞壁上只有一个一尺见方的小窗户,窗框是几根歪斜的树枝,洞内幽暗无光,炕下仅有两人转身之地。出了窗院向东,即是“妖马洞”,相传此刻薛平贵所降妖马的藏身洞穴,洞长100多米,窄狭曲折,漆黑清冷,游客需摸索着才能前行。出了另一洞口,始入后沟。这里是秦汉时代宜春苑的所在地,山林悄静,悠然自美。

          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 

          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

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

秦腔名剧《五典坡》剧情简介

后唐,丞相王允三女宝钏于彩楼飘彩招亲,绣球打中乞儿薛平贵。王允嫌贫爱富,责令宝钏退亲,宝钏不允,父女《三击掌》割断父女之情。宝钏奔赴寒窑,与平贵成亲。适逢西凉反唐,王允、魏虎奏本,命魏虎带平贵征讨,欲害之。魏虎战败被困,平贵救之,魏虎不记其功,反陷平贵于敌阵。西凉玳瓒公主慕平贵英勇,招为驸马。宝钏寒窑苦守十八年,托鸿雁传书,寻找平贵,平贵得宝钏血书,回至五典坡,夫妻团聚。次日,宝钏登殿算粮,魏虎不允,王允劝其改嫁。宝钏邀来平贵,王允使高士纪杀之。高刺平贵于马下,见龙护身,乃降平贵。玳瓒又领西凉兵马打入长安,平贵登基,宝钏遂为皇后。又名《五家坡》。有改编本戏《红鬃烈马》、《王宝钏》流行。其中《三击掌》、《别窑》、《探窑》、《赶坡》、《算粮》、《大登殿》为著名折戏。该剧为生、旦、净、丑行当齐全的唱做工并重戏。李正敏、靖正恭、何振中、李正斌、刘毓中、苏育民、刘易平、王玉琴、余巧云、郭明霞、肖玉玲、杨凤兰、马桂英演出代表作。

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

 

  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


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


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

寒窑与王宝钏、薛平贵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

  五典坡村五典坡,地处西安大雁塔东南约4公里。此地原叫五殿坡。因凤栖原(也叫凤栖岭)从前有五个大台阶,每台阶兴建有一座大殿,五殿坡(也叫五原殿地)即由此得名。估计五典可能是五殿谐音的舛误。如今此地台痕依稀可见,只是由于历史的自然变迁,仅留下台阶的痕迹了。凤栖原下的五典坡村,也是由此得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