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物体----连加连减)

(2012-09-11 20:16:29)
标签:

杂谈

分类: 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教学内容:p34 p38认识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具准备:

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小叮当图,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

“小朋友们喜欢小叮当吗?小叮当有许多小宝贝,你们都认识吗?”

(教师出示几样物体,学生辨认)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一分:可是这些小宝贝太乱了,小叮当想让能干的小朋友们帮帮忙,每个小组都有一篮子小宝贝,它们都混在一起了,有铁做的、塑料做的,大的小的,花的绿的等等。和小组小朋友讨论,你们认为哪些是相同的分成一堆,看看能分成几堆?一堆堆整理放好。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

“你们同意他们的分发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4、  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5、  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  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

教师板题:认识物体

7、起名字:才小朋友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成了4堆,可是他们都还没有名字呢!小朋友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小叮当的小宝贝也想有个名字。谁能根据他们的形状,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呢?

(教师用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8、认一认: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小脑袋里记下这些图形和名字。每个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拿在手上,仔细看清它们的样子。

拿了正方体的请举起来,是长方体的请举起来,你认为是圆柱的举起来,拿到球的小朋友举高点!

9、操作感知各形状物体的特征:好啦!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这些物体的形状,现在请小朋友拿出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摸一摸它们的面、边,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和小组小朋友说一说 (指名汇报,如果有必要可伺机让学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兄弟长得太像了,老师都把他们两搞混了,哪个小朋友能干!有什么好办法能认出他们呀?”教师拿出模型让学生区分两者)

再拿出一个圆柱和球,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和小组小朋友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10教师举物体,全班一起说是什么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把东西放回篮子里)

11、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瞎子摸鱼”,教师找个学生示范,请一个小朋友蒙上眼睛,教师拿出一个物体,学生摸摸后并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小组内玩这个游戏)

“小朋友们太聪明拉,一下子就猜对拉,现在我们换个玩法,这回是老师说物体形状的名字,请你摸出一个这个形状的物体来!”(小组内再一次玩“瞎子摸鱼”的游戏)

12联系生活:游戏好玩吗?下课以后小朋友们再继续玩好吗?

(教师出示室内图)现在请大家看,这里有幅图,画的是哪里呀?(家里)  那有什么东西是今天我们学过的形状?(指名回答)

那么你们在家里、教室、学校、大街上还看到过什么东西是这些形状的啊?(先指名说,在和小组小朋友说)

四、课中休息:

小朋友们真能干!帮小叮当整理了百宝袋!小叮当高兴得唱起了《小叮当歌》,我们一起唱好吗?(教师放歌,学生跟着边唱边跳)

五、巩固练习:

1、搭一搭:小朋友,你们当过设计师吗?那我们现在就来当当小小设计师,用桌子上的物体搭一搭,摆一摆你自己喜欢的东西。

2、指名汇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摆了什么?”

3、思考题:说说下图由几个正方体搭起来的?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

小朋友们真能干,认识了那么多种图形!回到家里把今天学到的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全班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认识图形》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触摸、拼摆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初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和学生各准备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教师还要准备几个其他形状的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找物品”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拿出来,同桌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收集的实物的形状。 

同桌学生互相介绍完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每种形状的实物各选一个,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大桌子上或地上。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同学各管一种形状的实物,把这些实物分一分类。管正方体的要把正方体的实物归为一类。分好类后,各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本组那类实物的形状,再选两个代表在班里说一说实物的形状。对于非本单元所学形状的实物,可以归为一类,交给教师,教师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形体不是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但是它们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以后我们在中学会学到。 

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分好类的物体收拾好,以便在下面的活动中使用。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做“摸实物”、“搭积木”、“随意拼”三种游戏。 

二、介绍“摸实物”的方法 

1.准备实物 

教师从“找物品”的活动收集起来的实物中,选一些形状稍大的便于确定形状的实物(包括棱柱形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放在地上。 

2.摸实物

把做“摸实物”活动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请一小组作示范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如圆柱)给另外两个同学看,看清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图形,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如果摸错了,可以让他们继续摸,直到摸对为止。然后再给蒙上眼睛的同学各拿一个立体图形,让他们摸一摸,说出拿出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这样做两次后,让进行判断的同学来出题摸实物。 

三、介绍“拼积木”的方法 

1.教师示范

教师用积木边拼边说:“我用4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可以拼一个大的正方体,还可以用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 

2.学生拼积木 

师:请同学们自己拼一拼,看能不能用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能不能用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 

学生拼的时候,教师注意巡视。集体订正时,从用几个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用几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拼法中各选一种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拼成后的立体图形各用了几个什么形状的积木。 

四、介绍“随意拼”的方法 

1.带着拼

教师边拼边说:这里老师用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两个圆柱拼了一辆汽车,同学们,你们也能拼一辆汽车吗? 

让学生自己拼,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拼的汽车的形状、大小和教师拼的不一样,只要能看出是汽车就行。 

2.随意拼

师:同学们除了拼汽车,还会拼其他东西吗? 

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拼摆一些东西,拼摆用的实物可以是积木,也可以是其它东西,例如拼坦克,可以用长方体的饮料盒作车身,用易拉罐作车轮,用圆柱形的积木作炮筒。学生拼好后,教师选几件有趣的东西展示给全班同学,让拼的同学告诉大家拼的是什么东西,各用了什么形状的物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摸实物、搭积木、随意拼”三种活动进行探究的空间,指导了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螺旋上升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6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3940 67的认识及P432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67,掌握67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及组成。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及迁移类推能力。

3、结合主题图、插图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关心集体的思想教育。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小棒、教学挂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数数

2、填数:   ( ) ( ) 5

5的前面是几?5的后面是几?6的后面是几?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和数67交朋友。

二、导入:

1、说说生活中的数:“我今年7岁了,我家有3口人”等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数中的67”  

(教师板题:67的认识)

三、新授:

1、认识67

1)看挂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什么?

2)图上画了几个学生?(板书:6

3)请小老师教写6,写6要注意什么?大家一起书空6

4)说说图上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6”表示的?

5)教室里有几个人?(7个人)他们都在做什么?教师适当进行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6)图上还有什么可以用“7”表示的?教写7,书空7

7)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用67表示的?

8)动手摆小棒,用6根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加一根是几?你用7根小棒又能摆出什么?比一比谁摆的图形多。

2、教学67的顺序:

1)看计数器,一个一个拨,学生说是几,拨到5再拨一颗珠子表示几?再拨一呢?

看计数器,67比,你发现了什么?

2)看尺子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摆数字卡片,17按顺序摆,再读一读,正数倒数各一遍。

4)玩猜数游戏,6前面是谁?7前面是谁?5后面是谁?

3、比较数的大小

4、看金鱼图,观察并回答问题,再动手填一填。

5、做一做:练习九第23题。

教学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数感,在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先数出小棒的根数,然后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学生兴趣盎然。发挥想象力,摆出小船、电视等图案,培养了创新能力。

 

 

第二课时67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科书p41 67的组成及P43练习九第1

教学目标:

10、掌握67的组成。

11、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九、复习:

1、按顺序数17,倒数17

2、填数:   ( ) ( ) ( ) ( 

3、猜数游戏:5后面是谁?6后面是谁?……

4、比一比,填一填:

                              6

                              5

                              3

二、 新授:

1、学习6的组成:

1)给P41圆片图涂颜色。

2)汇报不同的涂色方法,指名说表示什么?即把6分成几和几?大家都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说说6的组成,齐读一遍。

                           6

                   5

4)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6的组成?

①                         6

                     1

②                         

            3

          

5)动手用你喜欢的方法(摆小棒、数字卡片、小花等)

来表示6的组成。

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2、学习7的组成:

1)你试试用学习6的组成的方法来学习7的组成。(学生自己摆学具)

2)指名说说“你是把7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7?(教师板书7的组成)

                                7

                        1

3)用自己的好方法记住7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

1、找好朋友:

  师:“我们来找6的组成。”

  师:“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

  生(伸出5个手指)对:“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15组成6。”

  7也用同样方法来巩固练习)

2、做一做:P48  练习九第1

2、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3、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记住了什么?

板书设计:

67的组成

①                         6

                     1

②                        

           3

         2

                              7

                            1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采取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我先告诉学生手里拿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中掌握了7的组成,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学习得数是7的加法做好铺垫。

 

第三课时6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42及做一做,P48练习九第457题。

教学目标:

12、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13、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14、利用“一图两式”的练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7根小棒、7朵小花;教师准备教学挂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15加减法),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1=      1+2=         3+1=         1+3=

  4+1=       1+4=        2+3=         3+2=

  5-1=        5-2=        5-3=         5-4=

  4-2=       4-3=        4-1=          3-3=

二、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6767的组成,而且小朋友们都会计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减了,那67的加减法那么会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7的加减法(教师板题)

三、新授:

167的加法:

1)学生按要求摆小棒(两人一组)

摆:左边的小朋友摆4根,右边的小朋友摆2根       

说:同桌互相说说这幅小棒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并写下来。

2)指名说图意,并列式计算。(板书:4+2=6   2+4=6

3)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67的减法:

1)学生按要求摆小棒(两人一组)

摆:先摆出7朵小花,去掉4朵小花,同桌说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并写出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说:如果是先去掉3朵小花又怎么列式计算? 

2)指名说图意,并列式计算。(板书:7-4=3   7-3=4

3)你是怎样想才会那么快就算出得数的?

四、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

1)你还能摆出得数是67的加法吗?用你喜欢的学具摆一摆,并和同桌说说表示什么意思。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比比看哪一对同桌合作最好,列得有快又多!(指名说算是,教师板书)

2)刚才我们已经会列7-4=37-3=4,你还会其他7减几和6减几的减法算式吗?写在练习本上。

3)齐读黑板上的算式。

2、游戏:“找好朋友”

  把算式和得数卡片发给学生,先请拿算式的学生上来排成一列,一个一个找好朋友“我的好朋友在哪里?”下面手拿相应答案的学生跑上来组合成完整的算式。

 如“6-1=5,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齐读算式。

3、摘智慧星:看算式马上说出得数,最快的小朋友智慧星就归他。

3+4=           6-5=           4+3=    

3+3=           7-4=           1+5=    

5+2=           6-3=           7-5=       

2+5=           7-2=           6-3=      

6+1=           6-1=          7-3=

4、做P42 想一想和做一做,并练习写算式。指名学生对答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说说我们生活中的数。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记住了什么?

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

6的加法        6减几       7的加法        7减几

1+5=6          6-1=5       1+6=7         7-1=6

2+4=6          6-2=4       2+5=7         7-2=5

3+3=6          6-3=3        3+4=7         7-3=4

4+2=6          6-4=2        4+3=7         7-4=3

5+1=6         6-5=1        5+2=7         7-5=2 6+1=7         7-6=1

教学反思: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

 

用 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p46看图列算式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在于们生活中。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生活。

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3+4=      1+6=      7-3=       4+2=       1+5=

 7-5=      5+2=     6-2=      6-3=       7-1=

2、看图填算式:  3+2=5      6-3=3      2+3=5

二、导入:

小朋友们看,这幅图美丽吗?图上画的是哪里?

三、新授:

1、引导学生看图,准确叙述图意。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如:草地上原来有4只小兔在采蘑菇,旁边有2只小兔也来参加。

教师用手势表示合起来一共有几只小兔?

出示大括号,学生认识,并说表示什么意思?问号又表示什么意思?

2、谁能完整的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遍?(多指几个学生说图意)

3、那谁会列式计算?算式里的246分别指什么?

出示青蛙图:

小组谈论:大括号下面是7,表示什么意思?荷叶上的问号表示什么?

想一想:图上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你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怎么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减法?算是中的725各表示什么?

让我们了解田园卫士更多的资料吧。

4、下面另外几幅图学法一样,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环保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总结:问号在大括号下面,是已知部分求总数用加法;问号在大括号上面,是已知总数求部分,用减法。

5、生和同桌说说图意,然后动笔填写空格。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教学反思: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老师多加引导,开阔思路。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只有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才会形成解决问题的

 

89的认识
8和9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教学难点】

掌握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有序地推导出8和9的组成。

【教学方法】

创设生活情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学校花坛一角师生共同整理花坛的场面,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生1:花坛的两边有8棵松树。

师:这位同学讲的是多少棵松树呀?(8棵)我们学习过8了吗?(没有),老师还没教你就会了,你真利害,你能上来数一数给大家看好吗?×××同学教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数字8,大家会了吗?谁还能从图中找出数量是8的信息呢?

生2:花坛里有8朵美丽的花。师:大家也一起来数一数看,对不对呀?

生3:黑板上写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师:还有呀?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大家还有没有发现新的数呢?

生4:有9只蝴蝶在花丛中飞。师:你再说一遍,是几只蝴蝶呢?(9只)这个数我们学习过吗?(没有)×××同学又教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数字9,9也是没教过的数很多同学也懂了,你们真聪明,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大家会了吗?谁还能从图中找出数量是9的信息呢?

生5:黑板的前面摆放着9盆花。

生6: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共9个人整理花坛。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8和9的认识(板题)

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学习新课

师:刚刚老师发现同学上课非常认真,观察得真细致,而且很喜欢学习数学,连老师还没有教的知识也懂了,现在老师想考一考大家,看是不是真的懂了,还是蒙的。

1、动手摆8和9。

请大家用你们的教具分别摆出数量是8和9的图形,同桌相互合作,互相交流。

2.学习序数。

A、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老师手里有0-9 十张数字卡片,位置比较乱,现在想请十位同学上来,将它们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B排好后再请同学们数一数,接着说一说自己的位置。0说我最小,我的前面没有数,我的后面是1;1说我的前面是0,我的后面是2。。。。。。。再列出数轴或尺子让学生读一读。

C猜一猜。老师说一个数,请同学们不用看尺子,猜一猜他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3.比较大小。(课件出示点子图)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    8<9    7<9   8>7    9>8    9>7

7.认识8和9的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让学生完成教科书P54的蝴蝶图,按要求用彩色笔给蝴蝶涂色。
8.指导8和9的书写

(1)师:首先让学生看教科书P53的黑体字,问学生8像什么?(8像一个小葫芦,)然后边板演边讲解:8字一笔写成。9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它也是一笔写成。

(2)完成教科书P54的8和9书写练习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延伸新知

1、完成教科书P55做一做。

2、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说一说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想到的与8和9相关的信息。比如说《动漫世界》8点开始,螃蟹有8条腿……学生畅所欲言:我家门排号是9号,我有9本故事书……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

 

教学反思: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静静的听,争着当“顺风耳”,课堂学习氛围非常得好。课堂中多采用这种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

89的组成
教学内容:89的组成P52 P544题,P555题。
8和9的组成
教学内容:8和9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8个小五星,9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
2、师: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    8○9    8○6    9○5
3、猜一猜。
   ①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②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4、揭题。
师: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
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9,了解8和9分别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9的组成)
二、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㈠教学8的组成。
    1、创设情境。
    一天,老师买了8个小西瓜,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西瓜吗?
    2、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请你拿出8个五角星来代替8个小西瓜,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看看可以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①同桌合作,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的所有组成。
③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8的组成,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
    师: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我们可以由l和7组成8,想到7和l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 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记熟。
④ 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
㈡教学9的组成
1、让学生自己试着将9个小圆片分成两堆,并根据自己动手实践,将书上
   9的组成补充完整。
 2、指名反馈,教师板书,集体订正。
 ㈢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2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反馈练习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9的组成。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3、完成课本第52页的做一做。
四、 课堂练习
练习八的第4、5题。
五、 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9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了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由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新知识,还设计了生动、活泼的竞猜教学环节,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学生得到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8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练习十一第789题。

教学目标

1.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能熟练的计算89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出示挂图,让学生自由发挥看图说话,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上的内容写算式。

1、看图说话。
    ① 出示“笑脸图”,创境激趣。
    ②指导观察,激励汇报
    师:漂亮吗?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汇报,全班交流,互相评价。

二、动手操作,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师:先在左边摆7根小棒,再右边摆2根小棒。请根据下面的问题写出算式。

小黑板出示问题:7根小棒添上2根是几根?

          2根小棒添上7根是几根?

          9根小棒里面去掉2根还剩几根?

          9根小棒里面去掉7根还剩几根?

学生写出算式,并汇报结果。

师:上面这么多的算式的得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如“7+2=9,那么2+7就一定等于9吗?”“你怎么知道:7+2=9,那么9-2就等于7吗?”这类问题,来激发、引导学生归纳加减法间关系的欲望。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7+1=8            8-7=(   

让学生进行抢答,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指明说,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懂得用加法来计算减法。

教师抓住时机,与学生进行谈话:这节课你们又有了一个新的收获,用加法来计算减法能用在哪?使学生加深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指导小结,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的加减法都是有关谁的计算?
    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分层次出示练习十一的第789题。

其中第7题要注意指导学生搜集数据,理解题意。

8题可以配以故事情境的描述,让学生接着讲故事,并列出算式,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指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在教学加法时让学生合作摆小棒,通过摆的小棒图来说图意,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说出因为观看的顺序不同所以能列出的算式就不同,并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出结果。在教学减法时也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用铅笔分成两部分,说出这幅小棒图的图意,根据图意列出算式,让学生多说为什么用减法,加深对减法算式的含义理解。我发现只有让学生动手实践,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用数学
教学内容:用数学(教材57页及练习十二)
教学目的:

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准备:课件
思维训练: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请大家翻到教材57页,仔细观察上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1、出示小鹿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看懂图意,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鹿图,思考图中告诉我们什么呢?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同桌互相说一说。(生互相交流)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小鹿呢。
课件出示小鹿
  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树丛中小鹿的?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

9-3

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

2、出示蘑菇图
师:观察图,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生:题目告诉我们左边有6只蘑菇,右边有2只蘑菇,(师同时在黑板上对应贴出贴画)求一共有几只蘑菇?


走过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
课件出示鸭子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8-3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课中操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做一做
1梅花鹿图和蘑菇图
说出图意并提出问题后独立列式
编题
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们来解答。
P58 13 

口算比赛或扑克牌游戏

教学反思:通过对情境图的观察,让学生理解了图意,并发现了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中,通过跳走具体理解了减法的具体含义,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怎样解答”这一步骤时我追问了为什么要选择用减法,引导学生深层次知其所以然。

 

 

10的认
教学内容:5960页及练习十三1—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器、课件、尺子
一、引入新课
1、猜謎引出已认识的数0—9
同学们,我们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
06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
(伸出5指)它添上2是谁?
7的相邻数是谁?
8再添上1是几?
29再添上1是几?

师: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l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lO”,10比9大。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出示“喂鸽子”主题图。
数一数,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0”来表示?


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2)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谁有办法?
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站进去就可以了。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3)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9的后面,100—9都大。
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0—9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10的谜语吗?先在4人小组里说一说,再选一个最好的给大家听。
2、比大小
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以填什么?10○□
29○□,谁来说说。
3)完成书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10怎样写?(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书本第65页的田字格里练习写10
4)写完了同桌互相欣赏一下。
410的组成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顺便从家里带10瓶饮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把饮料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1)请你拿出10根小棒代替10瓶饮料,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2)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3)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
4)汇报板书10的组成
5)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引导同学回答,看一个记两个,看到10可以分成91,就想到19组成10
记住前面五个,其余可以推想出来。
6)独立完成第6510的组成的填空
三、游戏(10的组成练习)
1、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2、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十三1
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2、练习十三2
1)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布发射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3、独立完成第3
五、课堂小结
1、学生结本课内容进行回忆、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质疑:谁有什么不明白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小结
六、聪明题
给能组成10的相连方格涂上相同的颜色。
8
5
3
7

教学反思:在教学10的组成时,我采用了同桌合作、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在学习2到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这也是对初入学的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一次培养。在汇报完答案之后,又让学生说说看到什么,就能想到什么,找出各个分解式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1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P61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第一次冲亚洲,进入世界杯。今

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
二、复习铺垫
1、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2、师:小组全体小朋友共同努力,赢得了本场比赛的第一球
三、自主探究
1、通过看看想想,探讨10的加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师生交流:看,球场的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师生交流: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
师: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61页,试着填一填。
交流:请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10的加减法的3组题。10的加减法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板书课题)
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10的加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1)独立操作,写算式
10个花片,根据正反面的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2)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师逐步得到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
激励:小朋友们真行,你们通过自己抛花片,学会了所有10的加减法题。都给自己一个五角星。
4)学生上黑板归类整理,即时记忆
四、轻松一刻
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五、巩固深化
110加几。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1)同做,师出“8”生出“2”等等
2)同桌互做
210减几
师: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要来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六、提高题
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如果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

 

教学反思: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在课程结束之前我设计“小小神算家”这一教学环节,在课件中出现关于本课的口算题卡,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练习课
教学目的:1、熟练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联系。
2、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算式
一、创设情景
瞧,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松鼠
今天我们就到松鼠家里做客吧。
课件出示小松鼠
二、合作练习
1、课件出示大象过早
看,大象妈妈有6张卡片,小松鼠有4,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那你能算出来吗?
2、你们可真聪明,小象们要出门去采果子了,他们要动脑才能拿到自己的篮子,出示题卡。
小松鼠手上的数用10去减,得到的结果就是篮子上的数。
比一比,哪个同学做的快?
3、小提着篮子高高兴兴地出门去,在路上遇到了美丽的孔雀,花孔雀正在整理自己的羽毛。
课件出示P62孔雀图
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算算孔雀身上的羽毛是多少?
4妈妈和儿子比赛拔萝卜完了他们摆在地上比谁捡的多。课件出示P63 10 看邻居小白兔在忙啥呢?数一数收获的萝卜和梨,你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吗?独立看图并填空。指名汇报。

课件出示P63 10 独立看图并填空
5P68 7 看邻居小白兔在忙啥呢?数一数屋后的冬瓜
三、练习
.64面的第1213题 看小鸟来到了学校,你看图中哪些可用7+310来表示。

教学反思:上完这节练习课下来,感觉还可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很好,很认真听课,而且积极举手发言,因为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喜欢老师的表扬,我在课前对他们进行了鼓励,能做到认真听课,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我就送表扬信给他们,结果发现他们真的能做到了,看见他们坐姿端正,上课认真的样子,我心里暗自地高兴着!练习的内容挺多的,他们在每一个练习的环节里都有了收获,我将这些要点进行了板书,提醒学生做练习的方法。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及练习十四1-6题。

连加
教学目的: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数感和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计算顺序
一、激趣导入

算式接龙1+2    ()+2    ()+3   ()+2  

        10-3   ()-2    ()-3    ()-1 

  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

师:孩子们的口算能力真棒!真是个口算小能手!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汇报:上面一道题都是加了又加,下面一道题都是减了又减;两道口算题都是用前面算得的得数接着加或者减。


课件出示小鸡,这是什么?
你小鸡吗?
如果让你来养小鸡,你会怎样做?
二、合作探究
小明家也养了小鸡,咱们到他家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
看图上画有什么?
师:小明家是养鸡专业户,他们家养了很多鸡,他的父母靠知识和科技养鸡终于办起了这个大型养鸡场,

小明今年才7岁,却已经懂得了帮父母的忙经常会帮着喂小鸡。你瞧,(课件出示5只小鸡,引导学生说出

:小明喂了5只小鸡)说说图上画有什么?课件动画播放:又来了2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图意?
为了区别先走的我们通常都用线划掉来表示,师示范○○   
○○   
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虚线框起来

○○   
○○   
板书算式:822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明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师:你表达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5+2+1=8)


想一想:这题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后汇报解法。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若有生说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写出来以之对比。
2、练习:P65页的做一做右图
独立看图,说出图意

(二) 教学连减:

 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动画演示)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明明原来喂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

师:你表达得很精彩,真棒!

师:草地上还剩几只小鸡?(2只)

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8-2-2=4)

师:8-2-2=4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减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减,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减。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你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连减。

师:你们给它起的名字与数学家起的名字是一样的,你们真像个小小数学家。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我们叫他做连减。(板书:连减)连减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

那么,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减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三、巩固深化

1.完成65页做一做

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3、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说图意,列出算式解答。

 4、课外延伸:

①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②口算比赛: 连加连减(直接说得数)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加算式表示什么?连减算式呢?怎样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小鸟图”和“飞机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描述图中的故事。在描述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描述事情的能力,并愉快自觉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