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平衡术需有“自私”元素打底
文/弘静静图/网络
一个朋友对于我现在的单身状态表示羡慕,管好孩子,管好自己,无拘无束,不被任何人挑理。
而她呢,每天在家里当牛做马,忙里忙出,一边是孩子,一边是丈夫,还有公婆及父母,恨不能学了分身术,一点自己的私人空间没有不说,丈夫还经常怪她这个事没做好,那个事做得不行,让她十分郁闷,整个人看上去,正应那句“霜打的茄子”,全然没有一点精神。
认识她很多年,一个十分顾家的女人,典型的相夫教子型,会做饭,温柔,孝敬老人,若说哪里不好,就是有些碎碎念,一个件事,她不说上十几遍定不罢休,就像她对自己的评价,每次见面对会说自己对家付出了多少多少,一年到头,连件衣服都不敢买,更别说隔三差五进去美容院了,这也就罢了,竟然还没落着一句好。
看着她,我想起了父亲。父亲也是一个十分顾家的男人。出门连瓶1元钱的矿泉水都舍不得喝,每一分钱都花在子女家庭了。可是父亲身上的怨气也很重。每次母亲或我们子女做的事超出了他的意料,他便会很失望,渐渐地,原来挺直的男人,变成十分沉重,连走路的样子都很累,经常如祥林嫂般在我们面前念叨“我这一辈子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你们......”之类的话,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都倍感压力,父亲是个好人,是个好父亲,是个好丈夫,他给了我们许多外人无法给予的付出和爱,但也给了我们外人无法给予的压力,如同大山一般,让我们作为子女,不愿也不敢与他交心,身怕哪个字触动了他那根希望的神经,激怒了他的失望,让他悲从心来。
为人妻、为人夫、为人父母的,任何付出都是希望家庭和睦、子女幸福。然后,有付出就有希望,有希望就必定有失望。有失望就有伤害。许多失望连在一块,必然成为重重的怨气。一个家庭里,若是被重重的怨气笼罩,便很难轻松起来。
长大后,成家后,为人母后,我常常劝父亲,人首先得懂得为自己而活,尤其在婚姻生活中,一味的付出,一方面容易造成获得方的依赖感,若哪天你稍有不足,获得方便会有抱怨,一方面容易让自己产生失落感,天底下哪里有不要求回报的付出,即使为人父母对子女的付出都是为了子女着想,希望子女生活殷实,幸福快乐,然后,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个体,不可能完全遵循别人的步伐前行,因为这样,失望大于希望,人的性格便会被负能量包围。
我劝父亲该为自己而活了。不要再为了省几块的车费,而走几站路,偶尔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给自己的辛劳一点奖励,偶尔出门打打牌放松放松,当然,这种为自己而活,是量力而行,不全然自私的为自己,毕竟家庭的责任是首要的。适当的“自私”能让自己对家庭有少许的“亏欠感”,这样便能和对家庭付出产生的失望值进行平衡。
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也无法尊重身边人的需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