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孩子咳嗽的一些误区盘点

(2015-06-25 14:25:00)
标签:

育儿

咳嗽

误区

反复感冒

消炎药

分类: 关于孩子
关于孩子咳嗽的一些误区盘点
文/筱-宝贝儿 图/网络

         儿子是个咳嗽“专业户”,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咳嗽,有一次连续咳嗽三个多月,不是特别厉害,但每天都会有几个时段咳几次。我一度担心得睡不着觉。慢性支气管炎、鼻炎、哮喘等各种慢性病在脑海里盘旋,就怕给孩子造成一生无法挽回的病根。

         很长一段时间,我走进过许多误区。各种西药、名院都看过,咳嗽仍然反复,点滴也挂了不少,就是不见好。直到最近,遇见一个有名的老中医,她给我斧正了几个小孩咳嗽的误区:

         误区一:咳嗽时间太长,容易转成慢性支气管炎。目前,大部份小朋友咳嗽几乎都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有扁挑体发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等,医生告诉我,我儿子没有根子上的慢性病,也就是说不存在什么“慢性支气管炎”,他之所以一直咳嗽不好,是小孩子好动,出汗多,反复感冒造成的,反复感冒就反复引发支气管炎,有时候甚至是孩子这次感冒即将痊愈的时候,又二次感冒,导致咳嗽时间过长。

         误区二:咳嗽吃川贝冰糖雪梨有效。每次孩子咳嗽,身边的老人、朋友都会推荐这道食疗甜品。也怪我这个当妈平常学习太少,对医理方面的知识懂得太少,导致让孩子的身体受了不少苦。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人分寒性和热性体质,也有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梨属于凉性食物一类,如果小朋友是风寒感冒或寒性体质,就不适合吃川贝冰糖雪梨,梨、西瓜、香蕉等寒性食物最好不吃或少吃。

         误区三:咳嗽有痰必须消炎。每次咳嗽去医院,消炎药是必开药,外带什么抗病毒之类的。大家都知道,消炎药吃了多,对孩子的肠胃影响特别大。这一点,在儿子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他现在5岁了,前两周吃了三天消炎药,嘴巴里就出现明显的异味,从小到大他都如此,只有肠胃功能不好的时候,就可以从嘴巴里闻出来。从某种程度来说,消炎药确实能够缓解或治疗病症,但咳嗽并非一日两日之功就能治好的,是一个需要悉心照顾的常见病,最关键的还是日常护理。多喝水,饮食清淡,拍痰等方法,帮助孩子将痰液排出。

         误区四:反复感冒咳嗽汗多就是体质差、免疫力低。这一点,我曾经深信不已,也是最疑惑的。懵懵懂懂中,给儿子吃了一些增强体质的保健品,说实话,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儿子是母乳喂养的,断断续续1岁1个月才断奶。都说母乳喂养的孩子身体好,可我儿子怎么身体就这么差呢?反复感冒、咳嗽、汗多全部命中“体质差、免疫力低”的要求,后来,经中医诊断,她告诉我,我儿子的体质不差,汗多也不属于虚汗范围,出虚汗的人,一般会整夜整夜的汗,而我儿子仅在睡着前半小时左右汗比较多,属于正常现象。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小朋友生病,首先从日常生活、护理方面找原因。只要不是什么急性病,就尽量少往医院跑,少吃药。合理调整饮食,多喝水,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小朋友平常喝的水中是否含有微量元素是非常重要的,喝含有丰富微量幸免于难的水能够及时、随时补充人体需要的成分,保持人体微量元素均衡,什么样的水才是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的水呢?我用自己家常喝的卓玛泉水泡了豆芽,看看下图详细的豆芽生长情况:
第三天:已经把豆芽给弄到大一点的盘子中拍照啦,小小的怕拍不清楚,嘻嘻。

http://s2/mw690/002aya1Vgy6TmAQuaUpa1&690

第四天:豆芽已经冒出稚嫩的绿叶啦。

 

http://s7/mw690/002aya1Vgy6TmAToW4C36&690

 

第五天,大部分的豆芽已经长的非常整齐了。

 

http://s9/mw690/002aya1Vgy6TmAWW8ha98&690

第六天,已经长得非常高了。

 

http://s1/mw690/002aya1Vgy6TmB3dagg40&690

 

          这是和其它水在第三天拍出来的效果,与其它的豆芽相比,卓玛泉和依云是相对长得比较快的,依云价格相对是比较高的,所以我跟儿子选择了比较好却又能保证我们身体健康的安全、放心水。

 

http://s8/mw690/002aya1Vgy6TmBaRZJl4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