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如何让孩子不再惧怕看医生、打针及吃药
文/一起长大
病在娃身,疼在娘心。每个孩子生病,哪怕是流点鼻涕,打个喷嚏,也足以让妈妈担心不已,特别是那种不得不去看医生的病痛,每当看到孩子惧怕医生时的那个可怜劲儿,吃药打针时的那个抗拒劲儿,妈妈多想如果能够替孩子承受这些该多好啊。然而,那是不可能的,那么,作为妈妈,在这种情况要怎么样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就医观念以及对待吃药打针的态度,从而减轻孩子病痛折磨同时的心理恐惧呢?我想无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心态上给予正能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受大脑、受思想所支配,于孩子而言,从很大层面上,对某件的事情的好恶程度取绝于父母对这件事的好恶多少,因此,作为父母,尤其是妈妈,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尽量不要表现得过于担心,整天把“这可怎么办”、“怎么又病了呢”、“吃了这么多天药,怎么就不见好呢”、“发烧了,得赶紧挂水”等话挂在嘴边上,我们首先在从心理上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孩子,我们和孩子都能够凭借自身的力量来战胜这些病痛,从思想占领先机。
与此同时,孩子生病的时候,多少都出现一些烦躁、不安、哭闹的情绪,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如果孩子实在要哭闹的话,我想我们与其带着担心去烦躁不安,不如平心静气的抱着孩子,摸一摸孩子的头,拍一拍孩子的后背,说一说贴心的话语,尽量给孩子传递一些正面的、积极的能量,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生病了很难受,妈妈生病的时候也会像你一样,我们不要着急,我们一定能打败那些让我们难受的细菌虫和病毒虫的”,用类似共情和积极的话语,给孩子力量,在意志上坚强起来,少说一些:“啊,我儿多可怜啊,又生病了”之类的消极话语,这样反而让孩子的心理上产生一种“我就是病秧子”、“病痛永远离不开我”等消极心态,这样更给那些细菌和病毒有机可乘了。
第二,在语言上切忌别威胁。这一点要从平常做起。孩子挑战父母情绪极限的时候有很多,当情况无法控制的时候,经常听到一些父母尤其是老人,会拿“不听话就带你去打针”这类的话来威胁孩子,久而久之,看医生、吃药、打针在孩子心里,仿佛就是一种惩罚,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是一件人人都不愿意去做的事,我们应该给孩子建立一种正确看病就医概念,即:生病看医生是必然的,这里不存在对与错,同时,看医生、打针、吃药是为了帮助我们快速缓解病痛的过程。
第三,在行动上巧用小妙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儿子常生病,喂药似乎是家常便饭,为此,也总结出不少小方法。
妙招一:抓住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心理或事件。最初给儿子喂药时,没有经验,儿子不喝,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几个人按住小家伙,使蛮劲把药灌下去,灌的次数多了,灌怕了,孩子就明白了一点:不管他怎么反抗,这药是非喝不可的,人家也不是傻子,与其无效反抗,不如尽量配合,保不准还换来某个喜欢的玩具、零食亦夸奖,就这样每次喂药,什么哄招、什么道理都说遍了,仍然不管用,我们就使出杀手锏,我假装喊着:“外婆,***他不愿意自己喝药,他可能是灌”,一听这话,儿子马上说:“不灌,不灌,自己喝,自己喝”,虽然说完之后,他仍然会扯些乱七八糟的来拒绝喝药,但是多假装几次要“灌”,或者真正实施一次“灌”,他就会自己主动喝了。
妙招二:真实告诉孩子药味道。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喝药呢?无外乎不喜欢药的味道,有的药苦,有的药甜,有的药薄荷味重,有的药呛嘴巴,亦或是情绪上某种因素影响,比如,病痛的不舒服,对药的恐惧、对陌生入口物品的警惕等等,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和孩子共情,给孩子做示范,自己先偿一偿药的味道到底如何,是甜就说甜,是苦就说苦,是清凉就说清凉,甜的或许容易一些,其它味道当然要难一些,但是不管什么味,稍大一点的孩子基本都能感觉得出来,或许他们不能准确表达,但只要他们表示药的味道不好,我们不需要骗他,尽量认同他的感受,然后再简单讲一下药的作用,如:你身体里现在的细菌虫和病毒虫在吃你吃进去***东西(尽量挑选孩子特别爱吃的说),我们要把药喝进去,打败他,赶走他,不然,**都被他们吃完了,尽量用儿童喜欢的拟人性比喻来告诉孩子,生病了必须吃药,然后再配合第一招使用。
妙招三:准备一些相应的玩具。我是给孩子买了一套“医生玩具”,经常陪孩子玩“看病游戏”,让孩子当医生,我当病人,没事的时候,让孩子拿着“听诊器”听一听我有没有炎症,用“压舌片”看看喉咙痛不痛等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能够明白妈妈也有生病的时候,任何人都会生病,生病看医生是很正常的事情,减少孩子对“白大褂”的恐惧感,从而积极配合每次就诊。就像以前,儿子每次到医院就特别紧张,到医院门口就吵着要走要走,到诊室更严重,坐下听诊的时候,就哭闹不已,如今的儿子,不管怎么病,带他看病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坐下,自己掀衣服,自己张嘴巴,没有一点紧张。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