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从四不得”当好妈

(2012-08-10 16:42:09)
标签:

三从四得

育儿

分类: 关于孩子

“三从四不得”当好妈

文/一起长大

图/网络

 

http://s4/bmiddle/768113efx7a4a220c1393&690

不知道有没有“育儿疯狂期”、“育儿敏感期”这种毛病呢?自有了娃后,想得最多、最担心的就是怎么样才能让娃的身心都健康,甚至达到了岂人忧天的程度了,总结两年多的育儿路,失败大于成功,但失败是成功的妈妈呀,只要俺愿意反省,这条育儿路一定会越来越顺。

 

孩子的意愿要尊从。再玩一下,好吗?我不想吃了?对于这些看似合理又不合理的要求,到底要不要答应娃呢?想一想,为什么要拒绝呢?记得蔡笑晚老师在他的《我的事业是父亲》中提过,他的一个儿子,小学时曾经要缀学去学武术,给儿子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作,儿子仍然觉得学武术是他的理想,蔡老师没办法,答应了儿子,但是答应并不是无条件的,他替儿子去学武术办了一个酒席,请了亲朋,一方面是为了给儿子一些压力,不让他半途而废,让儿子懂得坚持,另一方面,给予儿子充分的支持,在懂得学知识比学武术更重要的时候,可以再回头找父亲,理所当然,这个儿子的武术之路只走了一半,但是再次回到学堂的时候,更加珍惜机会了。

 

他人的意见不盲从。“娃都1岁了,还不断奶吗,我们早就断了”、“这么大还用纸尿裤啊”、“娃不能惯,棍棒底下出孝子,你们几个都是这样养大的”……在育儿的道路上,是不是经常听到类似的建议呢?借用一句经典的话:“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人呢,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在医学上,同样一种病,也不能100%保证对每个人都有效,因此,在育儿的路上,多听没错,但听完后,试用过,得多想,多观察,才能找出一条更加适合自己娃的路。

 

老人的建议可听从。有多少人能全心全意、毫无顾忌的当个全职妈呢?不能自己带娃,隔代教育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怎么处理与老人在育儿理念上的冲突呢?人家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有双面性,一面是老人的好,一面是老人的无理取闹如孩子般,那么何不用对孩子的方法去与老人相处呢?适当的听从一些老人的观念,也可增加老人对育儿方面的成就感,不要全盘否定,老人会更觉得不舒服,与老人发生冲突,造成家庭的不和谐,也是育儿背后的一大危害。

 

孩子做错事,吼不得。饭不好好吃,撒得满地都是;刚收拾的家,瞬间狼籍一片;与朋友外出游玩,打了人家的娃,尴尬得想打地缝钻;米桶被翻出来,地上全是米;等等。遇到这种情况,一次两次或许还可以忍,但是长此以往,脾气再好的人,也难免上火,可怎么办呢?造成这一切的,是咱的娃,因此我们只有忍,实在忍无可忍,就回避吧,各自冷静,千万不要正面冲突,发生冲突,毕然说不出什么好话给娃听,不知道哪句就会造成娃一辈子的伤害,另外,吼得多了,娃的性子也就油了,这个妈在他心里离“河东狮”的形象就不远了。

 

孩子有要求,拒不得。妈妈,要买玩具,不行;妈妈,要吃冰淇淋,不行;妈妈,不想睡觉,不行,不行……有时候,会不会觉得孩子就是一个填不完的五底洞呢,答应了他这个,他马上又要求那个,如果是些合理的要求,或许还可以尽量满足,但是那些不适合他、影响他健康的要求也不少,这个时候,能不拒绝吗?不健康、不安全的要求当然要拒绝,但是“不行”、“不好”太多,会不会太伤娃的心了呢,娃会不会觉得自己就是个无能的人,每个要求都不能满足,这些要求都是错的吗?试着换着方式拒绝娃吧,可以说“等等,让妈妈考虑一下”、再或者“可以试一下,但不能吃太多”(少量的零食,不会对娃太大影响,越不给他,他越想要)、又或者“如果你做到**事,妈妈就给你买一个玩具” ……总之,把握一个原则,用一种迂回的方式,婉转的拒绝娃,可以换位想一想,如果自己的要求长期被拒绝,你的感受是什么?如果被拒绝得没那么直接,伤害是不是会小些,效果会不会好一些呢?

 

定下的规矩,丢不得。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育儿这件事上,这一点千万不能忘,一件事做得好不好,一个愿意能不能实现,重在执行,任何规矩定下了,就一定要执行,不能因为娃的哭闹就断送了这些规矩的生命,当然,如果是错误的规矩,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调整,之前,一定要告诉娃一声,这是娃的知情权,还可以随着娃的越来越懂事,邀请娃一起来制定这些规矩,让娃觉得他和妈妈是平等的,并不是只有妈妈限制他,他也可以来限制妈妈,来更好的促进他去执行这些规矩,而不至于那个反抗。

 

夫妻在娃前,吵不得。一般情况下,妈妈比爸爸对娃的教育要看重些,在爸爸眼里,妈妈或许有些小题大做,在娃教育的事情上,不能说妈小题大做,也不能说爸爸的放任或者严厉就是对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夫妻和睦,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夫妻间,好的交流和沟通方式,对孩子的上学、入社会、进家庭都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有再大的矛盾,在娃面前千万要忍,不要吵,实在不行,还是一个字“躲”,有些事,躲一躲,想一想,缓冲一下,矛盾的火点就降低了,冷静下来,再去讨论,如果实在忍无可忍,吵完后,一定要当着娃的面向对方道歉,同时,要向娃说明,妈妈爸爸不是要吵架,是在讨论问题,一个不和谐的家庭对孩子的伤害,比离婚大得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