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饿了么”是中国最大的餐饮O2O平台之一。公司创立于2009年4月。由张旭豪、康嘉等人在上海创立。作为O2O平台,饿了么的自身定位是连接“跟吃有关的一切”。 除了现有的餐饮配送业务,目前饿了么已经将触角延伸至商超配送等其他领域。
2015年1月,“饿了么”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融到了5亿美金。日均单量100万单,日订单量峰值其实超过了200万,市场占有率高达60%。目前“饿了么”估值30亿美元。
张旭豪回顾了饿了么7年创业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为3点。
1、战略上从小处切入
2、小步迭代 不断满足客户需求
3、保持创业初心 适应市场的变化
此外,张旭豪还分享了由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创业的过渡经验,并且说明了为什么由订餐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转型到物流服务商,以及饿了么对于轻重模式的理解和看法。
以下分享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演讲全文:
各位来宾,各位创业的小伙伴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在这里分享一下我创业的感悟和心路历程。对于饿了么来说,其实我们也不是迅速变成今天最火爆的样子的,我们创业之初,到现在已经有七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七年的时间里面,做好专注的事,把网上定餐、配送做好,提供这两方面极致的服务,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努力。在饿了么看来,要称为一个伟大的企业,有三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 战略上从小处开始切入,很多时候夸夸其谈的战略不是很深入,就是没有抓住用户的痛点。饿了么一直以来有一个名言,一定要从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开始,我们当时创业的时候,觉得网上外卖是一个切入点,可以切入到整个行业。
我们最初做这个行业的时候,还没有移动互联网,只有PC互联网,当时有很大的挑战。我们要说服一家餐厅上我们的网站,需要拉网线,买电脑等,付出很多,甚至我们自己来买这些,给餐厅来提供工具来加入饿了么。
第二, 我觉得创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要小步的迭代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创业之初的时候,不是一个网上的平台,我们创业之初,我们四个人就拿了四个电动车开是送外卖了。
在所有的发展过程当中,过去七年左右时间,更多的是在不断的变化,去解决商户和用户的痛点,从而让公司的业务,包括用户,各项数据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所以说,我觉得是开放的心态,我们不要给自己定标签说我们只能做轻的模式,不能做重的,只能做传统的,不能做互联网的,我觉得今天大家要抛弃这些条条框框,用开放的心态来拥抱变化。
我们只有把它不断的蔓延到公司的方方面面,公司才会好。我们火热的就是创业的心,即使我们走过了七年的时间,我们还是要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要去尝试。我们一定要快速的抓住市场的痛点,寻找到最快速的增长的那条曲线跟业务线,然后加快你的速度的迭代,这样你的公司才可以生存下去。
此外,我们一定要适应市场的变化,无论是资本的市场,还是用户的市场,供应商的市场,这些变化要去拥抱它,从而使公司壮大。最后要保持创业时候的最早的初心和理念,这样的话,我们每一个团队,企业的每一个人才可以有足够的战斗力,这样我觉得公司还可以基业常青,一直保持着创业的活力。我觉得只有有这三点,最终成功才会离你越来越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