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太君贾母,原“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之金陵世勋史侯家小姐,嫁与贾府代善为妻,从重孙子媳妇一直做到自己也有了重孙子媳妇,“连头带尾五十四年”。一路过关斩将,硕果独成,现为太夫人,人尊为“老祖宗”。
年纪大了,贾母越发爱怜孩子们,令孙女们都在跟前一处读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曾说道,孙儿辈中,贾母独将宝玉“爱如珍宝”,视为“命根一样”。而故中缘由,则要远溯到二十九回那个“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了‘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的张道士身上。张道士抱着宝玉向贾母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止,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一语惹得贾母“满面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想这张道士怎么修怎么养,怎么唤作“仙人”、“道士”、“神仙”,其心机言行,仍脱不出红尘十丈里翻滚的猴儿样。故读红楼,每叹曹公之笔,明着鲜花着锦,暗地刀光剑影,令人步步惊心。
黛玉之母贾敏,如贾母所言,“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王夫人也曾说,“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象个千金小姐的体统。”贾敏嫁去姑苏,曹公并无多余笔墨谈及,仅从黛玉并无姐妹兄弟、贾敏死后如海不思续弦诸事看来,林父虽有几房姬妾,却专宠正室,也算夫妻恩爱生活和美。然天不假年,黛玉幼年失母,贾母即早早“遣了男女船只来接”,“致意务去。”来到贾府,与外祖母相见:“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外孙女如此灵秀可怜,见之岂不思及爱女?爱女不复见,此遗珠岂非如珍似宝?
宝黛名初见,实“三生石上旧精魄”之他乡重逢,黛玉心惊而不言,宝玉则三笑待之:“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昔日只默默灌溉守护之神瑛侍者,如今这般直诉心曲,真令绛珠仙子如沐春风矣!贾母见两个心肝宝贝如此和睦可亲,当然欢喜,立即安排宝黛两人一起住进自己屋里,方便照应之外,亦得绕膝之乐。故有“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一说。“便是宝玉和黛玉两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于黛玉,这是与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幸福时光,也是其母早亡后,于贾母处所获得极其可贵的替代型母爱。既是母爱,“瘌头儿子自争好”,贾母眼中剔透琉璃样的小小外孙女儿自是百般好千般佳了。
不知不觉,小儿女们长大了,贾母纵不说,因其是贾府最高长官、精神领袖,虽是隔代婆婆,却是最大最权威的婆婆,总有旁人来打探。借着张道士的话头,贾母抛出择媳标准:“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话里流露出不嫌贫爱富,只图模样性格之意思。又言及“这孩子(宝玉)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莫非她心中已有了谱?
要说谱,稍有些眼力的都看出了贾母心思:手心是肉,手背是肉,只消儿子的儿子娶了女儿的女儿,一双佳儿女仍在身边围绕,不就十全十美了?所以凤姐当着钗黛,趣笑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与平儿议时也道,“宝玉与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宝钗也在宝玉魇魔法后稍有恢复时,取笑黛玉,“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缘了。”连信息链末端的仆人兴儿也懂得,“只是他(宝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
什么时候,风向悄然变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个薛宝钗,年岁虽不大,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令黛玉大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之叹。
元妃省亲时,有道:“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家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看,除了正经婆婆王夫人外,又平白多了个带有皇家色彩的平辈婆婆。婆婆多了,万事难矣!
元妃眼中,“见宝、林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而颂圣诗作中,她这唯一评委如是说:“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可见初时,确有钗黛并举之意。
王夫人似乎不甚爱出风头,此正经婆婆好相处么?宝玉挨打后,众人齐聚怡红院,贾母对宝钗说道,“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对于被称为“促狭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的颦儿,让其如何喜欢?刘姥姥初进大观园,贾母们先到了潇湘馆,“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曹公一路行文,真笑假笑大笑微笑欢笑冷笑不计其数,并不吝啬一“笑”字,此处黛玉有心招待,王夫人却冷然相拒,连一丝儿装腔作势的笑容都不予黛玉,不喜之意亦深矣。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中更是难得对王夫人有直接描画之语:“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今即真怒攻心,又勾起往事,便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皮!’”其“真怒”、其“往事”,即源于“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要么讷而不言,一出言即诛心。人有“爱乌及屋”,她倒是“恨乌及屋”,可见黛玉欲讨其欢心,难以上青天!
因晴雯原是贾母房中的,撵其还得回明贾母,她趁机端出她的择媳观:“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虽说贤妻美妾,然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更好些。就是袭人模样虽比晴雯略次一待,然放在房里,也算是一二等的了。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来,从未逢迎着宝玉淘气。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他只有死劝的。”明说晴袭,实句句针对黛玉,也是她这个正经婆婆向隔代婆婆作的曲线沟通了。其又说,“宝玉房里常见我的只有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倒好。”可见其对聪明灵秀与宝玉心灵默契的黛玉是何等的嫌弃了。若他日,她与元春悄悄递个话,选钗弃黛,不也顺利成章?她倒素有择内侄女、外甥女以壮己势一习的。
八面来风,暗流涌动。
大观园“福利分房”,最豪华最大建制两处怡红院与蘅芜苑,分与了宝玉与宝钗,而适时宝钗只是客居而已,享受了破格待遇。而第一游幸处“有凤来仪”,即潇湘馆,给了似最中己意的黛玉,难不成也暗示了其主人虽最早进入择媳秀场,而终不得正果?
后宫传来端午节礼,宝玉发现元春所赐之物,自己的独与宝钗的一样,还木呆呆问:“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读至“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想黛玉对他,岂非一样?喜石不由为两个涉世未深的痴儿女一叹!
及至晴雯抱屈夭亡,宝玉发芙蓉悲诔,“自为红鞋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薄命”后,“却是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出来”,正是黛玉。三五句话后,宝玉将前文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令黛玉“忡然变色”。人皆云明诔晴雯,实诔黛玉,岂非空穴来风?亦有人云此木芙蓉归了晴雯掌管,而黛玉另掌了水芙蓉荷渠,信哉?
贾母对宝钗亦非常器重,“喜他稳重和平”,曾对凤姐问及宝钗年纪生日,说将笄之年要替她作生日。将笄之年,可以许嫁,生辰八字,又为婚嫁之必须。贾母之问,值得深究。最善察颜观色的凤姐故此与贾琏议定,“如今他这生日,大又不是,小又不是”,“比林妹妹的多增些”。
再及至藕香榭赏桂花时,贾母已公开夸宝钗:“我说这个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宝玉挨打,众人齐聚宝玉处,贾母当着薛姨妈夸宝钗:“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四个女孩儿”为何人?迎探惜黛四人也。虽言不如宝丫头,却是“我们家”的,她对“内外”分得极清。就是为宝钗过生日,“就在贾母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余者皆是自己人。”宝玉不见黛玉,“便到他房中来寻……一面说,一面拉起他来,携手出去。”可见黛玉一直是被归入“自己人”。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一回,贾母批戏:“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既是规劝,也是提点,更是警示,岂可解读为贾母当众刻薄林妹妹?这不,听戏后赏玩各式烟火花炮之时,“林黛玉禀气柔弱,不禁毕驳之声,贾母便搂他在怀中。”何等家和事旺的景致,何等温馨慈爱的氛围!
凹晶馆黛湘联诗夜,黛玉亦深明“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之理,谈及“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虽将刻骨铭心之念寄于贾母一人,亦体贴其为难之处。
一半是外婆,一半是婆婆。贾母难为。
多么愿意将镜头停留在贾母搂着黛玉共赏烟花炮竹、嗔怪“只有两个玉儿可恶”之温暖快乐光景,而不是忍痛任人弃黛取钗,更何忍见她抚柩痛哭,一次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