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陇右石窟]  炳灵寺(二)

(2014-09-28 21:46:32)
标签:

石窟造像

甘肃

永靖

炳灵寺

游记

分类: 石窟造像

        炳灵寺最早称“唐述窟”,在羌语里是“鬼窟”的意思。唐称“龙兴寺”,宋称“灵岩寺”,明永乐后改称“炳灵寺”。“炳灵”,藏语里有“十万佛”之意。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炳灵寺石窟始凿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历代皆有续凿重修。“建弘元年……三月二十四日造”的墨书题记涂于第169窟,是1963年才发现的,或许这也是为什么1961年公布的“国1”将其断为“北魏至明”,而未上溯至“十六国”的唯一合理解释。

       炳灵寺分为上寺、下寺,而石窟则开凿在下寺旁大寺沟长约200米、高约60米的崖壁上,现存窟龛190余个,造像700余尊,壁画千余平方米。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13龛   唐代   尖拱顶浅龛内石雕一立佛。佛右手下垂作与愿印,左手举于胸前握袈裟一角,其造型特征与敦煌唐代洞窟中大量出现的番禾瑞像如出一辙,是河西瑞像信仰在炳灵寺传播渗透的实例。”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13龛    

       第17至37龛密集开凿在一块相对集中的崖壁上,“共有佛像24身,菩萨46身,弟子16身,天王4身,夜叉4身,均完成于唐高宗——武则天时期(650-705年),造型简洁生动,形态各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原佛教进一步社会化、世俗化的集中表现”。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这组造像的确饶有趣味,但因多系浅龛,为予保护,多加装了橱窗,偏又平衡不好,窗扇摇来摆去,观看很是不便。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23龛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24龛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27龛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28龛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高宗与武周时期,弥勒造像大行其道,而且围绕其面相,更是衍生出诸多与武则天相关的话题,这也是盛唐造像中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30龛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蔡如仙为白(伯)父母敬造弥勒一龛”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陇右石窟] <wbr> <wbr>炳灵寺(二)

(1309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