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博山]  颜文姜祠

(2013-08-03 21:49:56)
标签:

古建

寺庙

山东

博山

颜文姜祠

分类: 寺观庙宇

     淄博是“锦绣江山全国旅游年票”的倡导发起者,所以淄博市辖各区县旅游景点加盟年票的也比较多,免票价值总计达977元,在全国所有加盟城市中名列第一,无论怎么说都值得表扬。

    但反过来讲,淄博的门票也的确有些偏高。比如颜文姜祠的门票居然要60元,如果不是凭年票可以免票游览,很难说有兴趣前来。当然也知道它近年投巨资建了不少新东西,但对寻古者而言,这种强搭硬卖依然很难接受。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颜文姜是自古以来博山当地民众信奉的一位土著神明,简而言之是一位孝顺、贤惠、勤劳、宽容的农家少妇,她的故事与众多民间流传的此类人物版本雷同,无非是新婚不久即丧夫,偏偏又遇上一个恶婆婆以及一个刁蛮无理的小姑子。但她逆来顺受以德报怨,日复一日任劳任怨,把一个国人心中勾画的理想小媳妇品行演绎得无以复加。终于,她的慈孝之举感动了天神,赐其法器助其免除劳苦,并最终羽化升仙。

    颜文姜祠的历史比较久远,说是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更建于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扩建于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清康熙时又予增建。

    至于历史,只要典籍有载,没有几个人会认真计较。但景区铭牌接下来关于祠内主体建筑正殿的介绍,就有点儿离谱了,在盛赞了其结构如何奇特精巧、国内罕见之后,转而一句——“被誉为我国第三处唐代古建筑”,着实令人一惊非小:

    你是第三处,那山西四座业界公认的唐构咋办?

    闲话打住,刷卡看庙。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进得山门,迎面重檐歇山拜亭一座,四通宋碑双双分列左右。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北宋熙宁年间,神宗皇帝曾敕封颜文姜为“顺德夫人”,故颜文姜祠亦称“顺德夫人祠”。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拜亭后为一泉池,泉曰“灵泉”,所以颜文姜祠又称“灵泉庙”,宋神宗亦曾“赐灵泉庙为额”。

    灵泉为颜文姜祠前纵贯博山城区的“孝妇河”源头之一。不用问,“孝妇河”之谓自是由颜文姜的孝行而来。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正殿面阔进深皆三间,单檐歇山顶,前檐加置卷棚顶副阶,疑为后世所为。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因正殿前檐被副阶所挡,檐下根本不得所见其铺作,只能退而远摄之。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正殿前檐转角铺作,看不清楚没关系,待会儿从山面看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正殿副阶斗栱,五铺作双假下昂,耍头刻为龙首状,清代特征显而易见 

     从山面看,前檐副阶与正殿主体衔接生硬,显系后世所加无疑。

    山面斗栱为八铺作双杪三下昂(假),前后檐转角铺作亦同,故推测前檐斗栱亦应为八铺作双杪三下昂。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正殿之后为寝殿,再后皆为近年新造之“恢弘”,未近前。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移存来的砖雕墓,居然被人当成了“香炉”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高台上看寝殿后檐   

    去正殿内看看吧,见识一下它宣称的国内罕见的结构奇特与精巧。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果真是奇特与精巧,至少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梁架,尤其金柱上以四根斜撑攒尖承托斗栱一朵上承脊槫的做法,的确称得上“国内罕见”。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一瞬间,思绪忽地将我拽向莽莽草原上的蒙古包。这种支撑方式,莫不是受到蒙古包的启示,或者本来就是蒙古人在木构建筑上沿袭的固有习惯。

    “国6”将这座大殿断为“元――清”,莫非也是触发于类似的灵感?

    不必拘泥于年代了吧,仅这一举世无双的构思与架构,就足以独步神州,实在无须拿“唐”来说事儿。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大清顺治丁酉(1657)九月吉旦 钦命督抚 山东领尚书孙廷铨 御史赵班玺重建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乾隆拾肆年(1749)……”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大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山东博山] <wbr> <wbr>颜文姜祠

(1211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临淄石刻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