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手风不顺,写东西老卡壳。得,换换脑筋,重拾徽州牌坊。
槐塘状元坊是在郑村小饭馆吃午饭的时候,邻桌一位大叔向我们推荐的。一聊儿,恰好与我们随后要去的两个牌坊群在一条线上,于是就顺访了它。

槐塘是一个多姓族人混居的著名古村落,其中程氏于五代末由河西迁来,是最早来此定居的一族。其后,陆续有唐、汪、李三姓族人相继迁居于此。几门族人和睦相处,彼此帮衬,共铸古村之钟灵毓秀文风浩荡,南宋至清金榜题名者凡三十三人,于一个小小的自然村而言,亦属难能可贵。
这座程氏家族的功名坊,旌表的就是南宋晚期的程氏四杰,即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进士程元凤,及其弟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进士程元岳,其侄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状元程扬祖,其侄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进士程念祖,故而这座牌坊亦称“丞相状元坊”。

四人中,程元凤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少保、少傅,封新安郡公、吉国公,后因不愿与奸相贾似道为伍而辞官归隐。程元岳官至工部侍郎,故称“亚卿”。程念祖官至直秘阁学士。程扬祖初为太学博士,后授赣州府通判,因其系通过“三舍考选法”入仕,相传牌坊上“状”字之所以少写一点,即表明与科举开科取士的差别。


牌坊始建于南宋末年,四柱三间三楼式,现存遗构为明弘治年间重建,因刻有“状元”、“丞相”、“亚卿”、“学士”的大小额枋与龙凤板为红砂岩质,所以当地俗称“红牌坊”。大概也因为弘治年间重建时保留了这几块珍贵的原构,所以里人仍将这座牌坊视为宋代牌坊。



牌坊一侧,花团锦簇中掩映一座阁楼,后来才知这是建在槐塘水口梅花坝上的“情缘亭”,当然其中蕴含着一个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终结连理的美丽传说。




看罢丞相状元坊,还专门跑到路边作坊里打听过,或许这几位都不是本村人吧,故皆言之凿凿地回说村里再无别的牌坊。
其实不仅有,还非常著名:元末朱元璋率兵转战徽州时,曾与槐塘名儒唐仲实有过一番论及治国安邦的对话。朱元璋得天下后,想起使其受益匪浅的唐仲实,遂遣钦差前来迎接唐仲实进京受封,但唐却避之不见。后人为纪念此事,于明正德年间建造了槐塘唐氏族人引以为傲的“龙兴独对坊”。
非常遗憾的失之交臂,好在徽州以后还会再去,且等下次吧。


(11041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