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塔也是歪打误撞碰上的,本不想写它,没什么特点,也没拍几张片子,但估计很少有人见过或知道它,所以想了想,还是发一篇吧。
![[安徽古塔] <wbr>旌德表灵塔 [安徽古塔] <wbr>旌德表灵塔](//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不知道开车出去玩的朋友有没有这个毛病——不愿重走老路。反正我就是如此,纵贯徽州的几条包括高速、国道、省道在内的五六条干支线都跑过,所以这次就想走条新路去茂林,谁知地图上看着一条挺粗的貌似省道的黄线,到了新明一拐弯竟成了村道,还浇筑了限宽桩。下车一问,老乡说那是条又窄又险的山道,天黑跑太危险,建议我们绕行兴隆改走205国道。
得,听从老乡劝导,还得重回205国道,就这么着,途经兴隆乡时遇上了这座塔。
![[安徽古塔] <wbr>旌德表灵塔 [安徽古塔] <wbr>旌德表灵塔](//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安徽古塔] <wbr>旌德表灵塔 [安徽古塔] <wbr>旌德表灵塔](//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塔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约40米,中空,层间以木质楼板相隔,有木制扶梯可供攀登。
![[安徽古塔] <wbr>旌德表灵塔 [安徽古塔] <wbr>旌德表灵塔](//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安徽古塔] <wbr>旌德表灵塔 [安徽古塔] <wbr>旌德表灵塔](//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底层开一门,台基下有一残碑,未及细审,暮色中匆忙拍了两张片子,回来后一番辨识,大体读出一些意思。
![[安徽古塔] <wbr>旌德表灵塔 [安徽古塔] <wbr>旌德表灵塔](//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是一通建塔记事碑,碑首篆书“表灵塔乐输碑”六字,碑文楷书,前半部分为大字,记述了建塔时间“囗囗村表灵塔前此未有也,始有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戊辰正月……”。建塔宗旨“砥末俗、挽颓风,为己任,进一乡、一邑……”,应为风水塔。“囗砖五十万余,白金五千两零……”讲建塔耗用的材料及资金,白金指的是白银,也就是说,建这座塔,共用了五十多万块青砖,五千多两银子。
后半部分为小字,内容即常见的捐资功德名录,共有上下四行,最上一行为捐资白银十两以上者;次行为捐资白银三两者;第三行则是捐献散碎银两者,多为白银三钱;再下一行漫漶不清。
从捐赠者的姓氏看,有朱、刘、戴、李等,看出来这是一次举全村之力建造的风水塔,并非一家一族所为。
首善刘庚廷捐赠最多,占总额的二成以上,所以他的善举出现在前半部分的大字里,曰“维时刘君庚廷首输千金不足,加输二百余金……”,琢磨着是说,当塔建到最后,所募银两不敷应用时,刘庚廷又追加了二百余两银子。
另外还有一些建塔的技术数据,如“周十丈…基为方者八方各广一丈……”“计七层,层高一丈五、六尺不等”等等。
立碑年代为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当为该塔告竣之时,也就是说,这座凝聚了全村心力的风水宝塔,是用了七年时间建成的。
一通残碑,包含的信息为极丰富,也体味出当时和衷共济令人感奋的乡情民风。
![[安徽古塔] <wbr>旌德表灵塔 [安徽古塔] <wbr>旌德表灵塔](//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1041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