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旅游有两个看家的重磅景点,一是济渎庙,一是王屋山,人文自然相济。而这两个景区,都进了今年的旅游年票。窥斑知豹,从这件简单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济源人的豪放和大气,一点儿也不抠索。
游览完奉仙观、济渎庙,即刻出城,自济源西进入长济高速直奔王屋山。

王屋山风景区门票80元(不含保险与索道费用),凭年票无限次免票游览。然而我们却不是奔着王屋山,而是奔着阳台宫去的,但始终没搞清楚阳台宫在不在王屋山风景区里面,因为查到的信息都是一个版本:“位于济源市城区西北40公里王屋山华盖峰南麓”。
下了高速走县道,路况是一样的好,刷刷刷只听见自己车轮的胎噪声。
到了一个岔路口,清楚地看到路标,往右通王屋山,往左是阳台宫。显然,阳台宫不包括在王屋山风景区内。没犹豫,一把方向左拐,不几步便来到阳台宫崖畔下,下车时看了下里程表,从济渎庙至此52公里。

阳台宫,全称“兴国大阳台万寿宫”,国6,门票15元。
阳台宫创建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系道教茅山宗第四代宗师司马承祯奉唐玄宗李隆基之命于王屋山择址而建,始名阳台观,玄宗亲书“寥阳殿”匾额,并令胞妹玉真公主在此拜师修道,一时震动朝野,阳台观迅臻鼎盛。后经五代战乱,大部殿宇毁于战火,道观湮灭沉寂。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复建重修,改观为宫,称“兴国大阳台万寿宫”。金正大四年(公元1227年),全真道士王志祐主持阳台宫后又事增修扩建,复盛一时。元、明、清、民国亦多次重修,现存山门、大罗三境殿、玉皇阁、东西廊房等建筑,多为明清遗构。

迈上高高的台阶,穿过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枝形饱满,树冠茂密,叶片浓绿,树龄已逾1200多年的普提树,相传为司马承祯与玉真公主所植。至于道观里为何种植一株佛教膜拜的普提树,自然衍生出种种故事,无外乎释道两教亦争亦和,终归相融共处的一来二去。


大罗三境殿即“三清殿”,明代重建,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为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木构殿堂建筑。






转角铺作上皆立一小木人,传说其为历史上四个心胸狭小之人,即庞涓、韩信、周瑜、罗成,因此被置于上天无路下地无门之绝境,以警示世人。

殿内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石质金柱高浮雕盘龙祥云,形态各异,颇为耐看。

天花藻井,斗拱层层叠叠,繁缛精细,显示了明代小木作重视装饰不厌琐碎的突出特点。



平綦、壁画也各有看点。



大罗三境殿后高台上为玉皇阁,三重檐歇山顶,明三暗二,面阔进深各五间,高达20余米,明代重建,清代重修,为河南现存最高大的楼阁式建筑。


清代重修痕迹较重,龙形耍头云纹昂嘴,流露出抹不掉的清代审美情趣。




四周回廊20根石质檐柱通身雕刻天界仙境、神人异兽、龙凤花鸟、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虽雕工称不上十分精细,但题材丰富、数量众多,也颇引人流连。














在石柱及墙壁镶嵌的碑碣上,许多刻有万历年间重建时,善人信士所捐款物铭记。


不知不觉中,已是斜阳西下,灰白的石柱染上一层金色,看起来更是另有一番意境。




游人渐次散去,四周归于沉寂,沐浴在夕阳下的玉皇阁,此时也显露出一种静谧安祥的别样风情。

正欲离开时,忽然想起,只顾了匆匆赶路,却把安排在济渎庙与阳台宫之间寻访的延庆寺塔忘了个干干净净,马上还要赶往山西,走回头路补课是不可能的。
也罢,留个念想吧,且待下次相逢。


(12100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