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岳石窟]  半边寺

(2012-06-30 22:30:13)
标签:

石窟造像

四川

安岳

半边寺

旅游

分类: 石窟造像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半边寺阿弥陀佛造像   

     毗卢洞的“紫竹观音”美得让人不忍移步,走出大门,神思迷离恍然若失,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意犹未尽”。

    石羊镇周边的四处“国保”已悉数收入眼中,但此刻却没有一点儿想离开的欲望。

    这就是安岳,完全不同于大足的感受。

    两者相较,大足石刻像是豪门盛宴的饕餮大餐,虽大快朵颐足以过把瘾,但不免失之暴饮过度,肠胃不适消化困难。而安岳石窟,则更像是几碟香盈幽巷的私房菜,虽不那么排场气派,但精致考究,美味可口,滋润熨贴,且细水长流,享之不尽,上顿餐罢消停了半晌儿刚有了饿意,接着便有了下顿,于是牢牢地牵住了你的胃,拴住了你的腿,让你欲罢不能,流连忘返。

    既如此,便决定从石羊往西插一翅子,寻访两座藏在深闺,更不为外人所知的石窟,想看一看,那些被“国保”“省保”遗忘的角落,岁月一样久远的宋代佛教造像,是一种什么样的风采。

    山路曲曲弯弯,像一条游龙在山谷里蜿蜒前行。边走边打听,不几公里,按路人指点的,不过桥左拐,顺着一条窄窄的水泥路驶到尽头,来到了一户农家。

    这是一户看上去生活蛮宽裕的人家,一溜二层小楼干净整洁,宽敞的前院紧临一口大大的池塘。多亏了这个宽敞且没有围墙的院子,否则开进来的汽车甭管存放还是调头都没有指望。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半边寺石窟就在农家屋后的山上,虽看不到,但农家大姐说顺着路上去就行,很容易找得到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春雨过后的田野清新湿润,沿着小路上山。其实这不能称其为路,一半是田埂,一半是不宜耕种的崖坡。在土地十分金贵的丘陵山区,乡民是不舍得把讨生活的田地专门割出来一块做路的。

    小路枝枝岔岔,问也没得问,只能跟着感觉走,待上了一个坡,看得见远处丛林中的一抹重檐,便知道就是它了。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寻路前行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回望来时路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半边寺石窟凿于宋代,坐东向西,一窟22 尊,主尊阿弥陀佛,高5.2米,螺髻,身披袈裟,手执说法印,颌首垂目,侧身站于莲台之上。两侧刻有孔子、老子、鬼子母、罗汉等小型造像,施彩妆。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看护员老伯起初把得很紧,进去看看都勉强,更是不允拍照。后来相谈甚欢,瞅其睁只眼闭只眼的工夫,抓紧拍了几张,阿弥陀佛。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看了看崖壁上的文保牌,是县文化局九六年公布的“文保点”,严格说来连“县保”都算不上,没办法,全县好几百处、十多万尊石刻造像,揽是揽不过来的。但石窟建起了窟檐,得到了妥善的保护,这就很好。至于名义上的啥保,倒也无所谓了。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这里很少有外人来,所以几位正在雕琢新造像的石匠师傅围在我们身旁,询问得知,他们的家都在大足。见我们对立佛造像咂咂赞叹,石匠师傅得意地介绍说,这是全国唯一的一尊侧身立佛造像。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呵呵,不多见是真的,“唯一说”难以信服,因为第二天我们便在圆觉洞又见到一尊高大的侧身立佛。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山上新建造像及窟檐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远摄雕琢中的造像  

     告别半边寺,谢过山下农家姊妹,驱车继续西行,去寻大佛寺。

    两点多钟途经平安岭,见岭上有一寺庙,便停车休息,正好肚子也饿了,一边翻出东西充饥,一边上山去瞧。

    锁着门,环顾四周,方圆看不到住户人家。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二十分钟后,路边崖下又遇一寺庙,也锁着门,见前边不远有人家,开车过去一问,巧了,在门前洗衣服的妹子手中有钥匙,热心地领我们开门去看。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此为玉皇殿,始建于明,重修于清,殿前崖壁有清光绪十四年碑刻,曰“夫岩胡以菩萨名也原其间壁削岩幽有玉皇观音诸佛像而名得焉…”,并详记出资重修施主姓名。另有一通近年重修功德碑,亦刻满重修寺庙捐资人姓名。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一番曲折迂回的盘山道,好不容易找到第二个寻访目标大佛寺,热心的老乡主动掏出手机帮我们联系,不巧,拿钥匙的村干不在,无缘。

    这是一处“县保”,宋代造像,“一窟16尊,坐东北向西南,凿于高7米,宽15米的红砂石崖壁上。窟矩形拱形顶,高4.5米,宽6米,深1.2米。内造华严三圣像,主像毗卢遮那佛高2.1米,头戴宝冠,身着通肩袈裟,结跏趺坐金刚座上。左右侍文殊、普贤,后壁刻小化佛4尊。”

    然而,这一切皆无缘一瞻。见过锁门闭窗的,但还没见过封得如此严实的,门窗皆从里面加钉了一层木板,连一个隔缝张望的机会都不给留。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有几分遗憾,但并不沮丧。不能说结果不重要,但寻访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想找的找到了,能否看到且随缘。只要珍贵的造像还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而且得到很好的保护,只要那些淳朴善良的山民还在坚守着自己虔诚的信仰,这比什么都重要。

    逮住个指甲盖见方的孔洞,用最大ISO朝漆黑的殿内拍了一张,看得到吗?

 

[安岳石窟] <wbr> <wbr>半边寺

(1202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