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西一瞥]  芷江文庙

(2012-03-22 13:21:20)
标签:

古建

寺庙

湖南

芷江

文庙

旅游

分类: 寺观庙宇

     去往受降旧址的路上就看到了“芷江文庙”的旅游标示牌,心想都到了七里桥了,也不差这几公里,于是参观完芷江受降旧址,便去了芷江县城。

    文庙位于城北,很好找,按着旅游标示牌的指引走到路的尽头,就看得见棂星门了。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棂星门泮池什么的一望而知都是新出炉的。

    “省保”。但也宣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害得回头一通猛查仍不得其踪。看来芷江方面采用的是一种模糊说法。

    芷江文庙的始建年代有诸多说法,不过这都无关紧要,因为坐落在现在这个方位的文庙,只能追溯到晚清。

    由于文庙原来所处位置常遭水淹,故于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由原址迁建至城北秀水书院邻近即现址,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告竣。

    秀水书院如今已为芷江一中所取代,此外还有一所小学,文庙居中,两所学校分列左右,显得挺文化。

    头几十年文庙为学校所占,1998年才移交县文管所,2002年小修,2008年大修。

    当地有传言,说是大修之前,芷江一中的高考成绩如何如何。而在文庙大修告竣的当年,高考成绩又如何如何。不知真伪,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与高考成绩挂上了钩,文庙的门庭骤然热闹起来,虽不致启动门票杠杆控制,但规定凡欲入文庙者,均须上香一柱以示尊崇,也好将那些无所事事的闲杂人等挡在门外。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大成殿系晚清遗构,全部立柱均为石质,且每根皆刻有施主题记,由于迁建竣工正值“两宫太后听政”的同治年间,所以明间两根檐柱上的龙凤雕刻是“凤上龙下”。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除此之外,大成殿的另一个看点是“内外如意斗拱”,典型的侗族建筑特色。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本以为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辞别芷江文庙了,谈得投缘的看护文庙的先生突然说了句,这里还有一块沈从文先生最早墨宝的碑记。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这一惊喜非同小可。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

“芷江县警备队队长段君治贤墓志铭”  中华民国十年岁次辛酉二月谷旦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潭阳邓其鉴撰文  渭阳沈从文书丹  渭阳沈岳焕篆额"  潭阳即今芷江,渭阳即今凤凰,沈岳焕乃沈从文原名

 

     这一方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墓志铭,信息量却很是丰富。

    民初芷江匪患甚重,经熊希龄推荐,黔阳人段治贤出任芷江县警备队长。段治贤上任后,不畏土匪势力嚣张猖獗,屡屡率众清乡缉匪,在为地方百姓扫除匪患的同时,也成为土匪恨之入骨的眼中钉。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正月二十五日,段治贤率队清剿巨匪途经杨公庙时,突遭百余匪众伏击。经一番激战,警备队伤亡大半,子弹耗尽,段治贤抽出佩刀与匪徒奋力搏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也就是在这一年,沈从文母亲变卖了凤凰城中的家产,举家投奔时任芷江警察局长的沈从文五舅,并为沈从文在警察局谋得了一份文书兼税警的差事。

    警察局有位名叫邓其鉴的师爷,对沈从文极为赏识,热心向其传授书法,讲授书法名家名帖,使沈从文很快成为芷江城里名噪一时的“青年书法家”。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也就是段治贤殉难两年后,当地士绅百姓无比感念这位铁胆忠勇的警备队长,强烈要求县府为其树碑立传,以褒其德,以嘉其行。

    县府听取民众呼声,将为段治贤刻碑立传的任务下达给警察局,警察局长也就是沈从文的五舅,则将撰文的差事交给了师爷邓其鉴。邓其鉴欣然从命,文稿杀青后,力荐由沈从文书丹。得允后,尚不满20岁的沈从文怀着对这位未曾谋过面的剿匪英雄的腔敬仰之情,挥笔疾书,一气呵成,为后人留下了这方最早的沈从文先生墨迹。

    其后不久,当警察局长的五舅因病去世,加之初恋受挫,沈从文遂于1922年春天,离别芷江,负芨北上……

    1988年春,当病床上的沈先生从亲友手里接过这方碑文拓片时,激动得老泪纵横,双手颤抖,久久不能自已。不数日,先生溘然长逝,将他坎坷而又不凡的人生定格在1988年5月10日。

 

[湘西一瞥] <wbr> <wbr>芷江文庙(1202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