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国保”6的“许村古建筑群”,说是共有15处文保点,但当时少问了一句话,以致回来一捋才发现,前前后后参观的“点”已经超过了15处。
这就有点麻烦,因为不清楚究竟哪几个是不在这“15处”之列的。
但有一点非常明确,“《云溪堂帖》碑刻”绝对不会排除在外,估计还会名列前茅。
“云溪堂”俗称“大宅祠”,是许村许氏的一个支祠,坐落在许村高阳老街东侧,坐东朝西,原为三进,现仅存三开间的门楼和后厅。
坐落在高阳老街上的“云溪堂”
新置的栅栏居然可以这样固定,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雕琢与自然之美
栅栏支板,铁钉揳入,无语
北宋庆历年间,西夏入侵,边关告急,大军出征粮草军饷匮乏,许村富商“云溪公”许克复慷慨捐献巨资“佐军佑国”。大破西夏后,仁宗皇帝为嘉其义举,钦赐“大宅世家”。
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前后,许克复后人许世魁为彰表先德,恭请达官贵人社会名流撰书褒扬“云溪公”功德之诗文墨宝,并延请刻石高手杜国祯摹刻于苏州,然后运抵故里,镶嵌在“大宅祠”内流传至今。
碑刻共十五块,均镶嵌在后厅左右内壁之上,其中左壁六块,右壁九块。
左壁六块如图:
碑1(上)、碑2(下)
碑1上款
碑1下款
祝世禄,江西德清人,明末阳明学派耿定向的弟子。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进士,曾任休宁知县,为官南京陪都时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交往甚厚。其书法不拘一格自成流派,在明末金陵书坛颇有影响。
碑2上款
范允临(公元1558-1641年),江苏吴县人,相传乃范仲淹第十七世孙。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后迁福建参议。“工书画,时与董其昌齐名,归筑室天平山,有《轮廖馆集》。”
碑2 跋语
碑2
下款
碑3、4
碑3、4下款
碑5(上)、碑6(下)
碑5
碑5下款
碑6上部
碑6下部
碑6下款 ——“董其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