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线索”和“顺序”辨

(2011-11-28 19:23:14)
标签:

育儿

线索”和“顺序”辨
                                       无垠
    线索是贯穿全文材料的一条红线,是使文章中各种材料成为有机整体的“粘合剂”。记叙文中,它起着组织情节、结构全文的作用。
    线索的依据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文章的主要题材为线索,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就是以平陆县委为61个兄弟寻找特效药为线索;或以文章中的某个具体事物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就是以作者随江津号轮船的航行为线索,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是以作者在雨中登泰山的行踪为线索。一些抒情色彩浓郁的散文,又常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是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以作者夜游荷塘的心情变化为线索。
   一篇文章一般有一条线索,如《井冈翠竹》以《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线索,《歌声》以“歌声”为线索,《记一辆纺车》以“一辆纺车”为线索,《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为线索,《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等等。有些文章却有两条线索,如鲁迅小说《药》,存在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买药——华小栓吃药——茶客议药——华大妈上坟,即以“药”为线索;暗线是:夏瑜就义——夏瑜的血被吃——茶客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即以“夏瑜”为线索。再如《荔枝蜜》,也存在两条线索,一条是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大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美蜜蜂——决心向蜜蜂学习;另一条是以事物的内在联系为线索:荔枝树——荔枝——荔枝蜜——蜜蜂——插秧的劳动人民。
    顺序是指材料安排的先后次序,它要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们的认识规律来确定。文章的材料安排有了一定的次序,文章的层次才清楚,才会有条不紊。
    文章的顺序也是多种多样的。从结构来分,可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
    时间顺序是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为次序,如《火烧敌军司令部》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谢辽萨连夜潜入校舍,第二部分写谢辽萨进校后观察敌情,第三部分写谢辽萨看准了敌军司令部投掷燃烧弹,第四部分写谢辽萨看到战果后的欢乐心情。作者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依次写来,脉络非常清晰。
    空间顺序就是根据作者所写事物的空间转移来安排顺序,这种顺序常见的有参观记、访问记、游记等文体,如刘白羽游记散文《长江三峡》,就是根据作者乘江津号轮船经过长江三峡,根据轮船航行过程中三峡景物的变换,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课文《故宫博物院》《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都是空间顺序使用的范文。
    逻辑顺序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安排材料,如峻青散文《秋色赋》,文章依次写了秋色可爱、秋色怎样可爱和秋色可爱的根源,这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安排顺序,即逻辑顺序,如课文《向沙漠进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死海不死》等都是运用了这样顺序。
    由以上分析可见,文章的线索和顺序是两回事。其主要区别是:
    1、线索在文章中每个部分能单独地体现出来,顺序在文章中的各部分不能单独地表明,只能由各部分的材料综合,才能体现出来。
    2、线索的作用在于贯穿文章的材料,顺序的作用在于安排材料次序的先后。
   但是,有些游记性散文,“线索”常常根据作者有连的行踪来确定,而作者的行踪的变化又总是与时间的推移、空间位置的变换相一致。这样,“线索”和“顺序”常常相重合,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就是以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行踪为线索,而顺序也是以作者瞻仰纪念碑的先后为次序,这里的“线索”和“顺序”就成了同一内容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