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幼儿看图讲述的学习
(2012-03-09 09:56:52)
标签:
教育 |
看图讲述是启发大班幼儿在观察、理解图片的基础上,表达图意的一种教学活动,是幼儿运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逻辑能力对讲述对象的综合考察,是幼儿唤起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图片内容运用语言和词汇完整地讲述下来的过程。它对于发展大班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类活动中,教师所提供的图片,可以是印刷出来的图片,可以是教师自己绘制的图片,可以是半成品的边讲边绘画的图画,可以由幼儿画图后讲述,也可以是用教师提供的人手一套的图片自由讲述。不同形式的看图讲述,对幼儿的要求不同,所把握的重点也有所差别,但总的来说,清楚、连贯、有条理地运用语言表述一定的内容是幼儿在这类活动中要获得的最关键的经验,同时,发展观察力和进行独立构思所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想象、分析比较、推理判断)也是渗透在其中的重要目标。
根据图片的运用和对幼儿语言上的要求,看图讲述可以分为:
一、描述性的看图讲述要求幼儿不仅能观察到图片上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要特征,而且能观察到细节部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并能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细致
地描述,讲清楚图片上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还要求幼儿根据画面描述人物的心理状态。 教师应把握的重点及幼儿所获得的关键经验 。
二、创造性的看图讲述要求幼儿讲出图片的主要和次要内容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幼儿要根据图片上提供的线索编成简短的、有情节的故事。还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再编出画面以外的内容,并用连贯的语言把这些事件表述出来。
三、排图讲述是训练幼儿判断推理思维能力的一种形式。它主要是通过给幼儿提供一套没有序号的图片,让幼儿根据画面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按照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简单情节可能发生的顺序,将无序的图片排出一定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情节,并将故事的内容讲述出来。 看图讲述是幼儿先通过认真的观察,然后幼儿对图片或实物的内容进行思考,想一想图片或事物上画的是什么内容?是什么背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根据幼儿观察的无目的性、随意性、概括性差及兴趣性的特点,教师要选好图片还要引导幼儿观察好图片,首先,要选择颜色鲜艳、画面清晰、幼儿能理解的图片,以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还有教师的提问艺术对提高幼儿的观察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大班幼儿,不仅要启发他们想象图片上反映的情节,还要以图片为线索,想象出画面外的情节。幼儿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思考后,对内容进行了想象,大班幼儿已具备较丰富的想象能力,孩子在观察图片的同时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培养了想象的能力。孩子在对图片进行观察、思维、想象、逻辑的综合后,幼儿应用已经掌握的语言或词汇和词语把图片内容完整讲述出来,不过,同样的图片内容,有的幼儿讲述起来形象、生动,有的却呆板、枯燥,这与词汇的丰富程度和表达能力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教师平时要重视幼儿的词汇学习和积累,重视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创造多种看、听、讲的机会和场合让幼儿学习、积累,应用词汇、训练表达能力。
幼儿看图讲述的另一个基本任务是培养语言的连贯性。幼儿连贯性语言是在情境性语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连贯性语言的发展需要训练。我认为:看图讲述教学要从看图谈话——描述性讲述——创造性讲述,逐步提高要求,让幼儿从连贯地讲述一个角色——讲述一个情节——讲述一副图片——讲述一组图片循序渐进地发展。
还有在讲述教学中要纠正只有少数能力强的幼儿讲述和只按照一个模式讲述的偏向,要面向全体。要鼓励幼儿构思不同情节,特别要鼓励平时胆小不爱说话的孩子大胆说话,也要引导能力强的说出最好水平。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引导、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看图讲述是一种意愿活动,孩子们看到优美的图片,在教师的引导下,会产生说的意念,如果孩子说错了,教师立即加以指责,这样孩子们说话的意念即被抑制了,所以说与其指责孩子的过错,不如鼓励孩子进行新的尝试。每一个班级集体总有一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也总有一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在看图讲述教学中特别明显,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做到不仅关心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还要化更多的精力去关心,,鼓励那些能力弱的孩子,给他们留下讲述的余地,提供他们多听、多想、多讲,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总之,看图讲述的学习和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件长期而又辛苦的工作,需要老师们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只要我们做一个努力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有心人,相信,我们的孩子会发展得又快、又好、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