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南理工大学报:论成就事业发展之三要素 张振刚

(2011-04-07 23:13:02)
标签:

成就事业

要素

华南理工大学

张振刚

杂谈

分类: 报纸文集

华南理工大学报2009年5月16日P2版

论成就事业发展之三要素

———谨以此文献给正在为事业而谋、而拼、而歌的莘莘学子

作者:张振刚


    何谓事业?《易·系辞上》曰:“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事业这个概念至少包含三层含义。首先,事业是一种职业,是一个人长期从事的一项相对稳定的专门工作。其次,事业是一种专业。专业不仅是一种专门化的技术性工作,还包括责任、自律和良知等规范性的要求。第三,事业体现了个人的信仰和价值追求及其不断实现的过程。作为一个受过系统教育的从业者,在追求人生远大目标的过程中,应当满足敬业、乐业和专业三个基本要求。

    一、心怀敬业精神,是保证事业正确发展之基

    敬业,是尊崇自己的职业,对工作、他人和集体承担责任,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灵去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敬业之心来对待职业,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关于医生对病人、对社会的责任及医生行为规范的誓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敬业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发展。

    首先,敬业表现出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神圣感。德国哲学家康德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中》中说,“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浩瀚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一个人因为对事业怀有若观浩瀚星空的惊奇之心,就会对事业充满着好奇和兴趣,去追寻和探索其中的奥妙。因为对事业怀有敬畏之情,就能够视自己的职业为天职,在心中唤起对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把自己的生命理想与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心中有了使命感,就会用自律和良知来约束自己,以勤俭奉公、廉洁从政、遵守纪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为心中有了神圣感,就会像热爱生命一样去热爱工作,关爱社会,自觉地以求真务实,忠于职守、追求卓越的作风去从容面对工作,完成好每一项任务。

    其次,敬业体现出不断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我们所处的环境在改变,所服务的对象在变化,所生活的社会在进步。这些变化的因素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方式去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的改变。敬业不仅表现在对工作严谨负责,一丝不苟,还应当表现为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总是努力把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探索新规律,来推进工作的改善,促进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二、胸怀乐业态度,是保持事业健康发展之策

    乐业,是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把追求事业进步当作生命的成长来体验,当作一种幸福来感受的过程。乐业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为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就是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和一个良好的心态。坚持锻炼身体是一种生活方式,享受事业之乐是一种工作态度。

    乐业者注重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工作,主要表现为对事业的热爱之情,对同事的友谊之情和对工作的愉悦之情。

    其一,培养和满怀对事业的热爱之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善于在工作中发现乐趣,其次满怀对工作的热情,对同事和客户的爱心,带着热爱去工作,从而用活力、勇气和热忱去面对挑战、战胜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享受成长之乐,在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享受收获之乐。

    其二,建立和发展与同事的友谊之情。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名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中,把归属和爱的需求置于自我实现和尊重两个需求之前。这诠释了归属和爱对一个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基础性作用。对爱的获取和奉献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要想获得同事之爱,家庭之爱,社会之爱,必须首先学会爱别人,爱家庭,爱社会,学会用真情去温暖,用温暖去感动。只有致力去培养并传递这种温暖和感动,才能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种真诚和友谊,当他去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团结的集体与他并肩而行;当他取得成绩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温暖的集体与他共同分享。

    其三,体验和享受追求事业的愉悦之情。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其《美学》第一卷中指出,生命在于过程,人的生命的力量在于灵魂的力量,在于思想的力量,在于他不断地设立矛盾,忍受矛盾和克服矛盾的力量。其意蕴在于,一是生命之乐在于过程之乐。人生最大的快乐,不仅在于取得成功的时候,更在于为了追求事业所做出的不懈努力的过程之中。二是人生和事业的追求没有止境。一个乐业者对物质的欲求有所节制,对事业和知识的精神追求却没有止境。在对事业追求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正因为困难,他的努力才更有意义;正因为艰苦,他的成功才更有价值,这种意义和价值能够在他心中呈现出持续持久的愉悦和成就之美。

    乐业者乐于坚持锻炼身体,努力提高身体的强度、柔韧性和耐力,保持旺盛和充沛的精力,使自己的身体处于良好的生理健康状态。健康的体魄与成功的事业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运动锻炼有个体式和群体式两种。个体式运动锻炼有利于培养一个人战胜自我的能力。通过跑步、登山、游泳等运动,可以使他把在每一次运动过程中忍受孤独、战胜疲劳和困难所获得的生理能量转化为心理能量,并迁移到工作和学习中,使思想变得更加有力。群体互动式的运动有利于培养一个人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通过参与,合作,竞争以及身体的碰撞,可以使人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健,意志变得更加坚强。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既是长跑爱好者,担任总统时能够以6分45秒跑完一英里;也是一位出色的棒球队员,担任过耶鲁大学棒球队投球手。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酷爱体育运动,他曾身穿23号球衣,率领普纳赫高中篮球队赢得了夏威夷州冠军。无疑,他们在运动中,通过与别人肌肉的摩擦和碰撞,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通过与别人的竞争,能够体会到战胜的快感,通过与队友的合作,能够体会到友谊的美好。这种体验会自然地被带入到工作中,产生无尽的活力和动力,成就了他们的一生。

    三、身怀专业素养,是推进事业持续发展之本

    专业,是从经验、理论、方法论和哲学等方面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专门化水平的过程。

    第一,总结工作经验。经验是体验或观察某一事物或某一事件后所获得的心得,包括知识和技能。经验可以使一个人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应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的人可能经历丰富,但由于忽视对所经历过的事进行总结和反省,往往容易在同一件事上裹足不前,这是缺乏自律和自省的表现。有的人,可能经历的事多了,自认为有了一些经验,不顾情况和条件的改变,只是凭经验进行简单的重复,轻则原地踏步,重则做不好工作甚至发生偏差,这是经验主义的表现。专业者总是注重并善于对工作进行理性的总结,从经验中寻找规律,用规律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水平。

    第二,钻研专业理论。专业既表现为一种知识和技能水平,也是一种深入持久钻研,精益求精的过程。首先,从专业知识结构来看,应当在“一横”和“一竖”两方面取得平衡,其中“横”是指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的学术视野,“竖”是指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理论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其次,从专业过程来看,一个人要在某一个领域取得成功,需要长期在该领域做出持久、深入、扎实甚至艰辛的探索和努力。一个人的专业优势,在于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没有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累,就难以成为优秀的专家,就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真正的成功。美国第一位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萨缪尔森几乎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一本教科书《经济学》的撰写。该书已经出了18版,以概念清晰、图文并茂、语言优美、逻辑严谨、深入浅出等特色为其赢得了广泛赞誉,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学习者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掌握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方法的系统化理论,帮助我们设计完成一项任务的一般途径和路线。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方法论为我们提供最一般的范式和框架。人们平常读书,写作,演讲和倾听都有方法论。例如,读书有方法论。心理学家发现,读书最有效的方法是SQ4R。第一,概览Survey,第二,提问Question,第三,阅读Read;第四,复述Recite,第五,联系Relate;第六,复习Review。怎么对一篇文章进行“概览”呢?首先读标题,其次读导言,再次读结论。怎么提问呢?可以用5W1H(where,what,when,who,why,how)。写作有方法论。世界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提出撰写学术报告的基本要求:结构、简明、完整、准确和形象。即兴演讲有方法论:凤头、猪肚、豹尾。倾听有方法论。组织行为学家发现,如果用HURIER(倾听Hear,理解Understand,记住emenber,解释Interpret,评估Evaluate,回应Respond)的方法进行倾听,能够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方法论可以指导我们如何提出命题,构建概念模型,并将理论模型应用于个体和团队所面临的学术问题或实践困境,进行演绎、归纳、分析、综合、类比以获得结论。专业者善于运用科学方法论进行系统思考,先构思、再决策、后实施。

    第四,打下哲学基础。古往今来,一切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哲学爱好者或哲学家。一个人的思想只有闪耀着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等辩证法之光,才会更加深刻,更有力量。专业者正是通过哲学感悟来获取精神动力,通过哲学思考而判断事业发展的方向。

在以上四个方面的专业要素中,哲学负责把握全局和价值判断,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方法论专注于问题初始态和目标态的界定及其问题解决的路径设计,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和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方法侧重于运用理论解决某一个局部或某一领域的具体问题,具有专业性、理论性的指导意义。经验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技能和知识,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示范意义。我们应当重视对经验、理论、方法论和哲学的总结、学习、掌握和运用,将其融会贯通,与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

    四、崇高的敬业精神,豁达的乐业态度和精深的专业素养,是全面促进事业成功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的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基于三个基本要求。敬业主要基于思想层面。崇高的敬业精神是人的事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为我们的工作提供行为准则,为我们的思想提供道德规范,为我们的事业指明发展方向,其目标指向良好的社会效果。乐业主要基于生理和心理层面。豁达的乐业态度是我们永远保持乐观和从容,以健康积极的态度、饱满丰富的情感去强健体魄,面对挑战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态度。能够让我们把对事业的向往和追求融入到一个集体的共同理想和追求中去,从而使我们在工作中体会成长的快乐的同时,得到更多的支持,获得更多的关爱,取得更大的工作效能。专业主要基于技术层面。精深的专业学术素养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它能够使我们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沿着科学的工作途径,使用专门理论知识,按照专业的程序规范,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而获得高效率。

    敬业体现为一种思想境界和行为规范,乐业呈现为一种身心状态和工作态度,专业表现为一种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只有敬业没有专业,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敬业的理念和目标就如空中楼阁,工作起来就会力不从心,所收到的效果就会很有限度。只有专业而没有敬业,犹如一艘即将远航的轮船没有罗盘,一列整装待发的火车没有轨道,专业就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只有专业和敬业,而没有乐业,犹如一部机器没有润滑剂,机器的各部件不能协调互动,运行起来就没有韵律和节奏,就不能高效持久地开展工作。

    敬业、乐业和专业,分别从思想道德、生理心理、专业技术这三个方面构筑了一个人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身心基础和技术基础。它们三足鼎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人事业成功发展的必要条件体系(见图1)。这三个要件都十分重要,不可或缺。人类敬业、乐业和专业的努力只有过程,没有终点。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于追求卓越,而非止于至善。对于一个优秀的民族,一个先进的组织,一所卓越的大学,都需要保持和发展这种精神,态度和素养,并以此作为一种信仰和信念,深深扎根于文化之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本文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导)

华南理工大学报2009年5月16日P2版

 http://s10/middle/766906a1ga055997091e9&690张振刚" TITLE="华南理工大学报:论成就事业发展之三要素 张振刚"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