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案例:手工制作《唐装》

(2012-02-24 08:01:33)
标签:

教育

  背景:

     在主题《正月里》开展过程中,有一节《唐装》的美术---手工制作。为了让幼儿了解唐装的特点,知道唐装是中国特有的服装。于是我让幼儿用窗花来进行装饰。

  实录:

    唐装的装饰是用 绿色的蜡光纸剪两片窗花对半剪开,将剪开的窗花贴在衣服上,再用祥云纹、云头纹装饰衣袖与下摆,最后用黑色的笔在中缝画上布扣即可。首先我自己先剪了一个窗花,可能幼儿对剪窗花比较感兴趣,听的时候也比较认真,当我把一张漂亮的窗花展现在孩子的面前时,好多幼儿都主动拍手,哇,老师剪的窗花真漂亮,都争着想学。于是,我出示了准备好的范例,孩子们看了都很喜欢,情绪特别高涨,都跃跃欲试。可是,当我讲解示范完剪窗花,让幼儿练习时,幼儿便接二连三的叫着“老师,我不会”,老师我剪散了。于是我便依次的帮助、辅导这些幼儿,一个活动我一直在个别指导,其余的幼儿根本无法顾及。

  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反复思考,是我示范讲解不到位吗?还是幼儿对本节课没有兴趣?为什么这么多的幼儿都说不会呢?首先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孩子现在在家都是被娇宠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动手的机会很少,能力也都比差。特别是为了安全家里一般都是不许孩子动剪刀一类的东西。其次,既然我的示范讲解说的很清楚,幼儿竟然接二连三地说不会。幼儿是真不会还是假不会。他们对剪窗花是感兴趣的。所以我从他们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些幼儿里面确实有不会的,又缺乏自信心的;也有的是懒惰;甚至有部分幼儿是跟着起哄的,目的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要想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要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指导语言上更多的是使用谁来玩玩,谁来试试,谁来教大家等,用激励的语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哪些幼儿是真正不会的;哪些幼儿需要老师诱导帮助的;也让老师下一步的示范讲解更有针对性,让那些有懒惰的孩子也束手无策。同时也给那些想引起老师注意的孩子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乐于参加剪纸等美术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