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016-11-19 23:07:37)一、课题的界定
1、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指以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目标的,在幼儿、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下,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影响、美化和积极利用,使之更加适合幼儿成长的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活动室物质条件与设施,精神环境指教师和幼儿之间所构成的教育氛围及人际关系。
2、材料投放:提供能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促进幼儿发展、满足于幼儿需求的材料。
3、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根据主题活动内容,创设相对应的环境,并提供相应的材料。
4、本课题《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旨在探讨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创设主题墙,根据主题打造与主题相吻合的区域环境。并探讨如何创设主题背景下丰富的,多功能的,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域环境。研究如何提供丰富的有层次的操作材料,进一步细化各年龄段区域创设的种类,从而让幼儿更好地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发展相关的能力;
二、理论依据
1、瑞吉欧的教育理论:
认为活动没有时间限制,强调探索的连续性和师生情感的相互依恋。主题性区域活动跟随儿童的兴趣反复探索并不断向新的问题挑战,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以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并进行表现。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幼儿与环境情境、教师、其他幼儿之间发生着多种的互动,而积极的互动又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主题性区域活动中是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的一种师生互动过程,这种师生关系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使每个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地成长。
2、皮亚杰的理论:
皮亚杰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
3、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认为幼儿需要自主学习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因此,他要求尊重幼儿的自由,让幼儿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自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别差异。创设主题性区域活动,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在于幼儿自主性得到了体现。通过创设丰富的环境与材料,孩子能够自由、自主地开展学习,这正是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个体差异性。
4、洛扎洛夫 “教师创设的多元化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进步和提高是起着任何集体教育活动都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
5、新《纲要》理念: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主题性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以游戏为载体,蕴含教育价值,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6、陈鹤琴的教育理论
二、国内外有关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探索,及国外幼儿园的区域环境创设:
共同点:
一是区域活动应突破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教师不是把知识直接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地、静止地去接受,而是通过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材料,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
不少幼儿园将区域活动的创设作为班级环境布置的有效方式,通过整合原有的教育资源,创设了让幼儿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进行自主活动的开放性的区域环境。
设置区域时,还要考虑到场地的安全性,区域之间不要相互干扰,保证光线、色彩、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
二是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做幼儿活动的真正的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于他们年龄特点、兴趣特点、引导他们进一步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
三是在区域活动中,要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要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和孩子一起布置,应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给予孩子出错的权利。
此外,我们幼教专业的一些学士、专家针对传统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生态式区域活动"的概念,触及"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区域活动和社区之间的关系","区域活动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幼儿园课程设置提出的挑战""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各区域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国外有关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
⑴蒙氏教育中,有关环境创设的理论认为:区域环境能传达一定的教育信息,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情绪、能力上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区域活动的设置及材料的选择,各年龄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蒙台梭利主张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与有准备的环境相互作用,进行自发的主动学习,得到发展。
⑵日本各都、道、府、县的教育课程研究协议会就"物质的、空间的环境创设"展开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是如何设置物质的、空间的环境,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各种游戏活动,并体验游戏的乐趣。
二是如何设置物质的、空间的环境,让幼儿亲近身边的动植物,懂得珍重爱护生命。
三是如何设置物质的、空间的环境,让幼儿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通过音乐、绘画、制作等形式自由地表现出来。
四是如何设置物质的、空间的环境,让幼儿掌握幼儿园的基本生活方式,并学会整理身边的物品。
三、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子课题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课题将围绕这四个问题,有效探索主题活动下区域环境创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解决教师在环境创设中的理念问题和实践问题。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第三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总结阶段
2、撰写终端性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论文、案例等。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区域活动及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供研究参考,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前瞻性。
2、调查法。通过观察、座谈、问卷等方法把握研究动态,收集事实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3、行动研究法。即通过对各班区域活动组织情况的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得出结论并在实践情境中进一步检验这些结论。
4、总结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召开有关研讨会、观摩会等,积极推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效经验,及时指导做好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工作.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幼儿感兴趣的区域活动中的环境。
创新之处:
1、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创设什么样的环境。
2、幼儿、家长共同参与区域活动中的环境创设,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便于在家给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
七、预期研究成果:
1、论文撰写:
指南指导下的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
在区域活动中各年龄段怎样创设环境
家长怎样参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创设环境
幼儿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怎样体现主体性
2、区域环境布置图片集
3、区域环境布置制作光盘一碟
八、研究的条件和保证措施
课题研究人优秀青年教师,曾多次参加过省市幼儿教育的学术研讨会,并有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具有较强的教科研意识和丰富的指导教育研究经验,曾在《陕西省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第七届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各荣获奖项,受到领导、同行、教育专家高度评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且工作认真负责,为顺利进行本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