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iddle/765a9ca7tcd1c99cf19e0&690
据目前所能查到的有关资料显示,对于蛋雕艺术起源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一、远在明清时期,民间在喜庆婚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为图吉祥如意,就有了赠送红鸡蛋的习俗。当时在北京一带更是流行此风,而且用量也相当可观。于是就有一部分人摆摊设铺,专门卖红色染过的鸡蛋,称其为“彩蛋”。后来,商贩们又在彩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以图生意兴隆。经过多年演变,彩蛋工艺逐步提高。二、寒食蛋与复活蛋同源假说。三、公认的说法是始于十二世纪,并于十五世纪形成了风靡整个欧洲大陆传统习俗——复活蛋。无论复活蛋的传说多少版本,最后的结论还是统一的复活蛋表现形式。
我认为蛋雕起源于中国的说法有些牵强。
一、就从起源一词说起。如果说是起源,那就应该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渐变从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彩蛋”之传统发展到今天,这个固定的传统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而西方复活蛋,从开始的单一红色,演变成了真正的多色的彩蛋,最后又从各种颜色拓展到彩色图案。从开始的蛋工艺食品,到后来的单纯的蛋壳上的艺术。
从历史的轨迹来看,从蛋工艺食品中派生出蛋壳工艺品是必然的结果,其动因就是蛋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历史告诉我们,随着加工工艺的不断进步,愈加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蛋工艺食品也会随之大量涌现,当它们的艺术价值远远高于食用价值时,将其吃掉一定会令人十分惋惜,不如保存起来供日后观赏。至此,去除蛋液,仅在空空的禽蛋蛋壳上进行染色、彩绘等艺术处理,并使之成为不可食用、仅供观赏的陈设工艺美术品就成了人们的理性选择。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晚期,蛋壳工艺品终于从蛋工艺食品中派生出来,在保留了复活蛋基本属性的前提下,成为更侧重于艺术价值体现的工艺美术品。
二、在我国民间为什么要送红鸡蛋,而不是别的东西。
1、更多的体现的实用性。可以吃,而且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2、在过去的年代食品是很匮乏的。鸡蛋作为食品更是稀少。所以非常适合作为礼物相送。
3、在生活条件还很不富足的时代,养只鸡、养头猪等家畜、禽很不容易,所以一般情况下舍不得杀掉。为此,送人鸡下的蛋成为了不错的选择。
4、如果非要说上点象征意义的话,那就是鸡蛋代表着圆圆满满。
5、在中国的传统中,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闹、活泼、热情、温暖之意。
就以上五个因素,我认为中国民间送“彩蛋”的传统与蛋雕、甚至与蛋雕艺术没有什么根本上的联系。如果就因为鸡蛋上染上红色而与蛋雕扯上联系未免太过牵强。如果进一步探讨的话,只能把中国的这些传统归为蛋文化。还不能够与艺术有更多的因果关系。
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历史长河中,几乎都可以找到蛋文化的痕迹,并多与岁时节令有关,其中传承至今且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复活蛋为标志性符号的基督教蛋文化。
三、寒食蛋与复活蛋不能相提并论。寒食蛋,是在寒食这个节气只是作为吃的一种食品,而无特别的意义。而复活蛋从一开始就赋予了非常广泛而又深远的意义,同时又被众多人们接受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
所以,我认为蛋雕艺术的起源应该是西方的复活蛋,如果非要说是与中国有关,不过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更多体现的是中国文化与中国元素而已。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之见,有不妥之处希望与朋友共同探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