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

(2013-12-04 15:47:12)

 [教学目标]

1、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

2、            把握孟子所谓“大丈夫”的基本内涵。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把握孟子“大丈夫”的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 :结合注释阅读选文12,并标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个话题:何谓大丈夫?

对于“何谓大丈夫”,同学们众口不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歌又是如何唱的。

林子祥《男儿当自强》歌词: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热胜红日光/胆似铁打骨似精钢/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誓奋发自强做好汉/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即是男儿当自强/强步挺胸大家做栋梁做好汉/用我百点热耀出千分光/做个好汉子……

这首歌唱出了一个“好汉子”就该有“傲气”,“用我百点热耀出千分光”,而这种正气正是孟子首倡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孟子是如何来界定这股“正气”的。

二、讲析选文1(详)

1、            梳理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检查预习)

2、            梳理文意(问答设计)

  1)了一段对话,引出了本文的论点:何谓浩然之气?它有何特点?

     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2)股浩然之气如何产生?

     答:①“以直养而无害”;

         ②“配义与道”

  3)何使“义”培养出浩然之气?

     答:①“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积累

         ②“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内之

  4)养浩然之气不能做哪些事?

      答:“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5)说明培养浩然之气,“勿助长”的道理,孟子在此举了一个例子,请同学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则故事。

      答:揠苗助长

  6)揠苗助长”的结果将如何?

      答:“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3、小结:因此,要培养浩然之气,根本在于“集义”。只管使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合乎“义”,不必急于求成,自然能养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

前面孟子主要从理论上阐释“何谓大丈夫”,下面我们再通过实例来看看他是如何理解“大丈夫”的。

三、讲析选文2(略)

1、设计问答,梳理文意,并点出重点字词。

⑴、对于公孙衍、张仪两个人物,景春是如何看的?

答:“岂不大丈夫哉?”(反问句,表肯定,原因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⑵然而孟子对这两个人却持否定态度,哪句话可以证明?

答:“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⑶孟子否定这两个人的理由是?

    答:“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公孙衍、张仪是通过阿谀苟容、顺从统治者来窃取权势的,(参看注释⑾)这根本就不是大丈夫所为。

⑷那么,怎么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呢?(注意标点的提示作用)

     答:①“居天下之广 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践履仁礼义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进取精神

         ③“富贵不能,贫贱不能,威武不能”——坚定意志

2、小结:本课我们分别从理论和实例上了解了孟子对“大丈夫”的界定,他所谓的“大丈夫”应具有浩然之气,此外,还要积极地、坚定不移地践履道义,修养道德。

()、材料拓展活动

1、分4人小组讨论记录

2、主题:找出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大丈夫”,并简介其“大丈夫”的言行举止或精神品格等。

[板书设计]

 

                      践履仁礼义

 

          浩然之气    进取精神      大丈夫

 

                      坚定意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