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玲、暴瘦、“热辣滚烫”及胡思乱想

(2024-02-17 20:03:32)
标签:

贾玲

分类: 麻雀下的蛋儿---生活拾零
题记:若批评不被允许,那么赞美也没有意义。              ——借来的话


  贾玲、暴瘦、“热辣滚烫”及胡思乱想贾玲很火,她拍的电影也很火,人和电影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就了她“热辣滚烫”的人生。电影,还没看过,但网上的信息却铺天盖地,鼻子眼里都是,不容你不关注。除了电影本身之外,更多的就是关于她“暴瘦”的新闻。据说,贾导为了拍这部电影,先是增肥40斤,又暴瘦100多斤,足足减掉了一个“迪丽热巴”。咱也没亲眼见过,也没称过,至少从网络上看到的信息是这样的。网上赞声一片,也“骂声”不断,有的指向电影本身,有的指向贾导本人。果然是人红是非多。赞也好,骂也罢,只要上了热搜,贾导就成了最大的赢家——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毋庸置疑,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娱乐营销。据报道,截至215日,《热辣滚烫》累计票房已超过20亿,累计上榜热搜话题1475个,其中238TOP1,在同档期内排名第一。一位我非常敬佩的朋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她本来就是明星。她全身上下都是新闻。在贾玲身上,减肥不单是生物学问题了,至少还是经济学问题、新闻学问题、广告学问题、教育学问题、心理学问题、哲学问题……”就连新华社官微持续关注,211日、212日、214日、215日、2165次提到《热辣滚烫》。当然,《热辣滚烫》也不负众望,票房至今稳居稳居榜首,再加上《你好,李焕英》的票房,据说贾导主导、主演的电影票房已经突破80亿人民币,仅次于美国女导演格雷塔·葛韦阁的《芭比》票房14.45亿美元,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女导演了。

其实,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而言,这些就像是叶圣陶先生笔下“洋米,洋面,外洋大轮船”之类的东西,“那是遥远的事情,仿佛可以不管”,与我无关,不需要过于关注。

我所关注的就是“暴瘦”这件事儿。不得不说,贾导,真拼!拿着自己的身体当噱头,当卖点,只为了电影有个好票房——当然,电影也不错。许多人,特别是女人,更特别是想瘦的女人,都把贾导当成了偶像,佩服得五体投地,开始跃跃欲试,也要像她一样“暴瘦”,也要像她一样“瘦成一道闪电”。许多人去电影院,关注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贾导本人,想取得“暴瘦”的真经。不过,我想劝劝这些脑残粉们——想胖就胖,想瘦就瘦,贾玲可以“灵”,你却不一定行。首先,你没人家的“谋略”。自从《你好,李焕英》叫好又叫座之后,人家就埋下伏笔,票房突破30亿,就要“瘦成一道闪电”。看起来是践行自己的诺言,不过据我小人之心揣测,说这句话的时候,《热辣滚烫》估计已经提上了日程。然后,开始玩失踪,给你来个小狗不见面,偶尔再搞几个小道消息,吊吊吃瓜群众的胃口,神秘感十足。其次,你没人家的动力。说起动力吧,你可以说是“艺术”,为了艺术而献身,胖了瘦,瘦了胖的,不断地折腾自己。相比之下,我更觉得“利”才是最大的动力——当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可厚非。老家有一句歇后语:跪在牛栏(猪圈)门前喂猪——看在钱的份儿上。当下娱乐圈,为艺术而“献身”的凤毛麟角,利欲熏心的数不胜数。我们这些吃瓜群众,都是些看热闹、献票房的主儿,无“利”可言,自然也就没了强劲的动力。想像贾导一样想胖就胖想瘦就瘦,没门儿。第三,你没人家的实力。众所周知,减肥是很烧钱的,一般人减不起。特别是像贾导这样,想胖的时候,就几十斤几十斤的噌噌地涨;想瘦的时候,又几十斤几十斤地哗哗地掉。况且,还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非一般的“凡夫俗子”所能做到。咱只是乱猜,贾导背后一定有一群“专家”,提供全天候的服务。营养师、健美师、减肥师……少哪一个都玩不转;早晨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什么时候训练,什么时候休息,训练什么项目,练到什么程度……都计算得准准确确的。这么庞大的队伍,这么科学的训练,没钱是万万不行的。摸摸瘪瘪的钱包,还是算了吧!第四,你没人家的毅力。减肥嘛,无非是要管住嘴,迈开腿。许多人减肥失败的原因就是亲娘晚妗子,想起来一阵子。发起狠来的时候吧,恨不得一天跑好几个马拉松,一天从水桶腰变成水蛇腰;三分钟的热度一过,看见美食就管不住嘴、迈不开腿,还得自欺欺人地骗自己说“吃饱了才有劲儿减肥”。减肥,是一场马拉松,而且反复反弹的可能性极大,稍一松懈,就会回到“解放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小主儿们,减肥这事儿吧,想想说说的就算了吧,自己别当真。再说个和减肥有关的真事儿,估计会招人骂。某友原来二百四五十斤,后来立志减肥,天天跑半马,身上赘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下掉,不长的时间,就跌破150斤大关,一时成为坊间佳话、学习的榜样。然后,几年前,在一次半马比赛后,突发不适,抢救无效,走了……孔子曾讲“过犹不及”。减肥也好,其他事情也罢,不贪多,贪多就会嚼不烂;“无欲速”,“欲速则不达”;“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生命,应该在常态中存在,任何违反规律的行为,迟早会受到反噬。慢慢来,尽人事,听天命,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安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