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就是想做班主任》读书笔记

(2022-07-30 12:47:24)
标签:

教育

学习心得

分类: 麻雀下的的蛋儿——且读且思

《我就是想做班主任》读书笔记

 

今天开始读于洁老师《我就是想做班主任》,读了“序言:把生命的根深植在教室里”、“我为什么要做班主任”“像老郭种树一样做教育”。

感慨于于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热爱,感慨于于老师做教育的智慧,感慨于于老师如话家常般的叙述。读来,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净化,懂得了看轻,懂得了看淡,懂得了放下,学会了心平气和。

 

精彩摘抄:

教师最要紧的是能够“沉”下去,沉到课堂里去,沉到学生中去,沉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进入教室,和孩子们一起,通过教育随笔,通过教育叙事,通过课堂,通过交流互动,与父母、孩子共同纺织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的教育缺的不是完美的理想的教育理念,也不缺高科技的教学条件,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书读得多了,心是安定的,书中人经历的一切苦痛与幸福,当降临到我自己头上的时候,我是不慌张的,世间万事书中早已已经说透,一要荣辱得失,只在字里行间随着岁月远走高飞。

看过了书中的云起云涌,感悟过书中的云卷云舒,心态自解和极少读书的人是不一样的。

我的一言一行将会对我的学生的人生产生影响,也许很小,也许很大,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一个登过山顶的人,是不会在半山腰打道回府的;一个人看过外面世界的人是不会允许自己成为一只井底之蛙的。

在未成年的时候,一切的变化都有可能,有些原因当事人自己也不一定明白。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时候就像写诗,跳跃性极大。有些原因,外人觉得不可思议,可是自己却觉得理所当然。

共情,是一个班主任最大的智慧。

优秀的班主任带的班级不一定是平安无事的,甚至还是大浪滔天的,而他们的优秀,是用心用情去耐心等待一朵朵花开。情如此深,他们还是孩子,我们是大人;心如此平静,他们总会长大,我们总会老去。

无论是痛苦还是幸福,最后都会成为回忆,与学生相处的过程,应该是发现美好创造美好的过程。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有的。我不愿意做苦行僧,也不愿意做蜡烛,我愿做有电源的灯,唯有生命有质量,教育的路才可能走得更长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而要领略出趣味,非要长期坚持做下去,浅尝辄止,感受到的也许只有艰辛与苦痛,因为万事开头难,你只做了个开头,哪里能够体会到后来的无限风光在险峰?

教训多了就是经验,经验多了就有技巧。

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一群人可以抱团取暖。一群人可以借助同伴的翅膀扇动的气流飞得轻松看得宽广。

班主任是源头活水,涓涓细流,细水长流,渐渐在学生心里汇聚成江河湖海。学生对我的爱是汪洋大海,良好的水循环使我心头永远充满一泓清泉。

俞敏洪说:那些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明确答案和坚定信念的人,是幸福的。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想要找到一个毋庸置疑和自始至终的答案,十分困难。很多时候,答案只是临时性:我们得到答案的同时,就又失去了答案。

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如果用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来教学生,一定很优秀。树木和树人是相通的。

一条小鱼,在小鱼缸里翻个身都困难,它自然就选择了不动;若它到了大鱼缸甚至大江大河里,自然就能撒欢。

一个人的生存空间自由自如、丰富多彩,人就有舒适感、幸福感并且充满创意。

学校要在根本上下功夫,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实践场所。

拘着它,束着它,你就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反抗力。若是学时学,玩时玩,课堂上全神贯注,课后生龙活虎,那才是最好的动静相宜,张弛有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太多,手足无措。

原则性的问题要坚持,其他问题可以有弹性。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缺一不可。不要再讨论挫折教育和快乐教育谁更好,这对一线教师是一种折磨。人生本来就是快乐和挫折齐头并进的过程,该有的都要有。

什么是学生根上原来的土呢?是家,是家人,是家风,是亲情。家庭是孩子扎根的土壤,唯有根深才能叶茂。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恩情是要借助于别人的煽情才能潸然泪下,而不是自己由内而外感悟到的,那真是令人感慨了。

我们要树人,要顺应人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让孩子们有家有家人有家风有亲情的陪伴,那是他们成长的土壤,是他们要深深扎根的地方。

人的根基是什么?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是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教育也是如此,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给孩子一片宁静自然的生活环境,给孩子一片宁静自然的生长环境,给学生一个宁静自然的教育环境,少干扰,少浮躁,少喧嚣。

家长们必须明白,家才是人生最重要的根基,尤其是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深才能叶茂,立德才能树人。顺乎自然才能一切而然。

 

 

2022724-26

今天继续读于洁老师《我就是想做班主任》,不知不觉沉浸于于老师的字里行间,感受她如春风般的叙述,让人从内到外无不受用。于老师是个真人,说实话,说真话,每一句都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使一颗倦怠的心灵得到些许慰藉。

 

精彩摘抄:

山穷处,云起;水尽头,风来。班主任工作是什么?有时候是先平静了自己的内心,再平和地教育学生。平静平和,才能跳出愤怒与焦虑,看到教育的一点点趣与诗意。

不要空洞地说教,就是人与人真诚平等地相处,不要居高临下地教育,就是捧着一颗真心与你相对,就好。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能力有限,顺其自然。

理解家长,也提供改变他们的方法,剩下的就只有教师的自己的心态了。

《无问东西》:这个时代缺少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我们的教育缺的不是完美的理想的教育理念,也不缺高科技的教学条件,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当你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当你面对各种各样的家长,不迷茫,你坚信着自己能够有所作为,哪怕一个学期只改变了一个学生,只改变了一个家长;哪怕一个学期只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一点点,只改变了一个家长的一点点,也好啊,也是你的价值所在。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管理一个班级,没有绝对的民主,也不能绝对地集中,虚虚实实中终于慢慢掌握了一个管理的度。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这句话用在学生身上对,用在老师身上也对。只要你一直在坚持着,一直在琢磨着努力着,渐渐会找到事物的本质和物外之趣。

游刃有余是因为熟能生巧,熟能生巧是因为无数次的失败与失败后的再练习。

成功从来没有捷径,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

遭遇过教育的失败,才会感受到教育的美好;跋山涉水才能看到路两边的风景;吃过苦头才能知道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当你看到别人随心所欲无招胜有招,捡个树叶就成了飞刀,你也该想到你还站在起跑线上,他已经历了千山万水。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你觉得累,是因为你在走上坡中,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教育本就是人与人的沟通,人的先天遗传各异,成长环境各异,所历人生各异,人心自然各异。若是仅靠一厢情愿就想感动对方让他爱自己,世上爱情故事就会单一无趣很多很多。教育之美宛如恋爱之美,美在爱恨交织,美在百转千回,美在快乐与伤感、幸福与隐痛并存。

教育,说到底,就是审美。发现学生之美,发现自身之美,发现师生情谊之美,发现人生与世界之美,是教师带领学生,最终师生一起探索人文与科学之美。

心态,不必非要乐观积极,平静是更大的力量。

表面上看,是教师在教书育人,根本上却是教师关照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地发现自己,反思自己,悦纳自己再去悦纳学生的一场人生修炼,度人度己。

一个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要改变一个积习已久的人是多么艰难的事,每天的期待都是零起点,每天下班时都清零,每个学期一结束就清零,每天都当作我第一次见到他。人生仿若初相见,保留这样的美好,不抱任何的希望,如此,有一点点收获都能让人欣喜。

教育,必须没有一丝一毫的功利心,才会变得简单、快乐、幸福、诗意;教育,是亦师亦友,是度人度己。“美好而没有希望,是最干净的美好。”

冰心: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席慕蓉: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唯一的春天。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时光的含义,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这世间并没有分离与衰老的命运,只有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

教育就是生活,你对待教育的态度,其实就是你对待生活的态度。积极与消极,大相径庭。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做教育必然会带上自己的个性色彩。

用自己最擅长的才能,来做个性化的教育,因为擅长,所以不累;更因为用的是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所以心态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当你板着脸企图去教训一个学生的时候,他早已经武装好了自己,全身戒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一心为了你好,可是你却以为我要伤害你。师生之间的关系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尊重和真诚要放在第一位。

没有办法消除职业倦怠感,它像杂草,兀自生长。唯有长期的热爱与坚持中产生的成就感幸福感,像庄稼一样茁壮成长,杂草才没有立足之地。

在工作中了解学生,了解自己;在工作中成就学生,也就是成就自己。

热爱与坚持,专注与快乐,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一种品牌,一种情怀。

一个优秀的教师管理的班级,也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学生永远是一群活跃的小鱼儿,跃出水面,沉入水底,钻入缝隙,你永远无法让他们排好队一动不动。

一个有理想的人,不是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在每日繁杂的琐事中,能够抬头看看天上的流云,感受一下风吹在脸上停留的某一瞬间;一个有理想的人,是在每日单调的一碗白米饭边上,放一枝红玫瑰;一个有理想的人,自觉地避开负能量,找到频道相同的人,一路前行。

写信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了解后才能下笔千言的,不然只能浮光掠影和矫情。写信是需要梳理头绪,重新审视对方和自己的,不然只能干巴说教和指手画脚。写信是需要最平静的心情和最热切的期待的,不然只会盛气凌人,字字伤人。

银河清浅,却阻隔了牛郎织女,好在有鹊桥飞架。师生本是一场缘分,却偏偏常因沟通不畅,闹出许多的矛盾,好在还有锦书传递。

竭尽全力,直到你无能为力,就算没有改变,也是问心无愧的。

围桌而坐,家的概念深入人心,父母的责任不言而喻。有一个叮当作响的厨房,有一顿色香味美的粗茶淡饭,在一个孩子的青少年时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有家,有伙伴,生活是完整的,教育是完整的,完整的才会是最美好的。

家庭的亲情,因为缺少了三餐饭的陪伴,渐渐地淡漠起来,到最后,无话可说或针锋相对。

学校莫名其妙地自告奋勇地承担了很多,本该是家长承担的责任;家长莫名其妙的被剥夺了自己该承担的责任,被剥夺的时候是很开心的,交给学校,放心省心,但是一旦出了点什么问题,就很不开心。因为没有一日三餐的陪伴,家长不了解孩子了,因为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家长渐渐变得没有责任心了,因为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责任,学校变得越来越不堪重荷了。

很多一线教师能够有职业的幸福感,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学生和家长对自己的认可,这比获得一种荣誉,得到任何一种奖励都有成就感。

年轻教师一路往前走,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好学上进的时候,认真工作的时候,肯定也会被人背后嚼舌头,那就要定下心来,谁人背后无人说,皇帝背后都会被人说,要沉得住气,走好自己的路。

不同年代的人要互相理解,老辈人不要摆老资格,动不动就说我们当年怎样怎样;年轻人不要看不起老辈人,觉得老辈人已经被时代淘汰。

这件事情对我触动非常大,我感觉,做老师不能做个粗人,不能粗心,不能粗糙,不能粗暴,不能粗鲁,要想用简单粗暴来解决问题,最终只会使事情更加复杂难处理。

当一个工作、一个任务让你去做的时候,不能当成任务去敷衍完成,而是要问问自己做成了、做好了没有,要把任务当成问题去研究,这样才能有乐趣。

教育有时候不该是厉言厉色,暴风骤雨,有时候不说话反而效果更好。

就算当年再这么不懂事,这么难教,学生一定会有懂事的那一天,这是一个老师必须坚定的信念,所以在教的时候可以笃定一些,不要焦躁。

老师们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文字记录,这不仅仅是万一将来出什么事情,是对自己的有保护,更是一个教师应尽的本职。

做领导不能只布置任务,你还要去引领、指导、评价老师的工作。做领导不能只埋头苦干,死做不抬头是不行的,不讲方向、不讲格局怎么可以呢?而有的校长满嘴先进的理念,却不脚踏实地做事,夸夸其谈,拼命做宣传,这是万万不行的。学校和宣传是不一样的,不能“做宣传”,要“做”了再宣传。

有梦想就要有行动,要让教师增值,让学生增值,教育不能贬值,要让每一个家庭幸福。要认识教育的本质,首先是唤醒解放无知,转向爱和善、健康、智慧。

2022726-28

今天继续读于洁老师《我就是想做班主任》,读了其中的《是什么让班主任不淡定?》《不要羡慕别人家的班级》《问题变课题,教育就有趣》《植荒十年,换得一时春生》《当你发现自己对某个学生忍无可忍的时候》《面对又懒又赖的极低分数学生怎么办?》《面对作业老赖老抄学生该怎么办?》《如何对待早恋问题?》《新“班规”该不该执行?》这几个篇章。这些都是满满的干货,既有心理方面的引领,又有案例的剖析,于老师的班级管理智慧跃然纸上,对于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有是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让人受益匪浅。

 

只有意识到自己适合做教师,才会有教育情怀。你不喜欢孩子,不爱教书,不会与孩子打交道,你怎么可能有教育情怀呢?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年轻教师要和好学上进、充满正能量的人一起研究教育,否则很容易在遇到教育的艰难挫折后,颓废萎靡。

 

我们这些做班主任的,情绪是很容易起伏的,在单位上班的时候,一根神经的欢喜与忧愁完全被学生的一举一动牵着。如果我们没有一种镇定修复自己情绪的能力,那么很容易产生恶性循环。

每当我们这些做班主任的情绪产生起伏的时候,尤其是出现比较恼火甚至是愤怒的时候,我们需要暂时离开我们的座位,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去修复我们的心情。

请你不要贸然评价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却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是听闻我做了什么,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当学生和班主任发生矛盾的时候,家长毕竟和孩子是亲人关系,就算孩子做得不好,但是如果家长看到班主任一脸愤怒,满脸厌弃孩子,把学生说成一无是处的时候,哪怕家长当着老师的面帮着老师教育孩子,家长的内心总会偏向自己的孩子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当一个学生无心学习的时候,教师直白地去向他要成绩,这是自讨没趣,哪怕你心里千万句地喊“我是为了你”,人家根本不会领情。这个学生目前最重要的不是让他提高成绩,而是让他感受到教师的一片善意。

爱“好学生”不稀奇,难的是你能够真正地去爱有问题的学生,爱每一个学生。

“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硬”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原则性和坚定性。

真正的爱学生一定不是口头上的说教,一定是采取实际行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一定是让学生明确地感觉到老师没有放弃我,老师一直在努力地帮助我。

幸福不会遗漏任何人,迟早有一天他会找到你。人生说到底是一个人的事情,没有任何借口,你注定辗转,但终究不死。你要进步,无人能够阻挡你;你不要进步,也无人能够阻挡你。我不怕全世界阻挡我,只怕我自己举手投降。

把教育学生变成研究学生,把单一枯燥的口头教育变成采取有效的实际行动,最重要的是用一颗平静的、真诚的、善良的心去真诚地接纳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这是我们每个班主任老师走进学生内心的必由之路。

如何面对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一切都是正常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然后通过自己摸索和向同事请教,熟悉处理问题的流程,按部就班,不急不躁,稳妥处理。事情结束后,要做好反思,思考哪里欠缺,今后如何未雨绸缪,写成文字,把问题变成自己的课题。

《菜根谭》中说:“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过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万千人中,你成了我的学生,我做了你的老师,是一种缘分,唯有珍惜。因为短则一年,长则两年三年。在这两三年里,我会尽力而为,用最真诚的心和我认为最适宜的方法。如果效果不是很好,甚至完全没有效果,那么我也是尽力而为了,问心无愧的。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的还是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着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不是所有的学生问题都能解决的,有些问题就像癌症,班主任要拿出对待癌症病人的极端耐心和坚定信念。这是一场极其艰苦的拉锯战,来来回回好多年,最后的结局也许出人意料的美好,也许就撒手人寰,只要尽心尽力就好了。

老师不要高估自己的教育能力,家庭是孩子的复印机,家庭教育出问题,孩子就会出问题。学校代替不了家庭,老师也代替不了家长。

我们老师自己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也要寻找那个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复制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历练才能成就最好的班主任。

他淡定从容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还有爱过他恨过他的人。一个特级教师的气质里,必定藏着他经历过的所有种种委屈和伤害,一定会有。

王晓春老师说:学校并没有转变家长价值观的任务,这种任务教师绝对无力单独完成的。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学校的教师与家长的冲突,往往是教师改变家长的意识过于强烈造成的。教师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了,对自己影响他人的能力也估计过高了。

首先一定要保持冷静,冲动是魔鬼,在头脑发热心乱如麻的时候,不要轻易地决定任何事情,一定要三思而后行。遇到委屈已经够难受的了,千万不要因此惹出更大的麻烦,给自己添更多的烦恼。

为了避免下次再遭遇到类似的委屈,必须从某些方面改变自己。吃一堑,长一智,只有这样,你受的委屈才有意义,才能使你思想更加地成熟,处事更加地老练。也许工作之中所受到的委屈正是你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有时候植荒十年,才能换得一次春生。可一旦春生,就永不荒凉。教育的路上,需要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强大的内心。

 

有时候,我们需要“眼睛里容不得沙子”,而有时候我们需要“大肚能容天下之事”,有时候我们需要“我的眼中只有你”,有时候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当你意识到任由自己的情绪恣意泛滥会带来的众多危害后,你就要提醒自己:做一个情绪平和的老师,课堂就是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忽略掉绝大多数学生,和某个学生斗智斗勇。就算是你赢了,也输掉了整个课堂。

不管怎样,作业是一定要做的,少了就是要补起来的,在我这里,没有赖作业这件事情,我会较真到底。你赖多少次,我就陪你多少次。

有时候,不说话就好,我不在口头上批评你,但是我的行动表明了我的态度:我是个有原则有底线的老师,该做好的事情你就是必须做好的,我不希望你成为一个“老油条”。

专业这个词语,包含的意思很多,我放在第一位的是“平和的情绪”。如果没有平和的情绪,其他都谈不上。当你暴跳如雷的时候,当你火冒三丈的时候,除了冲动地说出一些伤害的话语,使出一些不雅的蛮力之外,还能如何呢?

教育从来都是艰难的,如果每个学生都那么让人省心,那么聪明伶俐,那么教育也许就只要教而不需要育了,也许只需要一台电脑播放知识,而不需要教师这个职业了。

一切包含着“鄙视”“怨愤”“讨厌”“嫌弃”的眼神、话语、动作,都是不专业的,在教师这个职业中,都应该避免,否则就算你表白千遍万遍“我是为了你好,我是爱你的”,也没有用。

一个情绪平和的母亲是一个家庭最需要的,一个情绪平和的老师是一群学生最需要的。在大学师范院校中,也许开设一门专业课《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

教师修炼从掌控自己的情绪开始。

历经苦难,终于获得精神的升华,个人修养超越曾经。从这一点来说,教育是一种度人度己。

让学生帮老师批改作业,这个批改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为带着一种被老师需要的愉悦感,所以能够多多少少学到一点东西。

从某种角度说,教育就是一场西天取经,经历种种艰难,面对种种从未经历过的问题,老师做发子一一定的思想准备后,就要有一种坚定的意志力,形成自己强大的磁场,带动学生一路向前。无论有人超前,有人落后,但是只要大方向正确,能否成佛一切都是早晚的问题。

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正确看待我们的教育行为。不要以为我们的一点点鼓励就可以彻底改变一个学生,更不要以为所有的学生都是可以鼓励的,有一些学生也需要当头棒喝。我们要做的是像神农尝百草一般,尝试各种教育方式,尽力而为,无愧于心。一直努力,直到无能为力。

只是,一定要记得,爱的前提是尊重。青春期萌发的爱意不是洪水猛兽,老师们也不要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忘记了自己也曾经走过青春年少。

不把早恋看成洪水猛兽,不伤害学生,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有过青春时分。

孩子成了手机控,神仙也没办法了。可是,手机是你买给孩子的呀,你以为自己孩子的自制力强到无与伦比的地步,却不知道孩子终究是个孩子,大人都一个个成了低头族手机控,何况孩子呢?是你的错,你还来向我告你孩子的状,岂有此理。我只能和你说活该,我没有好办法。

任何规则的出台,都要有提前的一些层层铺垫,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慢慢达成了共识,然后再出台。不能没有任何铺垫就横空出世,语气强硬,盛气凌人,引起人们反感。语言、语气、语调要细细斟酌,太多的不允许和禁止反而更容易引起叛逆心理。

 

729

今天继续读于洁老师的《我就是想当班主任》,读了《《当学生举报有同学偷东西该怎么办?》《让我们的眼睛多发现点东西》这几篇。于老师讲的这几个案例,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并不少见,她给出的解决建议和方法,非常实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这是偷窃事件,而且不止一次,所以性质是很严重的,必须查清,必须告知家长。这是原则性的问题,班主任不可以含糊,这是硬。

处理这样的偷窃事件,需要硬,也需要软。坚持原则,果断处理,是硬。处理时缩小范围,不扩大影响,清零后不带偏见,期待孩子,为孩子的未来着想,这是软。

当班级里发生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处理问题时要保持良好平静的情绪,处理问题前想好步骤,尽量考虑周全,处理问题时不拖泥带水,多替家长和学生着想,更要考虑到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保持好弹性,还要保护好自己,有硬有软,敢于惩罚学生,善于惩罚学生,又保护好学生,永远期待学生。

所有的幸福都是比出来的,所有的伤害也是比出来的。

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我们容易犯的错误是一不小心就做了最大的观众,让全班其他同学都做了观众,极大的满足了那个表演者的心理需求。

我们除了要看到学生的怪异恶行,更要学会暂时不去关注这些,暂时忽略让我的眼神看到学生身上别的一些东西,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尤其是转移让我们产生不良情绪的注意力。在学生身上多发现一些别的东西,能带给我们好情绪的东西,同时也把我们的好情绪反馈给学生,用种庄稼的方式慢慢出去杂草,尤其是解决上面问题的好办法。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无论这个学生有多么让我不开心,我也会在下班的路上告诉自己迅速清零,不把他带给我的不愉快积压在心里带回家。明天太阳升起,就如我和他第一次见面一样,一切重新开始。

在课堂上忽略屡教不改的学生,课后再单独辅导,在工作中忽略学生带给我们的苦恼与麻烦,看到他们身上恶行之外的一点点好。这个度人的过程逐渐成为度己的过程,我的修养日渐提高。

这个世界有花就有草,学生有A就有B,天天面对,时时相处,没有一无是处的人,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人,看到一点点好,要学会满足;对学生尽力而为,同时放过自己。

教书这个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一个手段,更是人生境界达到圆满的一个途径。

 

729

今天继续读于洁老师的《我就是想当班主任》,读了《一大堆问题怎么办?——一个年轻班主任的求助信》《班主任遇到职业倦怠时,读懂这几条就够了》这几篇。从于老师的回信我们可以看出她对年轻教师的关爱之心,而她消除职业倦怠的内容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个快乐的老师。

 

你能做的就是把你能做的都做一遍,但是不要以为他们的改变就是你的功劳。人只有自己改变,才是真正的改变,你只能是催化剂,还不一定有效果。

优秀的班主任班级里也是事情多多,他们之所以能够优秀,他们在一次次的痛苦折磨中,渐渐因为见多识广而变得心态平和,开始对自己的工作有了自信和彻悟。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恰等于他受痛苦的深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苦难史。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你自己把现实想象的很丰满的,其实现实就是现实,它就那么真实的摆在那里。

问题层出不穷,但是基本就是这些类型。我们能做的就是静下心来,不和学生生气,不和学生赌气,不和学生斗气,不拿学生出气,能把做的都做了,等到风景都看透,再慢慢感受细水长流。

现在的学生真正发自内心想要学习的很少,大量的学生成绩之所以还可以,原因是家长盯得紧,老师盯得紧,智商还可以,真正充满求知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不多。

付出很多,收获很少,用心良苦而学生无动于衷,也是极为正常的事。教育之艰难,难在一切并非都能由老师一手掌控,而是各种因素杂糅在一起,难在不是说教就便可以改变一切,要天时地利人和,多种方法适时而行,所以教师心态要平和。

不要总想着那些成绩差不做作业的学生在课堂上眼睛多看看那些听课认真的孩子。下雨好卖伞,天晴可晒被,你无法左右那些读不来书的孩子,但你可以左右你自己的眼睛,左右自己的心情。

班里出了问题,不要觉得非常委屈,任何矛盾发展到互不理睬,毕竟是双方都有问题。不要只想着自己的委屈,学校的卫生、纪律、成绩有问题,这是正常的。有的学生可能一直到毕业都没有教育好,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就是一场拉锯战、持久战,时间长了,豁达之心就修炼出来了。

老天爱捉弄人,欲成大器,必先苦其心志。老天爷讲道理,付出到一定程度就会给你发点儿福利,给你点儿额外惊喜。老天的用心良苦,你要多年后才真正懂得,心怀感激。苦难是棵树,时间长了也会结甜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