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自有出路,永远不要绝望!---我的熊市经验谈。(转)
(2014-06-09 21:41:54)
标签:
股票 |
股市自有出路,永远不要绝望!---我的熊市经验谈。
股票跌成现在这个样子,我的投资经历中有过很多次:
1994年,我8.8元买的江铃汽车跌到了2.2元,跌了75%。
1995年519以前,我3.2万元的成本只剩下1.4万元,这可是我每天加班到12点打工赚的血汗钱!还是分期投入的,亏损幅度66%!
2005年,封基跌到折价45%的地步,净值0.9元的基金丰和,卖价不超过0.5元,时间维持8个月,基金前10大持仓占比50%,比整个基金的市值还高。
2008年,我6.6元买的002181粤传媒涨到了29.8,随后在疯狂下跌一年后,价格来到4。3!从赚3.5倍变成亏损35%!而最不幸的是我作为三板转正股,莫名其秒地被小非,一年都不能卖。
2008年港股投资,在10月份还保持亏-20%的悲哀状态,结果10月底,11月初,就惨烈成-57%了。因为10月24,27两天雷曼破产的时候,全球的股市都崩溃了。
如此种种,都是我刻骨铭心的痛,我也曾经夜无眠过,但是,我总觉得我有这样一种好处:在最最危难之后,我总是来重新评估我所买的股票。我所经历的市场,然后,擦干眼泪,重上战场。
1994年的跌,那时候是刚投入,亏掉的比例虽然大,总额不多,记得第一次买的时候也就300股,每股亏6.6,也就2000元而已。
到了1995年519前夕,我计算的总投入是3万2千元,对于一个当时月工资不到3000元的打工仔来说,可以说两年的打工收入全部亏进去了。但是,一个519开始的牛市,我很快就赚钱了。于是1996年春节。趁机找亲戚借了2万,加上原来的3万2本钱,到春节上来,就有了近8万元的市值,而且那一年运气相当的好,到了1996年10月份,账面市值达到了空前的40万,于是我动了买房的念头,取了差不多四分之一的钱出来做首期。可是后来的3天跌停板,我又亏出去10万元了。
2005年的熊市,我也经历了难熬的时刻,那时候,由于在2003年较好地把握了深圳b股的行情,赚了一倍,所以,心情是轻松的,因为亏损比较比例不大,可是,那时候,股权分置讨论了很久,可是一直不出来,股市也像现在这样死气沉沉的。虽然,后来的行情大家都知道了。可是,黎明前的黑暗,是不是也遮住了好多人的眼睛呢?
2008年的熊市,就比较悲惨了。那时候,我已经准职业了。体量和精力再不像以前那样子小打小闹。可是,一个本来很成功的投资,在短短的一年后,竟然转为亏损,还有好多亲戚朋友的钱都在里面。粤传媒,注定要在我的人生记录上留下大大的一笔!
因为害怕A股的疯狂而转移到港股的投资,竟然在10月的金融危机中无法幸免。但是,我却鼓足了勇气,在2008年11月底,号召跟随我的亲戚朋友注资抄底!很快,到了2008年年底,这个合伙账户就只亏了27%,而2009年,在这个基础上翻了一倍多,2008年,2009年两年累计下来,赚了50%以上,这样的投资业绩,还是说得过去的。
对于股市牛熊来说,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首先,证券市场太大了。任何人都无法完全操纵(对于中国A股来说,他不是一个逻辑正常的市场。),而且,对于已经过去的股市,是可以分析的,什么波浪理论,有效市场假说,都可以说得通,可是未来,却永远是测不准的,包括这个极度扭曲的A股市场。市场牛熊都是合力造成的,这些合力,有时候是正反馈,有时候是负反馈,有时候是强反馈,有时候是弱反馈。
股市从整体上,会回报给投资者(总体上)一些投资收益。比如分红,这个钱在分红实行的那一刻,是确确实实从上市公司那里回报给了投资者。在熊市中,其实这个钱是比较多的。价格对于持有一整年的人来说,意义并不大。
我举个例子:招商银行,年初买价10元,年分红0.6元,中间因为熊市跌到5元,在分红的时候,价格是8元,年底回到10元,最高到过12元,请问,这位投资者的年收益率是多少呢?不过,跟5元,8元,12元都无关,他的收益率就是6%。
有人说,把这几个数据弄乱一下,我们会看到非常有趣的效果:
1.年初5元,分红的时候12元,年底10元,这位投资者的收益率是多少?
2.年初12元,分红的时候8元,年底5元?收益率多少?
3.年初8元,分红的时候10元,最高12元吗,最低5元,收盘10元。收益率多少?
4.年初10元,分红时8元,最高12元,最低5元,年底8元,收益率多少?
股市就是可以这么乱,简单的数据放到不同的地方,结果就完全不同。
对于长期可以预期的每年0.6元的分红,我们只需要掌握我们可以接受的买价即可。
对于一年到期必须结账的投资者,分红意义很少,年初年底价才关键。
投资不应该是一年必须结算的事情,否则,你必然在熊市中备受煎熬。
就我熊市经验来看,永远不要绝望是有道理的,前提却是你之前的投资就没有那么极端。
(写得很差,可是还是想发表出来,就这样了。等我静下心来,整理一些熊市不要绝望的证据吧。呵呵。)
股票跌成现在这个样子,我的投资经历中有过很多次:
1994年,我8.8元买的江铃汽车跌到了2.2元,跌了75%。
1995年519以前,我3.2万元的成本只剩下1.4万元,这可是我每天加班到12点打工赚的血汗钱!还是分期投入的,亏损幅度66%!
2005年,封基跌到折价45%的地步,净值0.9元的基金丰和,卖价不超过0.5元,时间维持8个月,基金前10大持仓占比50%,比整个基金的市值还高。
2008年,我6.6元买的002181粤传媒涨到了29.8,随后在疯狂下跌一年后,价格来到4。3!从赚3.5倍变成亏损35%!而最不幸的是我作为三板转正股,莫名其秒地被小非,一年都不能卖。
2008年港股投资,在10月份还保持亏-20%的悲哀状态,结果10月底,11月初,就惨烈成-57%了。因为10月24,27两天雷曼破产的时候,全球的股市都崩溃了。
如此种种,都是我刻骨铭心的痛,我也曾经夜无眠过,但是,我总觉得我有这样一种好处:在最最危难之后,我总是来重新评估我所买的股票。我所经历的市场,然后,擦干眼泪,重上战场。
1994年的跌,那时候是刚投入,亏掉的比例虽然大,总额不多,记得第一次买的时候也就300股,每股亏6.6,也就2000元而已。
到了1995年519前夕,我计算的总投入是3万2千元,对于一个当时月工资不到3000元的打工仔来说,可以说两年的打工收入全部亏进去了。但是,一个519开始的牛市,我很快就赚钱了。于是1996年春节。趁机找亲戚借了2万,加上原来的3万2本钱,到春节上来,就有了近8万元的市值,而且那一年运气相当的好,到了1996年10月份,账面市值达到了空前的40万,于是我动了买房的念头,取了差不多四分之一的钱出来做首期。可是后来的3天跌停板,我又亏出去10万元了。
2005年的熊市,我也经历了难熬的时刻,那时候,由于在2003年较好地把握了深圳b股的行情,赚了一倍,所以,心情是轻松的,因为亏损比较比例不大,可是,那时候,股权分置讨论了很久,可是一直不出来,股市也像现在这样死气沉沉的。虽然,后来的行情大家都知道了。可是,黎明前的黑暗,是不是也遮住了好多人的眼睛呢?
2008年的熊市,就比较悲惨了。那时候,我已经准职业了。体量和精力再不像以前那样子小打小闹。可是,一个本来很成功的投资,在短短的一年后,竟然转为亏损,还有好多亲戚朋友的钱都在里面。粤传媒,注定要在我的人生记录上留下大大的一笔!
因为害怕A股的疯狂而转移到港股的投资,竟然在10月的金融危机中无法幸免。但是,我却鼓足了勇气,在2008年11月底,号召跟随我的亲戚朋友注资抄底!很快,到了2008年年底,这个合伙账户就只亏了27%,而2009年,在这个基础上翻了一倍多,2008年,2009年两年累计下来,赚了50%以上,这样的投资业绩,还是说得过去的。
对于股市牛熊来说,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首先,证券市场太大了。任何人都无法完全操纵(对于中国A股来说,他不是一个逻辑正常的市场。),而且,对于已经过去的股市,是可以分析的,什么波浪理论,有效市场假说,都可以说得通,可是未来,却永远是测不准的,包括这个极度扭曲的A股市场。市场牛熊都是合力造成的,这些合力,有时候是正反馈,有时候是负反馈,有时候是强反馈,有时候是弱反馈。
股市从整体上,会回报给投资者(总体上)一些投资收益。比如分红,这个钱在分红实行的那一刻,是确确实实从上市公司那里回报给了投资者。在熊市中,其实这个钱是比较多的。价格对于持有一整年的人来说,意义并不大。
我举个例子:招商银行,年初买价10元,年分红0.6元,中间因为熊市跌到5元,在分红的时候,价格是8元,年底回到10元,最高到过12元,请问,这位投资者的年收益率是多少呢?不过,跟5元,8元,12元都无关,他的收益率就是6%。
有人说,把这几个数据弄乱一下,我们会看到非常有趣的效果:
1.年初5元,分红的时候12元,年底10元,这位投资者的收益率是多少?
2.年初12元,分红的时候8元,年底5元?收益率多少?
3.年初8元,分红的时候10元,最高12元吗,最低5元,收盘10元。收益率多少?
4.年初10元,分红时8元,最高12元,最低5元,年底8元,收益率多少?
股市就是可以这么乱,简单的数据放到不同的地方,结果就完全不同。
对于长期可以预期的每年0.6元的分红,我们只需要掌握我们可以接受的买价即可。
对于一年到期必须结账的投资者,分红意义很少,年初年底价才关键。
投资不应该是一年必须结算的事情,否则,你必然在熊市中备受煎熬。
就我熊市经验来看,永远不要绝望是有道理的,前提却是你之前的投资就没有那么极端。
(写得很差,可是还是想发表出来,就这样了。等我静下心来,整理一些熊市不要绝望的证据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