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弱市”投资应灵活变通(转)

(2012-09-27 01:48:27)
标签:

股票

在“弱市”之下如何进行价值投资,笔者的些许经验或许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帮助。俗语有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现在的A股指数即便不是真正的“钻石底”,距离底部也应该不算太远。“股圣”彼得?林奇曾经说过,永远不要离开股市,因为没有任何人能预测未来走势。因此,为避免A股突然上涨造成“踏空”,笔者仍然选择坚守。

  在A股市场信心全面丧失的前提下,笔者选择灵活仓位的投资策略。其中的1/3仓位目前不考虑退出,继续在股市中搏杀。2/3的仓位则在股市未来出现“零IPO周”和“零IPO月”之后,再重新回归市场,这样便可真正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谈到价值投资,自然会想到“股神”巴菲特,同时也会想到“永久持股”的投资理念。因此,但凡价值投资,似乎都应长时间持股。即便不是“永久持股”,也应该是一只股票从价值严重低估上涨为价值严重高估之后,才能够获利了结。但是,这样的长期投资策略,很难在目前的弱市之下得以施展。

  以巴菲特1961年写给合伙人的信为例,其明确表示“我们将十分满足于以很低的价格买入,然后在该股票的价格能够大概正确反映其价值时将其卖出”。在1958年写给合伙人的信中还写道,一只以每股50美元买入的股票,其内在价值应为125美元,但是为了资金能够更好地运作,巴菲特仍然决定以80美元的市价将其卖出,之后再以更低价格将其买回。也就是说,巴菲特在早期投资时,从来都没有刻意回避波段操作。只要买入的价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售出的价格又存在较为丰厚的获利。即便股票没有上涨到内在价值,巴菲特也同样会选择“落袋为安”。

  反观今日国内A股市场,也同样只有波段操作才能获得更好的收益,毕竟大部分股票都创历史最低市盈率和最低市净率。与其选择几只股票死守,不如像早期巴菲特那样偶尔地进行波段操作,估值修复后再进行获利卖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