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思想糊涂吗?(转自关先生)

(2012-05-08 18:43:31)
标签:

股票

——闲暇之余,心血来潮,写些自己的观点,来告诫那些具有糊涂思想的人们  关于股市的话题永远也说不完,看空和看多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不但我们小散矛盾,管理层矛盾,连新上任的主席也矛盾,矛盾到自身也看空也看多,真纠结。到目前为止,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动摇-没有基本面哪儿来的技术面?五一期间,证监会连续四天发布了四项政策意见,不少媒体将这些视为“四大利好”。更有观点认为,“四大新政”将开启一个牛市周期,奠定新牛市基础。尤其是那个吹牛大王李大霄,看把他忙得,四下活动,到处吹他的那个钻石底,时间不会太长这个人就会被股市的大阴棒给打晕了的,不信就拭目以待。个人认为:一,如果股市真的能够就此开启一轮牛市,这当然是所有机构和散户所愿意看到的。不过,就目前的市场的量来说,只是个超跌反弹行情而已。虽然有‘四大新政’出台,但‘四大新政’本身还存在较大缺陷,要么利好有限,要么改革还不到位。如降低A股交易费问题,虽然表述是总体降幅达25%,但这次降低的交易费只是A股交易经手费与过户费,微不足道,有本事把佣金和印花税降下来50%!估计就是个忽悠。
二,IPO改革指导意见,其宗旨还是为融资服务。为达到其为融资服务的目的,此次IPO改革赋予询价机构以更大的利益,如将新股发行份额的50%以上向网下询价机构配售,且取消3个月的锁定期。以此确保询价机构的利益,并确保新股发行的顺利进行。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再一次被牺牲。这已经很明白了。
三,主板和中小板征求意见稿,有了很大的完善和填补。但这个退市制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把退市的损失都推给投资者来承担。退市制度能让绿大地这种欺诈上市的公司退市吗?有包庇造假上市之嫌。一方面包庇企业造假上市,另一方面又把退市损失推给投资者,这种退市制度从设计上就是对广大投资者利益的牺牲,为什么不设计退市给股民的补偿机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坚决打击造假上市。四,新主席总强调蓝筹的什么所谓的‘罕见的投资价值’。有没有价值由你个人说了算吗?!!!你说有价值难道就有价值了吗?没人买就没有价值,有人追就是有价值,这不是基本常理吗?为了这个所谓的‘罕见的投资价值’就搞退市,就搞个沪深300ETF,把资金往蓝筹上轰?就是想救指数吧!
如果真有价值,那去年年底,美国高盛公司为何减持了27.5亿股工行H股、套现20.4亿美元?今年3月——4月高盛为何再次减持工行套现25亿美元?刚过没几天5月初新加坡主权财产基金淡马锡抛售了24.8亿美元的建行、中行股票。难道他们就不懂什么叫价值吗?
对此,我很纳闷,百思不得其解。一大蓝筹金融股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再看二大蓝筹房地产板块,是政府严厉加以政策调控的,也不适宜投资。至于钢铁、汽车、水泥等板块,都是严重过剩业绩很差的行业,基本没有投资价值。我困惑的是:到底哪些蓝筹股有投资价值?股市投资要不要响应政府的调结构、转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取向?选股应以证监会的价值导向为准,还是以政府的导向为准?价值导向是否要借鉴外国人的眼光?靠500亿沪深300ETF基金究竟能将蓝筹股打高到那里去?到底能把指数抬高多少?既然蓝筹股这么有价值,为什么社保基金和QFII很少买?不能不怀疑:如此兴师动众地号召买蓝筹股,是否有推高指数,以便加快扩容之嫌,想推出新三板和国际版吧?你郭主席在改革,你比以前的主席少融资,肯定看你不顺眼,你的政绩不鲜亮。[炒蓝筹必须有两个条件1,是持续的高增长,时不时的发利好2,资金有很强的流动性,缺一不可。]如若这样,离指数暴跌的日子不会太远了,当然这是我所愿意看到的,因为我空仓哈。
五,国务院都过会了,同意养老金入市,可财政部给断然拒绝了,并且给社保规定了一个紧箍咒:管钱的和管事的分开工作,言外之意:管事的你怎么折腾都可以,但不能动我的养老钱,不能动真格的,这样解释不知道是否恰当哈,财政部长是下级,给上级来个断然拒绝,说明什么?说明管理层极度不看好目前的市场,都捅到媒体那里了,他们背地里肯定争吵不是一次两次了,让步了,说明真正实施遥遥无期的,或者根本不可能的,给市场留下的只是个美好愿望而已。
此时,我回想起了2007年的5月30号,臭名昭著的5.30大盘跌停事件,体制是政出多门,弊端就是:把一个事情搞好都没办法,把一个好事情搞坏,都有办法。
随意乱想乱写,没润色,别笑话我哈

 

我帮您润色了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