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雨之
雨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515
  • 关注人气:9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2023-09-07 07:10:40)
标签:

徐偃王庙

石塘桥

石塘庵

长广溪

分类: 无锡景
P1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蠡湖之水,南经石塘桥而进入长广溪,出吴塘门入太湖。据元·王仁辅撰编《无锡县志》记载:(长广溪,广二十五丈,长三十五里,)溪东除雪浪山外,接一片平原,溪西有军嶂山等群山连绵、林木参天,溪上桥梁众多。

P2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P3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长广溪是无锡贯通太湖的航运要道,它始凿于三国东吴赤乌八年(245)。当时孙权为了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特派典农校尉(掌管农业的官)陈勋,领兵三万,疏浚无锡的长广溪。

P4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据《无锡开化乡志》记载,南宋嘉定年间(1216年前后)有僧人月堂在这一带建三桥,名广济、保庆、惠安。现有石塘桥、横山桥、前后丁石桥等,如彩虹卧波。

P5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P6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石塘桥原名广济桥,当年由月堂和尚所建。元末至正二十七年(1367),张士诚部将莫天祐,抗击朱元璋起义大军,从安阳山顺古运河经皋桥,一路屡战屡退,无锡城破,退至石塘,屯兵毁桥,妄图继续抵抗,以至于口塞断流水壅漫,危害乡里多年。

P7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明洪武三十年(1397),二十九岁的当地乡绅浦行素独自倡修并捐巨款,鸠工浚湖,仍修桥洞三个,铺上木桥,并筑长堤30余丈,让三座桥联结一起,群众称道。到了明隆庆五年(1571)改建石拱桥。又经浦行素的后人倡议,改筑石桥。然而水势湍急,一桥不足以泄流,于是又复二桥,分泄五里湖水。

P8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P9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P10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P11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由国民党88师从上海败退去宜兴,在途经石塘桥时,为阻挡追兵,效仿元末莫天佑炸桥阻明军故事,炸毁中间的广济桥。经过一段时间的用船摆渡以后,由浦全林出资,搭建简易木桥,以利通行。

P12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1949年夏天,无锡连续阴雨,五里湖、长广溪发大水,两侧桥墩被冲坍,几乎阻塞桥孔。1972年,政府将两侧筑成坚固的桥基,拓宽了中间的大桥。石塘桥长约近1000米,桥与堤的两边,均用条石铺设,石与石之间的缝隔,无论桥墩和桥面,都用生矾和煮熟的糯米浇制,因而十分牢固,历经数十年也不走样。

P13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P14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P15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P16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P17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这座古桥,旧有风雨亭。四周由4根柱子支撑,高4米多。顶端按上铁葫芦,四周翘角,系上风铃,一刮风便发出悦耳的“叮铃”声。过风雨亭,朝五里湖一面的桥洞两边,有邑人具湄作的对联。上联为“乌鹊架长溪横锁一湖清水”,下联为“彩虹连獬斜联半壁秋山”。

P18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P19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本世纪初在开发长广溪湿地公园时,政府部门按照古代的样式,对大桥进行的重新改造,建成了如今的廊桥样式,美观而有特色,上面还有无锡的历史传说故事的雕刻。现在的石塘桥是用当地特有的金山石砌成的石墩桥,石塘桥的北面是波光粼粼的五里湖入湖口,南面就是长广溪的起点,这条河就是从这里出发,奔向浩瀚的南太湖。

P20
庙在无锡·徐偃王庙(一)

20211114日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