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宝石蓝地描金粉彩镂雕四季花卉瓶

标签:
中国瓷器明清官窑收藏华夏文明 |
分类: 无锡景 |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中国瓷器工艺发展到清代雍正至乾隆早期,无论在瓷业生产的规模上,还是在制瓷技术以及产品的精美程度上,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尤其是乾隆时期,在皇帝的支持和以唐英为代表的督陶官的努力下,瓷器制作技艺得到突飞猛进的突破与发展,数量众多的精巧瓷器被制作出来以供御用,并且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加入各种仿生工艺,包括转心瓶在内的各式作品也是被制作得逸趣横生、玩味十足。
此作品由颈、腹、底座三部分组成,瓶口外撇,长颈丰肩,肩下渐敛,圈足外撇,整体显得隽秀而又大气。颈四周各置一灵芝状如意耳,形态别致,寓意吉祥。腹部四面开光,内设镂空花卉造型,并有五彩着色来渲染花朵与枝叶,分别形成桃花、睡莲、雏菊、腊梅四种样式,匠心独具地表现出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观,风雅无比。
底座制成莲台状,莲瓣稳稳托起瓶腹,奇巧俊俏。瓶通体为宝石蓝地,其上以描金勾勒出各式纹样。瓶口围绕回纹与如意纹,颈部在西番莲纹之下缀蕉叶纹,意指事业兴旺。瓶腹除开光之外遍布西番莲纹之装饰,象征富贵荣华。底座的莲瓣之上分布仰莲纹,代表纯净和高洁,近足处的回纹则与最上方的口沿形成前后呼应的效果,完美收官。足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瓶形制玲珑秀丽,施釉纯正润滑,描金的图案美轮美奂,镂刻的四季花卉争奇斗艳,极具风雅之情,展现出清代匠人的超凡想象力与精湛的手艺,瓶腹开光处的花卉镂雕具有浓厚的清代乾隆时期的风格,确实是一件难得一见的传世精品。
来源:关东増渕家旧藏
参阅:
《中国陶瓷全集 清(下)》P73,No.45
《中国陶瓷全集 清(下)》P48,No.16
RMB 3,95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