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在无锡·清水洞(六)

标签:
清水洞观音寺杨都堂墓遗址安阳山 |
分类: 无锡景 |

据《杨都堂墓遗址修建记》记载:安阳山西麓都堂墓,是我梁溪安阳杨氏之祖茔。始成于明洪武年间(约1383年前后),四世祖原振公及其五子(即五大分祖)安寝于斯。成化时,六世祖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璿公,公忠体国,殉职河南巡抚行台,宪宗震悼,敕命归葬桑梓长腰山;追赠祖原振公,父宗源公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命礼部、工部按制営造两处墓地,都堂墓由是传说。

无锡梁溪杨氏即为北宋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先生,福建将乐人,生于1053年,享年83岁。杨时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他为传播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作出过巨大贡献,杨时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仍然是当今世人所崇敬和学习的楷模。

杨时的 "程门立雪"典故,无锡东林书院,将乐龟山书院已载入史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熠熠生辉。杨时是理学南传的第一人,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他在无锡创立东林书院,成为传承理学的主要课堂与阵地。杨时在东林书院讲学长达18年,就连“东林书院”之名也来自杨时。只因他游学到过江西庐山东林寺,深爱这个地方,在无锡建讲学场所时,见这里前临清溪,环境清幽,与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便用了“东林”命名。

无锡安阳山杨家村,自元代立村以来,历经明清六百多年,一直是杨时后裔聚族而居。安阳杨氏是无锡阳山地区乃至锡西最大的望族,子孙耕读传家,书香绵延,代有才人。这支杨时家族在安阳地区创造了一段历史的神奇,在明清两朝,进士及第12人,举人28人,七品以上官员218人,文武秀才343人,杨家村留下这支杨时家族的历史。

《杨都堂墓遗址修建记》又载:世事沧桑,朝代变易,虽历多次天灾人祸,但我杨氏历代子孙谨护持祖坟墓地,不敢有失,屡加修葺,长青如故。数百年间,都堂墓遂成阳山一大景观,游览胜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浩劫频仍,昔日有牌坊、神道、翁仲、石马、神道碑、墓志铭、华表、城湾河等建筑。后次第毁失,“文革” 中,彻底湮没。
2021年7月30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