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在无锡·胶山古寺(一)

标签:
胶山古寺窦乳泉翠屏山安镇 |
分类: 无锡景 |

胶山寺位于无锡张泾、安镇、查桥三镇交界处的胶山,占地15平方公里,为无锡佛教十大丛林之一。胶山寺始建于梁太清初年,距今已有1450年历史。这里原为萧庄,梁萧侍郎(佚其名)故宅,内有一泉,侍郎以此涤砚,名“涤砚池”(宋天圣邑令苏绅建有砚水亭)。梁天监六年(507)舍宅建佛寺,名胶山寺,太清间名“胶山弥勒寺”。

隋大业五年(609)重建。唐代佛教天台宗第九祖高僧湛然(711~782),号荆溪,宜兴人,曾至胶山寺居住说法讲经。湛然圆寂后,寺中住持名其讲经处为“湛然堂”。唐咸通中,寺经大规模改建,寺院西向依东峰,与惠山寺相对,神奇巧合。

元初,寺毀于兵燹。明洪武元年(1368),僧演古重建,重额“胶山寺”。寺中有窦乳泉、香花桥、萧卿墓。碎石坞、砺剑石,及后人重建的湛然堂。明桂坡公安国在寺左重整李忠定公祠,割田岁供春秋二祭,并复浚窦乳泉,葺其亭,额“蒙斋”,泉左有湛然讲堂,堂前有万玉亭,皆有诗铭碑刻。二泉邵(宝)文庄公也为李纲祠写了碑记。后又毀于兵灾。

明洪武元年(1368)重建,明太祖朱元璋赐名“胶山寺”,至正统又陆续修建。嘉靖十三年(1534),建梵王宫,塑金像。二十九年(1550),又构轩堂楼阁于寺左,分别题额为翠屏、环翠、分翠、听松,后又有僧静安迁造大佛殿、十笏堂、金刚殿。

明清数百年,胶山寺香火极盛。随着时代的变迁,胶山寺历经沧桑。解放后胶山寺毁于1958年大跃进时代,1990年后恢复重建。移地重建的胶山寺坐南朝北,背靠翠屏山峰,风水极佳。近年来寺宇又修葺一新,新建了大雄宝殿、药师殿、双面观音石雕像、五观堂、放生池等,殿宇巍峨,气势雄伟庄严。

门前镇石狮一对,门额悬“胶山古寺”匾,门旁挂板联一副:寺建梁朝,佛藏金粟;禅传日国,泉观青龙。此联由辽宁鞍山龙泉寺中联:“寺建梁朝,佛藏金粟,禅传日本,井现青龙”改制而来,明崇祯十五年(1642),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前,曾任该寺住持。
2020年10月30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