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2022-03-18 06:09:02)
标签:

泰伯庙

泰伯

吴文化

梅村

分类: 无锡景
P1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约在三千多年前,建立在长江下游的第一个文明古国——勾吴(即吴国),它的国都就在古梅里,即今梅村镇,史称故吴墟。

P2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建立这个文明古国的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至今梅村有泰伯庙,鸿山有泰伯墓。这些遗迹是吴泰伯留下来的,是人们纪念开发江南始祖的名胜之地。

P3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公元前十一世纪,黄河流域已进入商周文化时期,居住在岐山(今属陕西)周原的姬姓部落,在古公亶父的带领下,逐渐兴盛起来,准备翦商。

P4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古公亶父有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季历有子名昌,少有圣德。古公亶父说:“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他把孙子昌择为继承人,泰伯、仲雍为了成全父意决定让位。

P5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他俩在古公亶父患病之日,托言到终南山为父采药,各骑烈马跋山涉水,南奔到江南荆蛮之地,定居下来,和当地土人一样,“断发纹身”。并在梅里筑了城,自号“勾吴”,成为开发江南的先祖。《史记》载:“泰伯之奔荆蛮,自号勾吴,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泰伯。”

P6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泰伯,孔子称他为“至德”,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列为“世家第一”。他的事迹被历代史学家载入史册,唐代诗人陆龟蒙诗云: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奠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

P7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梅村镇作为古吴国的建都地,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吴泰伯的传说以及和吴泰伯有关的文物古迹。后泰伯殁于梅里,就葬在离今梅村九里的鸿山(皇山),泰伯居住留下来的旧宅就列为祀庙,即泰伯庙。每年正月初九日为泰伯诞辰,形成传统庙会,至今不变。

P8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东汉时,桓帝刘志于永兴二年(154),敕命吴郡太守糜豹于泰伯旧宅修泰伯庙。泰伯受皇帝圣命列入地方祀典。以后列代朝廷对泰伯都有封赐,并修葺和保护泰伯庙。

P9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北宋元佑七年(1092),诏称“至德”。元符三年(1100),谥泰伯为“至德侯”。崇宁年间,因泰伯庙小不合规制,无锡知县姜文魁在旧址扩建大殿,两庑、头门、坊表、照池。

P10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万历二十四年(1596),倪珵捐资重新修葺。天启年间,知县吴大朴重修。康熙元年(1662),知县吴兴祚又修,以后在康熙三十九年,乾隆三年,嘉庆六年,嘉庆二十三年,道光二十九年都有修葺,庙宇更为辉煌。

P11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泰伯殿,连同原有的玉皇殿、关帝殿是一组古典群体建筑,东院有三让堂、尊德堂、大夏堂、古吴社庙(让王小殿)。西院有德洽堂、采芝堂、云山深处、宝珠精舍、隔凡楼等建筑。后历经太平军之役、日军侵华、“文革”,泰伯庙遭到严重破坏。1984年,人民政府拨款对泰伯庙进行了重修。经过九十年代的大修,许多建筑得到了复建,基本保持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

P12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广场中央建有一座花岗岩高台,台上立有一只青铜大鼎,名为“德鼎”,梅村镇人民政府专为其撰《德鼎碑记》以记之。

P13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P14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P15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德鼎之北是三堵砖砌照壁,中间的照壁上由著名书法家言恭达题写的“德让天下”四个金色大字,东面的照壁上是“泰伯奔吴”的精美砖雕,西面的照壁上是“泰伯三让”的精美砖雕。
P16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P17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P18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P19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P20
庙在无锡·泰伯庙(一)

20201020日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