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在无锡·祥符禅寺(灵山大佛)一

标签:
祥符禅寺灵山大佛赵朴初太湖马迹山 |
分类: 无锡景 |

一山一寺一佛一世界,一叶一花一树一菩提。祥符禅寺,位于无锡市太湖马迹山秦履峰南麓之幽境。始建于唐,“昔人施荒邱,作寺灵山址”,历宋、明、清,几经增修,遂成规模,达“优钵花开西域种,浮屠法演上乘禅”之境。

公元627年,唐贞观年间,马迹山里人杭恽官至右将军,归田后舍山建刹。在长安市,杭恽将军与唐僧玄奘交好。玄奘法师自天竺取经归来,见秦履峰南麓地形酷似西天之灵鹫,即呼为小灵山,命其弟子窥基于此开法,为慈恩宗第一世。公元1009年,宋大中祥符年间,重修后改称“祥符禅院”。

康熙丁未年(1669),海阳苏子荆捐资重建,历时九年,于中丞请灵岩释洪储开临济宗法席,寺僧众多,香火鼎盛,期间皆有高僧主持。时称“神骏寺”。咸丰庚申年(1861),寺毁于战火,藏经片纸无存,唯天王殿、库房、香积厨十余间幸存。民国三年(1914)重建,又复称祥符寺。1938年,日军在马山实施“三光”政策,祥符寺所存屋宇大部被毁。

时岁更替,乾坤清朗,国泰民安。在党的宗教政策的春风吹拂下,经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修复祥符禅寺,千年古刹获得了新生。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94年12月24日,在祥符禅寺后小灵山上建造一尊八十八米青铜释迦牟尼立像,随着后续工程的相继完工,小灵山被打造成以大佛为主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灵山胜景”,祥符禅寺也就融入景区之中。

照壁正面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所题写的一句诗“湖光万顷净琉璃”,赵朴初先生有《灵山大佛》诗赞灵山曰:“湖光万顷净琉璃,返照灵山正遍知。身与云齐施法雨,目垂诲众示深慈。从兹圣迹留无锡,随顺群情遇盛时。喜见朋友师子国,和平世界共心期。”

照壁背立面,是朴老题的《小灵山》一诗:“昔游天竺访灵鹫,叹息空荒忆法华。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 意思是说:我曾去过印度灵鹫山,那里原是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地方,现在一片空荒,令人叹息,在小灵山看到了法脉兴旺盛景,又重现了灵鹫峰当日的盛况。

前面的这五座桥称为“五明桥”,佛教将人类五种智慧概括为五明:声明(语言学)、因明(逻辑学)、内明(哲学)、医方明(医学)和工巧明(应用科学)。每个人都要广学五明,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众生服务。现在我们过“五明桥”,通过不断的提升自己达到文明大道更高境界。

中间这座桥代表“内明”,是佛教中的精髓,也是最高境界,代表“大彻大悟”。在我们学习好这世俗间的文化之后,应该化知识为智慧,不断的提高自己,最终获得大智慧,达到“内明”的境界,也就是不断修炼内心,了解自己,彻悟自己,觉悟人生。
2020年9月7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