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下)

(2016-09-18 05:45:01)
标签:

古琴

七弦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无锡博物院

杂谈

分类: 展览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下)

 

 

2016715日摄于无锡博物院

 

 

P26  益王“韵磬”琴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该琴琴底颈部刻行书琴名“韵磬”,龙池两侧原各刻有一行字,但被漆覆盖,难以辨认。龙池下刻一篆文大印:“益王之宝”,其下另有一方印:“存诚养德”。池内纳音微拱,其右刻字一行:“大明隆庆四年(1570年)岁次庚午季秋即旦”,其左刻:“益藩世孙潢南道人获古桐材雅制”,风沼纳音内刻:“洪都谌廷用奉命按古式□斫”。

此琴为明“四王琴”中的益王琴,明代藩王并无实权,既不治民也不治军,整日无所事事,但又不敢过于沉溺于声色犬马,故多以文学音乐艺术为乐,这是明藩王中多风雅之人的原因。

 

P27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P28  张敬修制琴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该琴龙池内刻“崇祯癸未张敬修为君重词兄制”,龙池纳音中刻“同治癸酉秋,友人以旧琴见赠。观其纹,洵虵蚹断,心知其为…崇祯癸未字,识历世殆二百余年矣,可不宝诸。特修藏之,待铭…忠州秦氏芃生誌…”,风沼内刻“光绪丁丑文水罗□□重修”。

此琴系明末吴中斫琴名家张敬修特为“君重词兄”斫制。君重为吴仁度的字,吴又字继疎,金溪(今江西金溪)人,曾官山西巡抚、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等,著有《吴继疎集》十二卷。

龙池中有清同治癸酉十二年(1873年)忠州秦芃生的题记。秦芃生名家棫,字槱卿,号芃生,忠县人,晚晴藏书家,曾任清通议大夫,是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族人,曾在忠县鸣玉溪为秦良玉建家祠。据此铭,该琴原为秦氏所藏,重修者为文水(今山西文水)人罗□□,其名漫漶难识。


P29  张瑞图制琴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此琴龙池内右侧墨书“天启六年岁次丙寅中秋月……”,左侧“果亭山人瑞图制”。果亭山人即张瑞图(1570-1641年),他一生趋炎附势,投机帮闲,投靠宦官魏忠贤。不过张瑞图虽然人品不佳,操守有亏,但艺术成就尤其是书法在历史上有一定地位,从此琴看,他也是一位制琴爱琴之人。


P30  “金声玉振”琴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琴底龙池上方刻琴名“金声玉振”,龙池下刻“龙门云澄(?)子张若水制”,再下一方印“张若水制”。龙池右刻“学剑学书兼学律”,左刻“希贤希圣又希天”,龙池右上近琴边有长圆形篆书印章“山水知音”。

此琴声音沉宏润亮,题联中“希贤希圣”之希,有仰慕、尊崇之意。


P31  杨少五款琴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此琴龙池内纳音右侧墨书楷书一行:“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岁次丁亥仲春月”,左侧一行:“四川重庆杨少五重修于天风琴社”,风沼纳音上墨书“黄钟”二字,腹内字皆自尾至首方向排列。

重修者杨少五是民国时期重庆的著名琴人、实业家,天风琴社是民国后期重庆著名琴社,参加者以本地琴师为主,一些社会名流也参与其中。


P32  自慊居士琴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此琴无名,龙池内纳音右侧墨书“大清同治十有二年季秋月吉日合”,左侧墨书“古江州中山室(?) 自慊居士汤□三仿古法……”,其后还有若干字,因深入腹内而不能见。

古江州有二,一为现在的江西九江,一为重庆,此琴出于重庆本地的可能性更大。“慊”意为遗憾、不满意,自慊即对自己不满意,作为名号,有自励之意。“汤□三”,其人无考。


P33明末清初  冯北高修琴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此琴无名,龙池内墨书:“宣统元年,吾弟锡五于云阳世家觅得此琴,无铭无识,断纹千条,声韵清越,殆元明物也。因灰漆剥落,故重修之,虽断纹难存,而虚实得中,灵透处信非凡琴可及,吾家宜永宝之。民国七年仲秋月杨仁康监修并记,冯北高经理。”

题识中的杨仁康、杨仁五兄弟二人无考,推测与杨少五有关。经理者冯北高,名瀛,字北高,成都人,活动于清末民初,是重庆的一个制琴家,曾修理、监制过多张古琴。


P34  “隺鸣”琴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此琴额部刻隶书琴名“隺鸣”二字,琴底刻隶书“存诚养性”,篆书“子孙永保”。龙池内纳音右墨书“丁亥季秋”,纳音左“安吴石道人制”,纳音上墨划似草书,字不识。

“隺鸣”即鹤鸣,“存诚养性”是指琴艺对人的道德性格的影响,可以保持人的诚信之心,可以陶养性情。


P35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P36  “松风”琴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此琴底颈部篆琴名“松风”,龙池下阴刻篆书“中和琴室”,池内纳音上阴刻隶书“大清光绪四年晋熙刘氏子乂仿制”。

晋熙为今四川绵竹的古称,刘子乂其人不详。此琴池沼异形,显得与众不同。“中和琴室”是著名荷兰汉学家、《狄公案》作者高罗佩的书斋名,高罗佩抗战时在重庆任荷兰驻华使馆一等秘书,他特别喜好中国琴艺,与重庆琴家过从甚密。此琴原为著名琴家杨少五所有。杨少五与高罗佩当年私交甚好,他们经常在一起弹琴、聊天、吃饭,并一起成立了“天风琴社”。因此,这张琴应该是当年高罗佩赠送给杨少五的,是一件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历史文物。


P37  袁钧款琴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此琴无名,龙池内纳音左侧朱书“大中华戊辰柳溪十三琴斋主袁钧藏,种云同修”,龙池纳音上从右至左阴刻楷书二行:“合雅大乐,成文正音,徽弦一泛,山水俱深。雷威斫,欧阳询书”。


P38  无名子期式琴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传说俞伯牙有一次在山间弹琴,偶遇樵夫钟子期,钟子期感叹俞伯牙的琴声“巍巍乎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后人据此故事以名琴式,含有得遇知音的期盼。


P39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P40  “瀑飞”琴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此琴琴底颈部篆琴名“瀑飞”二字,龙池下一草书“李”字,由漆面挖出,其下一小方章,文曰“仲方”。

此琴配件用材华美,所用水晶为名贵品种烟水晶中的茶晶,徽色也碧绿可爱,为翡翠中的上品。此琴是我馆藏品中装饰最豪华的一张古琴,其音质润透,应是一张清玩琴。


P41  “靡雷”琴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此琴龙池上方刻隶书“靡雷”二字,龙池左刻隶书“光绪十三年春二月中旬重修,安定梁于谓记”,龙池下方刻行书“山渊赴响,风云战色。抚我摩雷,古鬼辟易”,其下一方印章,印文为“梁杭叔”三字。

梁于谓,字杭叔,广东番禺(今广州)人,生年不详,卒于1913年,他是清末著名的画家、书法家、金石学家和收藏家。琴名“靡雷”即“摩雷”,靡古同摩,有抚摸之意。“摩雷”为形容抚琴时其声若雷,激荡奔腾,与传世之“春雷”、“奔雷”琴名类似,梁氏铭“抚我摩雷”句亦可为证。


P42  “雩和”琴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此琴雁足上方篆书琴名“雩和”,下行书“琴者勤也,为性之节。操缦安弦,以补吾拙。涂山相臣氏识并跋”,后有印章阳刻“风月主人”。龙池左右阴刻“嘉庆壬申制”,“光绪乙酉重修”,龙池上隶书“月明沧海”。

琴名“雩和”的意思为舞乐相和,四句跋语,是说弹琴可以令人勤奋,可以约束性情,故经常抚琴,希望能以勤补拙。


P43  无名仲尼式琴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此琴为祭祀用琴。古琴自来被认为是“圣人之器”,是音乐中的正音、雅音,也是古代正统的“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之一,因此自先秦时代起,即用于祭祀天地、祖先、圣人、神仙时的乐舞,在“庙堂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P44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P45

众器之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 <wbr> <wbr>(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