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之五百五十八中国历代绘画长卷清代(十一)

标签:
中国绘画长卷华夏文明清代杂谈 |
分类: 鉴赏 |
鉴赏之五百五十八
中国历代绘画长卷
•
清代
( 请点击欣赏大图 )
101清 钱维城 狮子林图卷
纸本,设色,纵38.1cm,横187.3cm
此图绘狮子林全景,右以水胜,左以树石胜。园内古松参天,石势磊呵,洞为桥而通。拾级前行,或仰或俯,如入羊肠,九曲婉转。
苏州狮子林是一座以叠石闻名的私家园林,乾隆帝南巡曾经五次造访,并在皇家御苑长春园和避暑山庄中加以仿建。从宋元始许多文士为此园题诗,并先后有朱德润、倪瓒、杜琼、徐贲和文徵明等著名画家为之作画。
钱维城(1720-1772年),初名辛来,字宗磐,又字幼安,号幼庵、茶山,晚年又号家轩,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曾任官刑部侍郎,入直南书房,并且一直在朝廷为官,成为乾隆皇帝倚重的文臣,死后谥“文敏”。钱维城投身科举时,很少有人知道他擅长书画,直到状元及第后,在随乾隆的一次狩猎中,乾隆射中一只老虎,于是钱维城受命创作“射虎图”。作品完成后乾隆连连称赞,并下令将此画刻在木兰围场的石头上,从此钱维城在画坛上名声大振。
在钱维城的绘画中,带棱角的石形、双勾少皴的树干,以及中锋含蓄的细笔、淡墨勾皴的线条,都存有董邦达的笔意,但他更擅长缜密的用笔和青绿、赭石相间的设色,其中也显示出清初“四王”的流派风格,他的作品经常呈现出来的是一派宫廷富贵的气息。在乾隆的收藏目录《石渠宝笈》中,收录的钱维城作品有160多幅,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钱维城作品的赏识程度。
102清 钱维城 万有同春图卷
纸本,设色,纵35.5cm,横353.3cm
钱维城自幼甚喜绘画,开始从族祖母陈书学习画写意折枝花果,勾描渲染,随类赋形,气联意合,整体协调。此幅融四时花卉于一卷,取名《万有同春图》,画法细致写实,赋彩艳而不俗,洋溢着富丽与清新的视觉美感。
103清 钱维成 雁荡图
纸本设色,纵31.5厘米,横730厘米
《雁荡图》,又称为《雁荡五十三景图》。是乾隆皇帝钦点状元画家钱维城的代表作,也是钱维城一生书画创作中最著名的长卷之一。
雁荡山五十三景,全图峰雄嶂险、飞瀑流泉、洞幽寺古、湖光山色。山势逶迤,由近而远,一路林木生长盘旋,干笔勾勒,气随势出。其间,又有幽涧流水,淙淙不息,似乎让人进入了幽静而空灵的境界。把雁荡山千岩万壑,葱茏翠绿,层峦叠嶂的体貌特征浓缩展现在画卷之上。
图中作者在构图上汲取了宋人繁密、奇峭的特色;在画法上主要取法元代黄公望、王蒙,行笔尖峭细劲,山间林木、点景人物乃至溪边乱石均刻画细致。山岩的外轮廓线方折挺劲,山体内部则将一种尖峭而锐利的短皴线与短促劲健的小斧劈皴相结合,同时以墨加色淡施晕染。繁密细劲的用笔与丰富的用色使画面气氛趋于活跃,极好地表现出雁荡山奇异、秀美的景色特征。远山空勾轮廓,染以花青,山间云气迷?,更加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全图既有宏观的雄奇气势,又有微观的精妙刻画,气质、功力确实不凡。全图用笔苍润华滋,小青绿设色葱茏翠绿,体现了文臣画家钱维城独有的审美趣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画坛主流的倾向和面貌。
北京保利2010年春拍,《雁荡图》成交价1.2992亿元。
104清 钱维城 画御制雪中坐冰床即景
纸本,设色,尺寸不详
此幅图像呈现乾隆御制诗《雪中坐冰床即景》,以缜密的笔触,描绘冬日里,侍卫推挽乾隆乘坐的黄幄冰床,缓缓越过西苑太液池的景象,在冰封大地、细雪纷飞的白色诗意里,以细小的点景人物,衬托宽广湖面及两岸御苑房舍。
105清 钱维成 塞山云海图
纸本,设色,纵38.40cm,横188.80cm
画中高山耸立,遍山生长长青繁茂的松柏,山腰间白云翻滚,如若大海。即是《诗经》内“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文字的形象化。
106清 郎世宁 百骏图卷
绢本,设色,纵94.5cm,横776.2cm
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以擅长画马闻名清朝画坛,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可以说是《百骏图》卷了。《百骏图》,顾名思义,就是在图中画了一百匹骏马。这是一幅长卷画,现藏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此图画面开始为两棵参天的老松树,曲折的枝干、茂密的针叶、斑驳的树皮。透过松枝的空隙,露出了牧马人的帐篷,三个身穿满族服装的牧人倦怠地或坐或卧在帐篷前,一只牧犬从帐篷内伸出了半个身子。然后由一匹浑身滚圆的白马,引出了后面千姿百态的群马。在草地上,一群肥瘦不一的马匹各自在觅食、躺卧、翻滚。远处一个牧者正用套杆套一匹跑远的马,另一牧人则在赶拢跑散的八、九匹顽皮淘气的小马驹。
画面中段,在树木坡石间逐渐出现了一片湖水,马匹则在水边嬉闹。然后丛杂的树林又把湖水隔断,群马在林木中穿行。而后湖水又逐渐开阔,湖滩的沙地上长满了芦苇和杂草,一个牧马人正站在水里为一匹高大健壮的花马洗刷;另有一小群马在一个骑马的牧人带领下,泅过不宽的水面到湖的对面去。画面的结尾是一个手持套马杆的牧人。
全画构图繁复,虚实处理十分讲究,马匹、人物的聚散富有节奏感。画中虽然马匹的数目占有绝对的多数和主要的部位,但是整个马群是由人类控制着。以牧者开头,又以牧者结尾,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而人又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思是很巧妙的。
在具体的描绘手法上,郎世宁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立体感、解剖准确及透视的特点,使画幅别开生面。其中马的形象画得很出色,姿态各异,造型准确,皮毛的质感尤为真实突出。其中有几匹刚从水里涉步上岸的马,湿漉漉的毛还紧紧贴在身上,显得非常生动逼真,显示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高超的写实功力技巧;一位牧者在泅渡过水面时,怕把衣鞋弄湿故而蹲坐在马鞍上,这一细节也十分富有生活气息。作者将地平线压得稍低,大约在画幅上面三分之一处,使观者的视线开阔辽远,伸向很远的地方。
画幅的左下角,署有作者名款,规矩工整。不过想必不会是他自己书写的,款为:“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春,臣郎世宁恭画”。雍正六年为公元 1728 年,其实此图开始绘制于雍正二年(公元 1724 年),因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记载:雍正二年“三月初二日,员外郎沈崳奉怡亲王谕:着郎世宁画《百骏图》一卷,遵此”,现时画上的署款应是其完成时的年份。画卷逾时四年方告竣工,此时上矩郎世宁来华时间尚不算很长,画家精力很充沛,另外雍正皇帝对于郎世宁作画亦无乾隆皇帝那样颇有干预,所以这幅长卷画,是由郎世宁一人独立完成的,而不像其他有的画幅是由郎氏与中国画家合笔的。
这卷画幅完成之后,一直收存于清宫,乾隆时入《石渠宝笈·初编》一书著录,画幅上钤有乾隆印玺多方。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107清 郎世宁 百骏图稿本
纸本,白描,纵102cm,横813cm
清代是中国宫廷绘画的顶峰,来自意大利的传奇画家郎世宁,则是清代宫廷绘画领袖,正是在他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影响下,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郎氏善画马,《百骏图》是其平生百余幅马作品中的杰作。此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全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此图是其稿本,能保存下来,也属不易。
清代宫廷内凡是重要的作品,都应有草图稿本存在,甚至还不止一稿,由于原画一般都藏在宫廷,估计这些稿本也应该是从宫廷中流出来的,但是我们至今能看到的稿本十分稀少,与完成本一样值得珍视。”
《百骏图》稿本与完成图在细微之处略有差异,稿本整体线条描绘的极其流利,包括马、树等以及人物肌体的质感都很好地表现了出来,画面中有些地草和小树高度概括,属于西方画法,虽然整体写实性高像素描,但又像中国的白描,这种中西结合的风格非郎世宁莫属。
108清 郎世宁 画玛常斫阵图
纸本,设色,纵38.4cm,横285.9cm
玛瑺是中国清代清军平定西域战争中的立功者。他曾随副将军富德讨伐准噶尔部叛乱,奋勇冲杀,三箭将敌酋射落马下,后来被敌军所围,战马负伤倒毙,玛瑺弃坐骑步战,负伤十余处,仍坚持作战,以战功升为护军统领。
图中玛瑺纵马弯弓追杀,敌酋中箭,垂首弃矛坠马。卷后为乾隆御笔颂扬玛常事蹟,并下令描绘玛常事蹟以为表扬。郎世宁以他擅长的“写真”技艺,精细、真实地刻画了一位勇士的形象,作者将所有的背景舍去,突出了画中的人物。人及马匹的画法十分细致,采用的是欧洲的画风。同样题目、内容和构图的画有二幅,另一幅现藏于德国柏林东方美术馆。
109清 郎世宁 孝贤纯皇后亲蚕图(诣坛)
绢本,设色,纵51cm,横762.8cm
先蚕坛位于北京西苑东北角,是清朝王室后妃拜祭蚕神(黄帝元妃嫘祖)、躬事桑蚕的场所。康熙年间曾在中南海丰泽园设蚕舍,雍正十三年(1735)建先蚕祠,因北郊无浴蚕所,后迁至西苑。乾隆七年(1742)始建先蚕坛,九年(1744)建成。
110清 郎世宁 孝贤纯皇后亲蚕图(祭坛)
绢本,设色,纵51cm,横590.4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九年(1744年),清廷举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祭先蚕神的典礼。一般来说,举行祀典,除需有被祭祀的主神外,最重要的就是设立祭祀的场所——祭坛。祭坛的形式与方位,完全是由所祭对象决定的。依照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的原则,皇后代表地,属阴,主北方,故先蚕坛设于京城北郊,其形制按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的思想被设计成方形。
三月吉巳日是举行祭礼的日子。这天,位于西苑太液池北端的先蚕坛上已经支立起黄色幕帐,帐内供有先蚕神嫘祖的神位及牛、羊、猪、酒等各种祭品。孝贤皇后在妃嫔、公主、福晋和的陪同下来到祭坛。祭礼程序繁缛,除了一般祭祀必行的跪拜、上香、献祭品外,最有特点的是被称作“躬桑”的皇后采桑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