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景之四百四十五 阖闾城遗址博物馆 (一)

标签:
阖闾城遗址博物馆吴都闾江吴文化 |
分类: 无锡景 |
无锡景之四百四十五
阖 闾 城 遗 址 博 物 馆
2014年6月10日摄
阖闾都城位于无锡西部、太湖之滨的闾江。该城始建于阖闾元年(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已有2500多年历史。2013年3月,该遗址成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
阖闾城作为吴都虽然只有30年的历史,但这个吴都存在的时期正是吴国最辉煌的时代。2007-2008年,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对阖闾城遗址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考古调查和钻探。调查范围包括东城、西城、阖闾大城、闾江水系、胥山和胥山湾。
钻探发现并确认了春秋晚期的城墙、城内的高台建筑、陆门和水门;阖闾大城长2100米,宽1400米,面积2.94平方公里。同时采用物探对考古钻探的结果进行叠加验证,对城壕、水门和城内水道情况进行探测和推测。阖闾城遗址的大城、东城、西城和高台建筑的年代均为春秋晚期。阖闾大城的发现,完整地复原了文献中伍子胥造筑的阖闾城。根据阖闾城遗址的等级规模、年代布局和历史文献,初步推断阖闾城遗址为吴王阖闾的都城。
阖闾城北面临太湖的龙山,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分布着石冢和石城。龙山石城蜿蜒分布,依山势高下而筑,石城两面用大石块垒砌,中部填土,石城宽约1.0米,地面高度0.7-1.0米,龙山石城大约长20公里,“四顾要之处”设有敌台。调查的长度为8公里,龙山石城的年代与阖闾城遗址的年代相同。根据考古资料和有关文献记载初步推断,阖闾城遗址应为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所建的都城。这一发现,无疑是吴越考古乃至全国东周考古的重大突破。
阖闾城遗址的发现,还原了历史文献中有关“子胥筑城”的记载。根据考古发掘,阖闾城北依胥山,东临太湖,依山傍水而建。2014年2月,阖闾城遗址博物馆开馆。阖闾城遗址博物馆建筑造型舒缓流畅,恍若破壳而出的凤凰,寓意着“玉凤涅槃”。设计师引用“建筑修补山体”的理念,巧妙布局,以建筑主体弥补了上世纪80年代遗留的采石宕口,建筑与山体融为一体,层层退台,移步换景,巧夺天工。
博物馆分两大区,主楼为展览区,约17000平方米;附楼为吴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约10000平方米。主楼展览区分成7个展示空间,有阖闾都城遗址的3D影院,有介绍吴国历史和无锡的吴文化遗存的吴地探古厅、互动体验厅,有展示无锡吴文化起源及考研发掘遗存的薪火相传厅,有汇集春秋时期重量级出土文物的礼乐春秋厅,还有提示吴王阖闾及阖闾城历史风貌的阖闾雄风厅及展示吴地风情民俗和文化特色的吴风古韵厅。
随着无锡吴都阖闾城遗址博物馆的开馆,至此,代表“吴”不同时期的“地标”——梅里古都(吴国发源地)、阖闾城(吴国最鼎盛期)、鸿山遗址(吴国后期),分守无锡三处形成“东西相望”。它们正借助文化旅游的发展、高科技的运用,酝酿着三地联动,以现代化的方式推动着吴文化的传承,向世人展示吴文化的魅力。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