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廊亭》:改编不成功!剧情不合理!原著亮点都被改没了!

标签:
回廊亭东野圭吾任素汐刘敏涛胡可 |
分类: 娱评天下 |
原本以为根据东野圭吾同名小说改编,又有刘敏涛、任素汐、胡可等演技派“姐姐”的加持,这部电影应该不难看。
没想到又失算了!
真心不好看!
改编不成功!
目前某瓣评分5.7,在我心中也是不及格,甚至得不到5分。
个人认为,主要问题有两点:
1、原著作品出场人物多,人物关系复杂,密室纵火案迷雾重重,而这些原著中的亮点,在这部中国版里完全被放弃。
人物简化到7人,人物关系也主要集中在二哥一家四口、三哥、林管家与女主。
缩减人物,一方面说明导演没有信心也没有能力来还原原著;一方面也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便人物少了,故事依然没有讲明白,更别提精彩。
因为人物关系一简化,很多扑朔迷离的线索也就跟着没了,包括原著中非常经典的通过房间设置的情况来推理凶手的桥段也消失殆尽,而且对于案发当时凶手到底是怎么作案也一笔带过,估计是删改太多,难以自圆其说。
尤其是对于探案的过程,导演也奉行“极简主义”,将原本明线有警方介入、暗线有女主私下调查变成了只有女主一人通过询问的方式来追查真相,这就让原本丰富、迷乱、烧脑的破案程变得极为单一且单薄。
一部主打密室谋杀、悬疑复仇的本格推理也变成了一段一段苍白无趣的闲聊,而且这种探查方式的逻辑基底也根本站不住脚——你想啊,既然你已经将这个家庭设定成说谎诚性、习惯甩锅的“谎言之家”,仅仅通过询问,能得到真正的答案吗?
估计连以演技著称的任素汐,可能在表演过程中都找不到逻辑支点,那个过程一定很痛苦,随时信念感崩塌——我在干什么?只靠闲聊能破案?尤其对着一家子恶人?
2、改编之后的很多情节都不合理,难以将观众代入剧情情境。
不得不说,东野圭吾的小说确实不好改编,改动一处可能就会令整个故事杂乱不堪(日本版的改编《回廊亭杀人事件》还原度还算不错了,但评分也不高)。
更别说像本片改动过多,很多细节都与现实生活、日常逻辑严重不符,导致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频频出戏,难以相信剧情的推进。
比如改编版本中三哥自己说大哥去世之后,家族产业就靠他了,二哥一家只会败家;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三哥应该是个能力很强的人,可实际上在这个家他就像个外人,被二哥一家拿捏的死死的,经常被欺负,这就让人十分费解了。(原著中三哥是养子,所以性格懦弱、在家里处于弱势,就比较合理)
再有像女主被烧伤之后,由高家人带走治疗,并有专人看管,女主还尝试自杀;咱们先不说女主在短短一年内突破层层看守逃出生天,又整容之后摇身一变当上律师是多么不可思议和不切实际;咱就是说高家人这么坏,女主又有他们的把柄,高家为毛不借着女主自杀之机将其彻底解决掉呢?
萱萱偷信的原因,在原著中是她误以为小叔是火灾案的凶手,所以想要帮他;但在这部电影中变成了“萱萱一直被家暴,信是她的救命稻草”,啥?逻辑在哪里?
原著中,女主设计杀害了凶手,又用爆炸报复了所有人,以大火开始,又以大火结束这一切,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实现了真正的复仇,又燃又爽!
而本片,女主只是动动嘴皮子,一个人也没杀,是高家人自乱阵脚、自食恶果,这样的改编虽然是挺“和谐”、挺“PEACE”的,但根本称不上复仇。
还有最重要的“真儿子”之死,本片也没交代清楚(怎么就突然出现了?),更没说明白当年林经理和其儿子的计划到底是什么?林经理既然儿子没死,那她为什么会恨高老板呢?林经理机关算尽,结果她儿子也没得到任何好处,躲躲藏藏还不如当年混得好。
其他还有一些小细节上的BUG必须要吐槽一下:
1、高家人是有多好心、多无聊、多亲和,才会聚在一起听一个陌生女律师读日记,好尴尬的设计!
2、防爆玻璃既然一斧头就能解决,之前磨磨唧唧的在那上演什么生离死别的尬戏?!儿子也是有病,偏偏就那个点犯了瘾,寻死觅活的要出去,在里面踏踏实实待会不行吗?爸妈也是,着什么急啊?!搞得好像屋子里有个炸弹马上要炸似的!这场戏最神经病!故弄玄虚!
3、萱萱死了,高家人选择不报警?难道萱萱是孤儿?死了也没人在意?可是尸体总是会被发现的啊?就等着分财产,那之后呢?他们打算怎么处理?一家子脑残吗?
作者:蓝雨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