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好》:中国式亲情关系

标签:
姚晨张国立张译陈赫窦骁 |
分类: 电影周记 |
本片改编自意大利电影《天伦之旅》,属于翻拍片的范畴。
原作温馨感人,放入中国语境,倒也没有水土不服。
毕竟咱中国地大物博,又重视孝道亲情,所以,老父亲巡游四方、看望儿女的故事,不仅令人信服,而且还挺新鲜。
但是不知道是剧情改编的问题,还是导演整体把控的问题(讲真,本片真没有《耳朵大有福》、《钢的琴》的犀利感和小趣味)。节奏上显得拖沓散乱,刚刚经历了《寻龙诀》、《老炮儿》等‘燃’片的洗礼,看这种“慢悠悠”的电影,感觉有点提不起兴趣。
开场就是老北京的生活图景,红墙白塔、宽敞的四合院,张国立饰演的空巢老人,整日摆弄花花草草,陪着他的只有猫、狗、鸡、鸟。而一个接一个的电话打来,孩子们纷纷说有事不回家团聚的桥段。瞬间把观众拉入“春节联欢晚会”的煽情小品氛围。
http://img31.mtime.cn/mg/2016/01/07/214301.12345345.jpg
孩子不回家,得,老爸就自己出去找。天津——杭州——上海——澳门,四个儿女,四方奔波。明线上,是借着写“回忆录”的由头,看望孩子们,弥补他的双重遗憾(年轻时,没时间多陪孩子;岁数大了,孩子们也没时间陪他),同时也记录下他们当前的生活,回来给过世的老伴分享;暗线,则是用一把把钥匙,将自己的身后事交代一下(毕竟老伴儿刚刚去世,父亲感觉自己也老了,说不定哪天也就走了,不能让孩子们连家门钥匙都没有),顺便也提醒孩子们,有时间,常回家看看,不要忘了,那老四合院,还有你们的老爹。此处,钥匙,又成为联结亲情的一个线索、一个标志。这一巧妙的设置,与贾樟柯《山河故人》中,母亲留给儿子钥匙的情节,如出一辙。
http://img31.mtime.cn/mg/2016/01/07/214317.41852679.jpg
当老爸看到孩子们生活的现状,他才发现,原来表面上的“一切都好”,实际上是“一切都在隐瞒”。大女儿早已离婚,却还要把前夫叫过来演一场戏;大儿子为了创业把房子卖了却骗他说只是出租;小女儿总说自己有芭蕾舞演出,而实际上不过是某家餐厅的芭蕾模特;小儿子怎么也联系不上,最后才知道他去了西藏,遭遇雪崩……孩子们都在撒谎、欺瞒,报喜不报忧,为的就是让老爸不要为自己操心、担心;但越是这样,老爸这心里越不是滋味……
诚如父母理解不了,孩子们为什么不告诉他们真相一样;孩子们也理解不了,为什么自己明明已经长大了,当父母的还是要去过问、干涉他们的生活,总是说说这个,管管那个。
大家发现没有,这就是年轻人与父辈之间的代沟,也是一个近乎无解的悖论。父母为孩子好,所以总是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孩子们也是为了父母好,所以不愿意他们过度关注自己的生活。一方,就是放不下心,一方,就是想让你放心,所以“隐瞒”在所难免。而在所有善意的谎言背后,都是血浓于水的挚爱亲情。
http://img31.mtime.cn/mg/2016/01/07/214332.99482913.jpg
临近结尾,张国立因为遭遇抢劫而在昏迷中幻想着他和四个孩子的对话,看到这段真的特别有感触。父母与孩子之间,真的需要这种心平气和的、面对面的诚恳交谈。孩子们应该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牵挂与担忧;父母们也应该理解孩子们的苦衷。“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可是你要相信,我们不再是小孩了,我们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承担相应的后果,请你相信我!”我猜,这句话,应该是很多为人子女的年轻一代的心里话。
写到此处,想到老妈,一辈子辛辛苦苦,操心的命。像我们这么大了,人到中年,自己的孩子都上学了,他们还是各种不放心,但凡一点小事,都要嘱咐来、嘱咐去,反复叮咛。我就老跟母亲大人讲:亲妈,您生这儿子又不是傻子,我知道该怎么做,不用操心了好不好?现在,你的任务就是保重身体,开开心心的陪着我、陪着你孙子。看见事,不要往上冲,躲!远离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用为我们担心。你平安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可是,就如同,不管妈妈叮嘱我多少遍,我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一样;妈妈也不会真的听我的,她还是会关心、担心、操心……
这就是真实的中国式亲情关系,谁都是真心为对方好,但谁也不会按着对方的意愿来。
其实,这也正常,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不可能完全去操控谁。面对分歧,我们只能求同存异,怀着一颗爱护对方的心,尽量理解、包容,甚至顺从。
毕竟,那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
作者:蓝雨星城独立影评人、电视评论人
公众号:娱评天下 yptx_666
微博:蓝雨星城
如有合作、约稿意向请发邮件:xiaocaoshu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