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导演真牛逼 把惊悚片拍成喜剧

《心迷宫》,原名《殡棺》,曾和《一个勺子》一同入围金马奖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首先,我要先夸夸这次更名。原来的名字出殡倒也切题,只是过于局限,而且不够响亮,缺乏想象力,最最重要的是晦气,估计很多普通观众一听这个名字都会望而却步吧。而现在这个名字呢,更宽泛,更大气,也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显得更加多元化、高大上,从商业的角度考虑,肯定也更容易吸引观众,实现票房收益。
然后我要说:这是一部神奇的电影!难怪入围金马奖,确实很牛,首先就是这个编剧,特别的牛,极其巧妙的讲述了一段离奇的故事;然后导演也相当有功底,把这个故事拍得一波三折、一折三返,结构设计的出人意料,悬疑而又有趣。

这个结构,很像是经典电影《罗生门》,从不同的角度不断的去重复讲述同一个故事,逐渐还原这个事件的本来面貌。以剧中不同的角色(分别是村长儿子宗耀的故事,以凤琴为中心的王宝山、大柱、陈自立的故事,白虎的故事)作为主角,进行展开,然后汇总到村长这一个人的身上。
整个故事确实像一个谜,观众一直被编剧和导演牵着走,我们可能一早就知道是谁死了。但是一次次的误会出现之后,那具尸体到底是谁?到底是谁杀的?成为影片最大的悬念。这个角度就特别的新颖,核心谜题或者说故事重点,从杀人者变成了被杀者。很奇特又很有意思,不断地有新的“死者”出现,不断有新的矛盾冲突出现,“主家”一次又一次的来认尸,营造出的已经不仅仅是惊悚效果,而是喜剧效果,影院中一波高过一波的笑声就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作为一部国产惊悚片,它特别的高级,这种巧妙的设置显示了电影主创团队的高智商,其实也在显示着观众们的高智商。观众沉迷其中却乐此不疲。我们愿意跟着编剧、导演的节奏一起来玩这个认尸体、搬尸体的游戏,并且全程都有一种参与感和愉悦感。

一部惊悚电影,拍得有智商、有悬念,还很有意思,真是得给一个大大的赞!
剧中有一句台词也特别有意思——王宝山的妈妈对儿媳妇说:你为什么一定要问出来呢?你就让他把事放在心里,变成一块大石头,压着他,让他永远都感觉欠了你,然后他就会对你好一辈子。你要是问清楚了,这石头就放在你心上了。这句话看似与本片主题无关,实际上它却讲述了一个真理:很多事情,真没必要搞的那么明白,迷,才是它的本质。就比如剧中的村长,总想把尸体处理出去,不停的找“主家”,最后逼得自己不得不去自首。人,都是这样,总要给自己一个交待,而这个交待,真的又是我们想要的吗?
最后,村长带着儿子自首这个点,我有些理解不了,真的,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把尸体埋了或者就放在那,又能怎么样呢?为啥一定要自首?反正白虎的家人已经把尸体认领走了,死的人也都不是什么好人,而且确实是意外致死。就这样吧!何苦给自己添事?!自首能解决什么问题?!所以,这就是人,太复杂了,任谁也逃不开良心的责问。你说像村长这样的好人吧,也会做坏事;而像白虎那样的坏人呢,他也去烧香拜佛……人心都有善念,却也都有恶意。也许就是因为那一拜,老天终究没有让他枉死。不过说实话,结尾的这一幕,笔者认为还是有点牵强,而“善有善报”这样的解读也确实玄虚了些。
作者:蓝雨星城 中国青年影评人协会会员 逆生长影评人
公众号:娱评天下 yptx_666
微博:http://weibo.com/u/1984949421/home?wvr=5
喜欢本文请多多分享转发哈!转载请在文章最前端注明来源微信以及微信号,如有合作、约稿意向请发邮件:xiaocaoshui@126.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