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光棍”档   谁能杀出重围?!

(2014-11-10 19:29:04)

 

光棍节档期  看上去很美?!


2011年,因为一部《失恋33天》,光棍节成为一个电影档期,很多电影,尤其是小成本制作都选择在11.11前后扎推上映。但从近三年的数据统计来看(2011.11.11共计8600万元,2012.11.11共计5800万元,2013.11.11共计4790万元)。这一档期的电影票房却不容乐观,往往是表面红火,看着热闹,片子虽多,但质量堪忧,观众并不买账,很多国产小成本电影沦为炮灰。就以2013年为例,仅11月8日就有近10部电影上映,除去好莱坞巨制《雷神2》外,其他电影都是中小成本,多以爱情片为主,如房祖名、郭采洁主演的《意外的恋爱时光》,林志玲携手日本两大帅哥的《甜心巧克力》,张涵予、王珞丹领衔的《我爱的是你爱我》等,甚至还有为“光棍档”量身定制的、高喊“脱光”口号的喜剧《光的棍》、《我为相亲狂》。但最终结果是《雷神2》一枝独秀,三部国产爱情片《意外的恋爱时光》、《我爱的是你爱我》以及《甜心巧克力》加起来不到《雷神2》的零头,而其他没有大牌明星加盟的小制作更是成了无人问津的“一日游”电影。



2014,APEC,谁能杀出重围?!


光棍节档期这个概念,到今年已是第四年了,尤其是在北京召开APEC会议,部分单位放假,光棍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档期。今年又有10多部电影集体出击,抢占“光棍”市场,但到底什么样的影片才能杀出重围,真正得到观众的青睐呢?笔者粗略分析了一下,无非要具备以下三点元素:


第一,合适的类型。电影类型对于电影档期至关重要,在适当的档期上映“气质相投”的电影才能事半功倍。比如贺岁档你就得上映像《泰囧》、《非诚勿扰》那样的喜剧片,大过节的谁不图个乐呢,你要是非逆其之道而行之,不信这个邪,非上个悲剧片,那指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连大陆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冯小刚也不例外,之前他的贺岁喜剧连年胜利,但2012年贺岁档非要推出严肃沉重的《1942》,虽然质量上乘、意义深远,但还是被新生代导演徐峥的《泰囧》抢尽了风头,这就是市场的规律,你再有情怀,可以在其他档期抒发啊,不遵循市场规律只能自食其果,虽然个人很欣赏《1942》,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再有,像万圣节档期,你就得推出恐怕片、惊悚片吧;情人节档期,你就得上爱情片、喜剧片吧,这要是反着来,估计效果也不会好。那么光棍节档期,什么类型的影片最合适呢?从以往的成功案例分析,以下两大类型比较吃香:1、爱情喜剧片。注意呦,一定要有爱情呦,一定要是喜剧呦,如果是爱情悲剧,就请您绕道而行吧,光棍节对于那些剩男剩女来说,本来就挺凄凉的了,你还要整个悲剧,这不是作死的节奏吗?就算是《失恋33天》,讲的虽然是失恋的事,但搞笑经典的台词、温情脉脉的人物关系以及充满希望的结尾才是制胜的法宝。像今年光棍节期间上映的《拆散专家》就是这个套路,相信票房一定差不了;而另一边刘亦菲、RAIN联合出演的《露水红颜》则非要另辟蹊径,摆出苦大仇深、悲情虐心的面孔。笔者大胆预测,尽管《露水红颜》从导演、演员阵容上完胜《拆散专家》,但票房很可能一败涂地。2、科幻巨制。纵观近几年,科幻片在光棍节档期一直表现坚挺,去年的《雷神2》,就是该档期的票房冠军,科幻大制作场面火爆,打斗精彩,想象力丰富,视觉效果震撼,是很多观众到电影院享受造梦奇观的首选。光棍节档期的主要消费人群还是以青年人为主,对这一类型的电影更是情有独钟。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定于2014年11月12日上映的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科幻新作《星际穿越》很可能成为今年光棍节档期的最大赢家。


第二,有效的营销。近些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红火,电影营销越发成为电影市场化运营中的核心手段,中国电影人也越发关注电影营销的重要性,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部电影的成败。就比如一直被业界津津乐道的,创造光棍节档期神话的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其很大一部分的成功就来自于营销上的新、奇、特,它紧紧围绕“失恋”这一主题,以社会化营销的方式,在线上、线下展开“失恋视频”、“失恋物语”、“失恋博物馆”等一系列的活动博人眼球、宣传造势。而纵观近几年的“光棍节”小成本电影,虽然类型也是爱情片,也有诸如“失恋”、“光棍”、“相亲”、“单身”等宣传元素,但均因不注重营销谋略,或营销手段缺乏新意,与影片不相匹配等原因而在票房上败下阵来。从今年“光棍节”即将上映的爱情片来看,由黄圣依、贾一平领衔主演的《拆散专家》卖相不错,以“拆散一切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千万别将就”等掷地有声的新新人类宣言为口号,很可能成为一匹小黑马。

 

第三,精良的品质。内容为王,在电影界乃至整个文艺圈都是亘古不变的原则,档期再合理,营销再科学,质量上不去,观众也不会感兴趣,更不可能形成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当年《失恋33天》之所以能够以小博大,成为话题电影,最关键的还是靠品质。好故事、好创意、好剧本、好导演、好演员……甚至是音乐、声效、场景、剪辑……,可以说一个都不能少。同为爱情片,前年的《爱谁谁》、《幸福迷途》、《天生爱情狂》、《给野兽献花》;去年的《意外的恋爱时光》、《我爱的是你爱我》、《甜心巧克力》、《光的棍》、《我为相亲狂》、《我的男男男男朋友》,除了《爱谁谁》、《天生爱情狂》、《我爱的是你爱我》、《意外的恋爱时光》等个别影片勉强过了千万,算是存活下来,其他影片都死的很惨。究其原因,就是故事俗套,情节雷同,剧本粗制滥造,内容相互克隆,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片中的主角要么就是白富美,要么不就是高富帅,纸醉金迷,不接地气;故事无非就是
“偶遇,因误会而彼此看不上,但随后又日久生情,最终大团圆”的老套路。从今年集中上映的14部影片来看,爱情片又占了半壁江山:《我是女王》、《露水红颜》、《找个高富帅》、《单身男女2》、《拆散专家》、《撒娇的女人最好命》、《求爱大作战》、《换爱7日》、《等你追我》、《
斐济99℃爱情》……同质性、重复性在所难免,这其中《单身男女2》因有《单身男女》珠玉在前,《撒娇的女人最好命》因其主演周迅票房号召力强,《拆散专家》因其话题性新颖,前景颇被看好,其他的片片估计又要“随风飘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早早语录11
后一篇:看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