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故事只属于青春

标签:
影评观音山范冰冰陈伯霖张艾嘉同性之吻李玉娱乐 |
分类: 电影周记 |
观音山:都是和四川有关,都是范冰冰主演,也都反映的是年轻一代的生活。《观音山》明显要比《日照重庆》更加新潮,也更加真诚。可以说这部文艺片是2011年到目前,我看到的最让人感动的影片。张艾嘉的表演一如既往的质朴无华,而范冰冰、陈伯霖这些曾经的偶像演员也突破了以往的花瓶形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范冰冰,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部影片中,她在演绎自己,李玉挖掘出一个本真的但又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范冰冰。
三个80后+一个丧子的中年妇女,博爱、慈悲的主题,汶川地震的回眸,青春与成长的气质……本片杂糅了太多令人关注的元素,我很好奇它最终的票房是多少,应该不会太差,这样的电影值得推广。
三处感动:
1、三个孩子救了隔腕自杀的张艾嘉:在这种极端的事件面前,人性最美好的本质才绽放出来,也因此,四个人的心融合在了一起。
2、三个孩子坐火车穿越一个又一个隧道、上岗,风吹拂着他们,我在斑驳的阳光之下看到了久违的青春:这一段的音乐、景色、演员的表演都十分契合,虽然很长,但不觉得闷,而是心动。有些故事、有些情绪只属于青春,就比如坐着火车、迎着风,穿越隧道,这件事,等到你40岁的时候,还会做吗?现在32岁的我已经不敢想了……
3、张艾嘉带着三个孩子重修观音庙,夜晚,她与师傅的那段对话:这一段可以说是本片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种升华。本片为啥子要叫观音山,又和观音有啥子关系?我想在那段对话中应该能找到答案:宽容、慈悲、博爱、放下、修行……
最后,张艾嘉到底是一个什么结局?跳崖从而解脱尘世的苦恼?潜入深山与世隔绝安然修行?还是……其实影片给我们一个开放性的想象,我更希望她没有跳崖,那样就太消极了,功德圆满就要死吗?我想这并不是佛学的真谛。
不过本片也有硬伤:
比如结尾,有些不了了之,也有些晦涩和阴沉
再比如对于张艾嘉丈夫的情况(先开始,我还未那个小女孩是他丈夫的小三,后来看了照片才知道死的是他的儿子。
还有就是陈伯霖三人偷偷的把张艾嘉的车偷开出去,并且拿到修理站修,后来还真修好了。要知道修车花费可不小,他们哪来的钱呢?既然有钱,为什么不一早就把那些冥币换回来。这些都是编剧的漏洞。
还有范冰冰那个同性之吻,意味着什么,后来肥皂问她:你是同性恋吗?她愣了一下,还回想半天,这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