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浅析金庸笔下小龙女的艺术形象
(2011-05-15 16:04:54)
标签:
转载 |
刚刚开通微博与博客,献上本人高分毕业论文,也算是一部“爱情寓言”,愿陶醉、挣扎、迷离在爱情中的有缘人读得此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神雕侠侣》中小龙女的艺术形象,认为小龙女拥有仙子般的美貌与气质,心灵纯洁质朴,是尘世中的仙子。同时,又在爱情上勇于奉献,执着大胆,敢于反抗封建礼法,是金庸笔下一位超凡脱俗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神雕侠侣》、小龙女
引言:金庸一生创作了十五部武侠小说,其中又以《神雕侠侣》尤为读者喜爱。女主人公小龙女的形象家喻户晓,曾令无数少男少女为之痴迷。时至今日,小龙女依然魅力不减。而作为永恒的经典,她正在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梦境中那不变的追求,真实的就像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
一、
《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的美貌是超凡脱俗的,她给读者最直接的印象是她透着原始气息的仙子气质。原著对她的外在形象描写就像是在写远端飘来的一团雾,又像是梦境中的幻象,看得见,摸不到。
“那少女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是肌肤间少了一层血色,显得苍白异常。”(第五回) [1]
她的登场虽称不上惊艳,但却绝对震撼人心,就像是仙女下凡,秀雅的轮廓被一层仙气所包裹,更显得云雾缭绕,亦真亦幻。
小龙女作为《神雕侠侣》中的女主人公,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还通过长春真人丘处机所作《无俗念》一词来咏赞小龙女,足见作者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偏爱,文中言道:
这首词诵的似是梨花,其实词中真意却是赞誉一位身穿白衣的美貌少女,说她“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又说她“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不与群芳同列”。词中所颂这美女,乃古墓派传人小龙女。她一生爱穿白衣,当真如风拂玉树,雪裹琼苞,兼之生性清冷,实当得起‘冷浸溶溶月’的形容。以无俗念三字赠之,可说十分贴切。(第一回)[2]
小龙女与金庸作品中的其她女主角不同,她到最后也没有个真实的名字,没有人知道她姓什么,名字是什么。“小龙女”这三个字只是别人对她的一种代称,别人这么叫她,她自己也就这么认同了。龙女,龙的女儿,当然是神是仙,作者意图之明显,从起名字开始就把她按照神仙的标准来写。
纯洁质朴是小龙女这个艺术形象最直观的性格特征。她不通人情世故,是个不懂得社会规矩的人,当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从小生活的古墓下山寻找杨过时,她逢人便问见到杨过没有?饿的时候抓起食物便吃,也不知道应当给钱。
她如同一个方出生的婴儿,白得就像是一张从未在上面写过字的纸,她认为只要不伤害到别人,自己就没有错,所以在她看来,自己跟杨过的师生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什么师父就不能和徒弟在一起?是谁规定的?凭什么规定?所以她才会在天下英雄面前大胆言道:
“我自己要做过儿的妻子,他是不会娶你的女儿的(郭靖的女儿郭芙),我从前教过他武功,可他现下武功和我一般强了。他心理欢喜我,我也欢喜他……”(第十四回)[1]
两情相悦,是爱情世界中最美好的事情,小龙女对于爱情的大胆,源自她品性的纯真。在她的身上原本就没有什么时代的观念,在今天她会与徒弟杨过进行一场热烈的师生恋,在封建传统思想盛行的宋代,她依然本色不改,想爱就爱,可谓爱得十分“大胆”,在他人眼中则显得十分荒唐。
在小龙女的身上还有其漠视生死的一面。她的住所又叫“活死人墓”。住在这里的人首先就把自己当成了死人,即使人未死,但在感情上已经是死的了。
小龙女的身上还有一种奉献精神,是对爱情的奉献。当她明白自己和杨过的师生恋会令杨过无法做人,影响到他的前途时,她忍受巨大的悲痛离开了他,并差点死掉。在准备离开杨过之前,小龙女的一段内心独白充分体现了她对杨过的爱是多么的无私,文中言道:
小龙女嗯了一声,不再言语,心想:“将来他终究会气闷,要出墓来,那时人人都瞧他不起,他做人有何乐趣?我和他好,不知何以旁人要轻贱于他?想来我是个坏女子了。我喜欢他、疼爱他,要了我的性命也行。可是这般反而害得他不快活,那他还是不娶我的好。那日晚上在终南山巅,他不肯答应要我做媳妇,自必为此了。”
她将一切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她不是一个社会人,对人世间的规矩不懂,也不想懂。在她看来,所有的罪过都应由她一个人承担。她常“自私”地考虑自己,但却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别人在着想。
后来她又与杨过同时身中剧毒,而杨过有药可医,她则无药可救。为了让杨过放弃对她的爱恋,不要选择和她一起死,她毅然跳下了绝情谷,并留下了十六年后相见的嘱托,想靠时间来洗刷杨过对她的感情,这一刻她的形象升华到了极致。
二、
小龙女单纯质朴的性格是由于她在古墓中长期生活而形成的。她从不与外人接触,不知到外面的天地究竟是什么样的,从小与师父师姐和一个姓孙的婆婆生活在一起。除了和这三个人相处,苦墓里剩下的都是冷冰冰的石棺。后来师父死了,师姐李莫愁走了,孙婆婆也死了,若不是杨过的忽然出现,她恐怕一生一世都不会看到外面的世界,只能和蜜蜂相伴。她就像是一个方出生的婴儿,人之初,性本善,与世隔绝的生活造就了她纯朴的性格。
古墓派的武功要求人断七情,绝六欲,修炼内功时又要人长期躺在寒玉床上,这形成了小龙女最初的冷默性格。古墓派从创派祖师林朝英就开始生活在这里,而这位祖师又是在男女感情上受到过创伤的,所以在小龙女刚开始遇到杨过时,她表现得冷冰冰的,直到明白杨过肯为她而死,她冰封已久的感情才开始狂热地融化。
除了拥有仙女般的外貌,小龙女在饮食起居上也显现出她的超凡脱俗。从小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古墓,并练就了夜视的能力。在古墓中,每天以蜂浆为食,睡觉时睡在一根绳子上。而在绝情谷底,一待就是十六年。显然,在金庸的意识里古墓、绝情谷底就是人间仙界。
小龙女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她是一个泥塑冰雕式的人物。她从小秉承祖师林朝英的遗训“断七情,绝六欲”,将生与死看得比什么都淡,当从小把她抚养长大,近似于母亲的孙婆婆死后,她丝毫没有感到伤心,甚至连一滴泪都没流,还劝在一旁哭个不停的杨过,她说:
“人都死了,还哭什么?你这般哭她,她也不会知道了。”杨过一怔,觉得她这话甚是辛辣无情,但仔细想来,却也当真如此,伤心益甚,不禁又放声大哭。(第五回)[1]
然而,小龙女的“绝情”,却并不让人感到愤恨,因为对于自己的生命,她同样淡然处之。
情到浓时情转薄,那么情到薄时是否也能转浓呢?物极必反的这个道理在感情世界里,是否也一样准确?
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可以说是金庸所有武侠小说中最感人的,是唯一一部将“死”牵扯得如此之近的作品。从二人相识直到全书最后,“死”这个字眼就一直笼罩着他俩的爱情世界,这样的感情当真是无坚不摧。
小龙女对生死对感情的“冷漠”是说她真的没有爱吗?绝不是!只不过是她暂时没有发现值得她去爱的人,直到杨过的出现。如果把她比喻成一块冰的话,那么杨过就是一团火,火能融冰,你很难让小龙女真正去爱,但她一旦选择了爱,就会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她对感情的执行力很强,要爱就爱得天崩地裂,要爱就爱得无怨无悔,要爱就爱得死去活来。当冰封在她表面的那层冰破裂时,她的热情会像耀眼的光芒,从丝丝裂痕中迸射而出,这也和她原始人一样的性格特征是分不开的,她考虑的很少,所以顾忌的很少,进而遇事总是那样的坚决,在感情上更是毫不犹豫。结果造就了两人一段可歌可泣的“师生恋”。
小龙女在感情上的奉献精神完全是出于对杨过的挚爱,她知道还有许多女孩子喜欢杨过,即使她死了,杨过依然有人照料。她对杨过刻骨铭心的爱让她选择了这样去做,同时她又对杨过爱得如此无私,只要杨过幸福,她才不理自己的生或死呢。
然而世事总是没有那么完美,小龙女这个本应该最纯洁、圣洁的形象,竟然被全真派一个叫尹志平的道士奸污了,金庸的这一描写简直就是在挑战大众的心里底线,这几乎是读者无法想象的,但从现在看来,读者已经完美的接受这一情节安排,而小龙女肉体上的残缺,也成就了她灵魂上的完美。在这样的一个大前提下,她与杨过的爱情就更加显得真挚,更加具有振撼力、冲击力,也为这段过程悲苦而结局完美的爱情悲喜剧,划上了一个相对完美的句号。
三、
纵观《神雕侠侣》全书,杨过与小龙女暂时性的分离多由误会产生。每一次都是小龙女先离开杨过,然后由杨过去苦苦追寻,在明白小龙女的苦心之后,两人的感情也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小龙女几次离开杨过,无非是同一个原因,担心因为自己而让杨过为难,让他无法做人。
小龙女第一离开杨过,是在她被道士尹志平奸污之后发生的。她先是被欧阳锋点中穴道,又被手帕蒙住了眼睛,在荒山野岭空无一人的情况下,她又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心理,以为自己身旁只有杨过。当尹志平在她身上发泄淫欲时,她还以为和她亲热的是杨过。所以,小龙女因杨过不叫她妻子而悲愤欲绝时,杨过自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一个冰清玉洁的姑娘为一个男人献身,那个男人过后又不承认,这种始乱终弃的行为对于单纯的小龙女的伤害尤为深刻,因为她最爱的最信任的人竟然“欺骗”了她,但是武功比杨过高出甚多的小龙女并没有杀杨过,甚至连骂都没骂她一句。书中言道:
杨过慌了手脚,只是叫道:“姑姑,姑姑!小龙女听他仍是这么叫,狠狠凝视着他,举起左掌,便要向他天灵盖拍落,但这一掌始终落不下去,她目光渐渐的自恼恨转为怨责,又自怨责转为怜惜,叹了一口长气,轻轻的道:“既是这样,以后你别再见我。”长袖一拂,转身疾奔下山。(第七回)[1]
小龙女第二次离开杨过是因为黄蓉的一番言语,兼之听到武氏兄弟议论杨过与她在一起就是畜生、狗男女。她什么也懂,但心中始终存着一个念头,只要杨过好,要她怎么样都可以,所以她又一次离开杨过。第三次离开杨过的时候,小龙女误会杨过喜欢郭芙。当她认为杨过真心喜爱的是郭芙时,她丝毫也没存着与郭芙争抢杨过的念头,只要杨过高兴,她可以献出自己的真爱,很大方地将自己所爱的人“送给”别的女人。第四次离开杨过,也是最后一次。这一次的离别是生与死的离别,小龙女身中剧毒,为了杨过不要殉情,她毅然跳下绝情谷,并留下十六年后相会的承诺。为了爱杨过,她甚至希望杨过在这十六年的时间里淡化她的爱,这是多么刻骨铭心的爱恋啊!
小龙女当然想和杨过永远在一起,但她却不会像世俗女人一样将最爱绑在身边。在她的爱情观中,默默付出远比整日的你情我爱,抵死缠绵来得更真挚。真正的爱情并不是两个人身体上的永远相聚,只要彼此真心付出就足够了。
小龙女将生死看得极淡,她的达观心态表现在爱情让她明白了“舍得”,有舍才有得,她数次离开杨过,又数次与杨过相会,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对于结局的完满,她并不在意,在她看来,与杨过的最终相会只是一个偶然。之前,她所能为杨过做到的,已经全都做了,她尽了自己作为情人所能做到的一切,她不去奢求回报,只要杨过生活得幸福,她甘愿付出一切。但在爱情上,付出却并不一定需要回报。
孔庆东在《笑书神侠》中还曾这样评价过:“你想想今天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年轻的女老师谈恋爱,家长能让吗?校长能让吗?社会上得有多少人来给你做工作呀——孩子,迷途知返吧,你错了,或者说这个男生从小就心术不正,或者说这个女老师心术不正,勾引青少年,他们身上肯定会被泼上很多很多的污水。没有人会去想,他们两个人如果是纯真的相互喜爱,这有什么错?所以考虑到南宋的时代,这个反叛性它具有的这种震撼力就更大。”[3]
或许小龙女并不懂得她的这种做法是在向封建礼法进行抗击,但在为爱情牺牲的无形当中却给予封建礼法沉重一击,她的这种反封建礼法精神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她用天使一样的纯洁,美丽地向封建礼法宣战。与杨过历经千难万险最终走到一起,是他们敢于反抗的胜利果实。
总之,小龙女以她仙子般的容貌,纯洁质朴的性格以及对爱情的奉献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她争取爱情自由,敢于反抗封建礼法与道德准绳的行为和精神,也使她在文学艺术的长廊里成为不朽的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