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公案:贾蓉在秦可卿死后的妻子

(2013-11-14 09:36:05)
标签:

文化

 http://s15/mw690/002ahprZzy6EcYyee9Ebe&690

一、 实际情况

  贾蓉的妻子有几个,姓甚名谁?大家的猜测有多种;在现有的《红楼梦》抄印本中,记载也不同,一笔糊涂账。120回《红楼梦》中,出现“贾蓉之妻”、“尤氏婆媳”和“秦氏”等语的地方有17个章回。如第5(共9处)、67(共7处)、10(共6处)、11(共18处)、13(共5处)、14(共2处)、2953(4)54(有4处)、58596475(3)762处)、106110等回,共计52处。只在第57回的“贾蓉之妻”之后,带秦氏;第514回中,大部分都写成“秦氏”。在第29回之后,只有两个地方提到“许”和“胡氏”,如下;其它地方都不指出姓氏。

  1)《庚辰本》、《甲辰本》、《列藏本》和《梦稿本》第58回写道:

   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 ——由这里推出:贾蓉的后续妻子姓“许”。

  而《蒙府本》、《程甲本》和《程乙本》中,没有“邢王尤许”四个字,为:

   贾母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 

  2)在第29回,除了《梦稿本》、《程甲本》和《程乙本》外,其它版本(如《庚辰本》、《甲辰本》、《舒序本》、《蒙府本》、《列藏本》等)都是:

   只见贾珍、贾蓉的妻子婆媳两个来了,彼此见过。

  惟有《梦稿本》上是:

   只见贾珍(之妻尤氏和)贾蓉[[的妻子]](续娶的媳妇胡氏)、婆媳两个来了,

   [[彼此]]见过贾母。

  在这里,作了三项修改:(1)在贾珍之后新加:(之妻尤氏和);(2)在贾蓉之后,抹去:[[的妻子]],替换成:(续娶的媳妇胡氏);(3)再去掉:[[彼此]]

  高鹗参照《梦稿本》将《程甲本》和《程乙本》改写成:

   只见贾珍之妻尤氏和贾蓉新近续娶的媳妇婆媳两个来了,见过贾母。

  在上面,高鹗删去了“胡氏”,增添了“新近”。之所以不要“胡氏”,因为《庚辰本》、《甲辰本》等各种古本的第58回里,明明写了“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贾蓉的妻子是姓“许”,怎么又变成了姓“胡”?因而他在这两回,都不写出贾蓉妻子的姓。

  二、 新的解释

  对上述混乱的情况,目前的解释是:疏忽、遗漏等。曹頫在《风月宝鉴》中,贾蓉之妻秦氏只患过病,但一直没有死;当曹雪芹增扩《风月宝鉴》,创作《红楼梦》时,把秦可卿和她弟弟秦钟设计成“死了。为了与这一改动保持一致,他要其妻在照抄《风月宝鉴》的回目时,把有“秦氏”的地方统统改成“贾蓉之妻”;但未对其它内容进行修改,以致令读者产生疑问。当收回“征集评语”的《石头记》稿件后,看到第53回上“绮园”写的下列眉批:

  自可卿死后未见贾蓉续娶,此回有“蓉妻回避”语,是书中遗漏处。绮园。

  所以,曹雪芹要妻子在第58回的“贾母婆媳祖孙”之间,加入“邢王尤许”五个字。这一观点的证明是:“邢王尤许”加入的非常勉强。

  “贾母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说的是:贾母家的男(祖孙)女(婆媳)成员都得每天“入朝”,对老太妃“随祭”,这符合朝廷的规定。加入“邢王尤许”就变成只有女成员“入朝随祭”,与实际不符;其二,“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不通,应该写成“贾母邢王尤许婆媳孙媳重孙媳”才对;因为媳妇是邢氏、王氏,孙媳是尤氏,重孙媳才是许氏。

  可见,这种修改显得很仓促和粗糙。但是,以后的所有手抄古本都是保持这样的修改。只是在《蒙府本》里,去除了加入的“邢王尤许”四个字。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曾经指出:古伪本往往是根据《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修改的[2],这反映了曹頫最后修改《120回红楼梦》时,对上述弊病所做出的改动是:把“邢王尤许”删去了;而在第29回,明确地改成:(续娶的媳妇胡氏),【请看上面】。上面《梦稿本》所出现的修改,就是这一解释的证明。以上说明:

  (1)上面修改的《梦稿本》稿页是《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的底稿;

  (2)《蒙府本》的这一回目是参照了《120回红楼梦》的定稿版本改动的。只可惜《蒙府本》等的古本伪造者未将《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里第29回的改动照抄下来。

  阐明上述观点的另一个实证是:在《红楼梦》各版本中,没有贾蓉续弦娶妻的记述,这与《红楼梦》这部日记式写作风格不符。在宁国府,贾敬过生日(第11回),甚至连花园里梅花盛开(第五回),贾珍之妻尤氏都要治酒宴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如果宁国府中的唯一孙子贾蓉娶妻,岂能不大势操办的?

  在《红楼梦》全书里没有贾蓉续弦娶妻情节的描述,正是以下三点的有力证明:

  (1) 在《红楼梦》的原始手稿(即《风月宝鉴》)中,贾蓉之妻秦可卿没有死;

  (2)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完全是曹雪芹后来增加的;

  (3) 《红楼梦》是由两人合创而成。首先是曹頫撰写了《风月宝鉴》,后来由曹雪芹增扩成《12回红楼梦》。

  再退一步说,为了弥补这个漏洞,曹雪芹为何在后来的《甲辰本》和《程乙本》中,不补写贾蓉娶妻的内容呢?他之所以没这么做,笔者认为主要是:(1)在其父《风月宝鉴》里,的确没有贾蓉再娶的事情;2)在《风月宝鉴》(包括《红楼梦》)里,因各种原因的请客、酒宴、看戏已经反复的描写了;再写,没有新内容。(3)曹雪芹故意利用这个既成的疑问制造悬案,引导读者追查出《红楼梦》是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扩写而成的,主要的作者是他父亲曹頫。

  三、 曹雪芹为何要改写成“秦氏亡”?

  不少人认为,《红楼梦》中的宁国府和荣国府与曹家的曹尔正和曹玺对应。宁国府是曹雪芹的伯祖父曹尔正一家。从《红楼梦》里,大揭宁国府的丑事,“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虽然被曹頫指令删除了,但在第七回末焦老大的骂词中,照样暴露出宁国府的骇人绯闻:

   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

   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

   么不知道?”

  这就清楚地表明:宁国府不是曹雪芹的伯祖父家;因为无论他伯祖父对他家不起,曹雪芹也不会如此的揭露。家丑不可外扬是旧中国人的信条。

  在《风月宝鉴》中,曹頫可能想将荣国府和宁国府写成是影射他们两家。自曹雪芹接手,并明确主要是为了解决他们家的经济困窘,尽量不要给自己的家族带来灾难的写作原则后,曹雪芹就提出:必须消除宁国府是曹尔正家的感觉。曹雪芹采取的办法是:让秦可卿与他公公通奸,被婆婆发现,然后上吊自尽。忠实地把陷害他们家庭的一位王爷的内幕公布于世。

  曹雪芹写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当曹頫看后,觉得没必要再惹新仇;令曹雪芹把尤氏抓奸和秦可卿自缢的过程删除,留下目前的不伦不类的叙述:媳妇秦可卿死了,婆婆尤氏躺在床上不管,毫无悲伤的表示。此外,父亲贾敬去世,贾珍是请尤氏的后妈尤大娘、妹妹尤二姐和尤三姐来管理宁国府;但秦可卿办丧事期间,贾珍却请凤姐到宁国府理事。这些都反映出:尤氏对媳妇秦可卿的死非常不满,明显地暗示秦可卿的死与“扒灰”有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